老实人在“忍”字诀上大多苦心修炼,然而忍耐过分并不可取。过分地忍,会给我们带来许多的不幸、麻烦、痛苦甚至是耻辱;过分地忍,已经使不少老实人的骨骼中缺乏了“钙”的成分,忍到了不能再忍的程度;过分地忍,也使我们缺乏活力,缺乏向前闯的勇气;过分地忍,已经成为老实人的一个精神包袱……具体来说,过分地忍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呢?
第一,如果一个人只会过分地忍、一味地忍,那么他就会变成一个缺乏个性
的人。人需要自己的个性,需要自己的风格,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人生丰富多彩。对于那些忍到了家的人来说,只是为忍而忍,将忍看作是一种目的,而不是一种手段。因此,只是逆来顺受,只会压抑自己,自己想说的话不能说,自己想干的事不能干,自己想做的事不能做,处处受到干涉和阻止,一点都不能发展自己。这样忍,是以牺牲自己的独立人格和主体意识为代价的,因此,他们只能整天窝窝囊囊、无所作为地活着。这类人因为过于忍耐,其自我萎缩,缺乏鲜明的个性。
第二,如果一个人只会过分地忍、一味地忍,那么,他们就容易变成守1日、毫无进取心的庸人。唐代学者刘禹锡诗曰:“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人生只有不断地进取才能获得成功。如果人以忍作为进取的一种手段和智谋,还是可取的。而有些人的忍,并不是为实现正义而做的一时妥协,并不是为实现自己远大的目的而做的暂时的撤退,只是对传统的习惯势力、落后势力的无限制的妥协和退让。它是懦弱的表现,因而胆小如鼠,俯首帖耳于恶势力之下。有时明明是正义站在他们这一边,然而他们还是一个劲儿地往后缩,越来越变得胆小怕事、守旧,越来越缺少斗争勇气,越来越缺乏进取精神。
第三,如果一个人只会过分地忍、一味地忍,那么,这种老实过头的结果就会让人变得越来越带有奴性,越来越自卑。有的人为什么只会忍?就是缺乏自信。太自卑,对他人就只能无条件地顺从、服从。如果这种忍的时间一长,变成习惯之后,就会很快地转换成一种奴性,印刻在他的行为之中,时时、事事都得依靠他人,变得离开他人就无法生存似的,甚至连他本人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在世上生活下去。由于自我的极度萎缩,这种人越来越心安理得地忍,倘若离开了他人,倘若别人不弄出点事来让自己忍,甚至会感到世界末日将要来临,一般。他们会越来越缺乏独立性,会越来越看不到自己的长处,越来越自卑。
第四,如果一个人只会过分地忍、一味地忍,那么,对个人来说也只会带来矛盾和痛苦。过分的忍,实际上是人对社会的一种消极适应方式,是将个人在人生中遇到的所有矛盾、问题都由自己默默地承受。这种人不会宜泄,不会通过其他方式去化解矛盾,只会一个人在夹缝中生活,只会一个人躲在角落里偷偷地掉泪。结果呢,矛盾越积越多,越积越深,也就越来越痛苦,既害了自己,又误了别人。世界上本来有很多矛盾属于“一点即破”的,然而一到了那些能忍、会忍的人身上,就听任矛盾积累起来。于是,本来不复杂的,变成了相当复杂的,本来很容易解决的,就变得很难办了。这类人,因为凡事过分地忍,其感情世界往往是最痛苦的,而且往往依靠个人的力量无法摆脱。
的确,如果忍让浓浓地烙上了保守、落后、安命不争、平庸、易满足、缺乏进取心、衰老退化、奴性、软弱、过于自卑等痕迹时,那么,这样的忍耐就变了昧,一定叫人憋气,叫人难受,叫人窝囊,叫人痛苦……为何?因为这种忍耐太缺乏时代精神,太缺乏人的迸取精神,太缺乏人的主体意识,太缺乏人的骨气,太缺乏人的生存意义和价值了。
我们前面说做人要“忍”,现在又说“忍”不要过分,那么,这个尺度该如何把握呢?
简单地说,忍让是保存自己力量的重要手段。当敌我之间的力量太悬殊,正义与邪恶之间的势力太大时,忍让,便作为一种最为明智的退却手段,不硬拼,不消磨自己的“元气”,不将把柄送到敌对势力的手中,而是将力量慢慢地蓄积起来。这种忍让,绝不是对传统的习惯势力、落后势力的妥协和投降,而是一旦时机成熟,就会乘其不备,猛然一击,让邪恶永不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