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只做一件事(1 / 1)

赢在选择 楚风 742 字 1个月前

我们在思考与选择时,最大的盲点在于没有条理与逻辑。经常是该做的事没做,不该做的事乱做一通,根本不知什么是轻重缓急。比方说,功课没做完,就先看电视,等电视看完又困了,想先睡觉再说。结果隔天不但迟到,功课也交不出来。

这就是在做决定时,目标还没定出来,就急着做判断,判断还没完成,就急着做决定。恶性循环之下,结果事情弄得一团糟。

这种情形,就像我们打靶时,连瞄准都还没瞄准,就扣了扳机,结果不仅浪费子弹,搞不好还会打到别人酿成灾祸。

做决定需要逻辑思考,为的是让我们能预测及控制决定的结果,避免各种不当的后果出现。事实上,逻辑不难,它早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只是我们没有正视它,也没有以一种系统化的观点来运用它。

逻辑的方法,说穿了,就是执行事件的顺序,这是每个人都懂的,也都一直在做的。大家都知道,洗完澡后,要先擦干身体再穿衣服;做菜时,要先准备材料,才能一一下锅烹调;看电影时,要先买票才能进场;到餐厅吃饭时,要先点菜,服务员才能同厨师通报,厨师也才能依你的选择做出你要的菜色。

这些日常生活的行事顺序就是逻辑。逻辑,就是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地把事情完成,非常简单。

日常生活中的行事步骤,我们都很清楚,因为这些步骤是具体的、看得见的。一旦把这些步骤化为抽象的思考,放到脑中去运用,我们往往就会轻重不分、本末倒置了。

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不喜欢动脑筋。也因为如此,我们在决定时,脑中总是一团乱,目标还没选定就开始比较,比较判断还没完成,就开始下决定,接着还没考虑这个决定的后果,就已经付诸行动了。

当然了,后果如何,我们通常是不用事前去推论、演绎的,而是直接看事实。我想,这些人都是跳过思考的“行动派”的人吧!

要如何才能让我们的脑子习惯“逻辑”推论的方法?其实并不难,一个一个步骤来就没错了。在我们面对杂乱无章(不但目标多,资料也不够)的决定时,必须一次只做一件事,这件事做完了,才做下一件,一个步骤完成了,再接着做下一个,这样就不会有本末倒置、轻重不分的情况出现了。

所以,我们在做决定(尤其是人生的重大决定)时,自己要先仔细检查一遍步骤有没有错,有没有遗漏的。最后在做决定前,再复核一下做决定的步骤,虽然这些步骤略为繁琐,却很实用,就像背九九乘法表一样,一旦我们背熟了,就可以变成一种反射性的习惯。

如果你觉得死背做决定的步骤是一件很痛苦的事,那么你可以用打靶的方法来比喻做决定的步骤。

(1)先设定目标,主目标只能有一个。

(2)瞄准,也就是列出可以达到目标的几种方法,然后开始做条件比较、判断、选择。这个步骤最重要的就是做选择,必须要有勇于割舍的精神。

(3)击发子弹。谨慎、反复地检验自己的判断,如果你确定判断没有错,那就勇敢果断地扣下扳机,做出你的决定。

如果你能将做决定的步骤和原则变成你的思考习惯,即使有再乱的情况,也能按部就班地收拾乱局。

毕竟,我们的脑容量有限,况且人脑不比电脑,我们不仅在目标上不能太过贪心,在行动步骤上也不能太心急,如果时间许可,宁可慢不可错。就像很多学生喜欢一边听音乐,一边读书,结果书也没读好,音乐也听不进去;也有很多人喜欢边上厕所边看书或报纸,据医生研究表示,这样的人比较容易得便秘或痔疮等毛病。

所以说,一次只做一件事,一次只处理一个步骤,这是保持决定品质的一个重要心法。

天才磨刀,磨的是刀锋且找到了合适的方法;凡人磨刀,磨的是刀锋,但没有发现合适的方法;庸才磨刀,流了汗出了力,但很遗憾,他磨的是刀背,而他的刀锋一辈子都不会锐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