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就去做”可以影响我们生活中的每一部分,它可以帮助我们去做该做而不喜欢做的事;在履行自己的职责时,它可以教我们不推脱、延迟。
莫耶士就读于北德州州立大学时,硬着头皮写信给总统候选人詹森,自愿加入助选团,为詹森争取德州选票。莫耶士勇敢跨出这么一步,使他成为公众人物。在极短的时间内,成了美国总统的新闻秘书,然后当上某电视新闻网的评论员,有机会成为美国有史以来最有影响力的广播人。莫耶士多年来始终拥有展现才华的机会,这一切皆起始于一封自我推荐信,即他主动跨出的第一步。
假如我们头脑里已经有一个好的想法,就该去做。也许本来有其他人可以做得更好,但在我们率先行动之前,他们或许连尝试的念头都未曾有过。
由于要付诸行动,我们的准备也会更加周全,能力也获得增强,最后我们会变成最称职的人。
想知道眼前的汤好不好喝,最好先喝喝看。伸出手拿起汤匙,舀起一口汤喝喝看,就这么简单。可是有些人放着这么简单的动作不做,却去检查汤中的材料和成分,弄清楚是谁用什么方法煮的,所以这碗汤会有什么味道、怎么个好喝法。就算这样可以推测出某种程度的味道吧,可是这毕竟只是“脑中的味道”,并不是真正品尝到的味道。
“脑中的味道”,也就是说,这用大脑去想像的味道。因此,那不是真实的味道。
不只是食物,这个“脑中的味道”论调可以套用在各方面。
比方说,你去服饰店。看到一件衣服,你觉得“啊,这件不错”,这时,与其去思考它的线条如何、领口的造型如何、下摆的剪裁又是如何,不如实际试穿,看看适不适合自己的体型与气质,顺便确认一下它的颜色在阳光下有何不同。我相信这样应该会更快也更能确定。
人在采取行动前,如果自己不先做某种程度的了解,或许都会有点不安吧。不过,这毕竟只是“脑中的味道”,也就是只用大脑去了解,并非真正的了解。
人生其实可以更简单。当你采取行动前,不要先问上一百个问题,要用行动来回答与解决问题。
有一个野心勃勃却没有作品的作家说:“我的烦恼是日子过得很快,一直写不出像样的东西。”“你看,”他说,“写作是一项很有创造性的工作,要有灵感才行,这样才会提起精神去写,才会有写作的兴趣和热忱。”
说实在的,写作确实需要创造力,但是另一位作家为什么能写出畅销书呢?
“我用‘精神力量’,”他说:“我有许多东西必须按时交稿,无论如何也不能等到有了灵感才去写。一定要想办法推动自己的精神力量。我的秘诀是:先定下心来坐好,拿一枝铅笔乱画,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尽量放松。我的手先开始活动,用不了多久,我还没注意到时便已经文思泉涌了。”
“当然有时候不用乱画也会突然心血**,”他继续说:“但这些只能算是红利而已,因为大部分的好构想都是在进入正规工作情况以后得来的。”
“明天”、“下个礼拜”、“以后”、“将来某个时候”或“有一天”等等,往往不是“永远做不到”。有很多好计划没有实现,原因在于应该说“我现在就去做,马上开始”的时候,却说“我将来有一天会开始去做”。
在美国,每年不知有多少高中生,不眠不休地写研究论文,参加菲利浦科学奖的评选。原因是菲利浦科学奖不但代表着很高的荣誉和颁发巨额的奖金,而且获奖证书还有个妙用——可以当作申请著名大学的敲门砖。
参加比赛的学生当中,最成功的要算是来自纽约市的高中生们了。据统计,从1942年创办菲利浦科学奖到现在,纽约市的学生囊括了1/4的大奖。
更令人惊讶的是这1/4中,又以史蒂文森高中的学生占多数,该校几乎年年都有学生挤进准决赛。
但是,1989年12月18日,史蒂文森高中传出一片哭声,许多学生苍白着脸说:“我们的眼泪、血汗全白费了。”
他们哭,不是因为比赛败北,而是由于他们的研究成果,根本没能进入菲利浦科学奖评选委员会的大门。
12月14日,160份报告,先由史蒂文森分成两箱寄出,其中一箱在菲利浦奖截止日期——15日前准时寄到,而另一箱里的90份报告,却拖到18日才寄达。
“我们有收据为凭,它确实是14日寄出的‘隔日快递’。”史蒂文森的老师解释。
“我们写得明明白白,我们必须在15日收到。”菲利浦科学奖的主办人说,“我们不管你什么时候寄出,只管是否准时收到。”
我们不妨想一想,不管是学生拖还是老师拖,但是,为什么非要拖到收件截止的前一天才寄出呢?
相信学生、老师都可能拖了。不仅小孩爱拖,大人也爱拖。
在纽约曼哈顿有个夜间邮局。每年到递交大学申请书和报所得税的最后一夜,那个邮局前都会出现壮观的场面。一条长龙从邮局延伸到街头又转来转去,直转过半条街。一辆接一辆车子冲过来,跳下心急如焚的人。大家都赶在那最后一秒,夜里12点钟声敲响之前,把手里的表格寄出。
与其说他们是“赶”在最后一秒,不如说是“拖”到最后一秒。相信,也有许多人,像史蒂文森学校的学生那样没有赶上那最后一秒,而拖掉了自己的希望。
有人批评,认为菲利浦科学奖应该有点儿人情味、有点儿弹性,不要让孩子们的心血白费。但是,比赛就像人生的战场。它比实力,也比速度。速度何尝不算是一种实力。你没别人快,你比别人拖,就是显示了你比别人差。优胜劣汰,这是天经地义的事,而且未尝不是好事。如果那些输了的学生能汲取教训,今后做事再也不拖,那么他们在这次错失的机会中学到的,应该比失去的更值得。
如果有个电话应该打,可是自己总是再拖。如果这时那句“现在就去做”从自己的潜意识里闪出:“快打呀!”这时就应该立刻去打电话。
或者,把闹钟定在早上六点,可是当闹钟响起时,自己却觉得睡意正浓,于是干脆把闹铃关掉,倒头再睡。如果这种情况继续下去,就会养成习惯。假使脑海中始终提醒自己“现在就去做”,这时就不得不立刻爬起来。
魏尔士先生就因为养成了“现在就去做”的习惯而成为一个多产作家。他绝不让灵感白白溜走,想到一个新意念时,他立刻记下。这种事有时候会在半夜里发生,这时魏尔士会立刻开灯,拿起放在床边的纸笔飞快地记下来,然后继续睡觉。
许多人都有拖延的习惯。因为拖拖拉拉耽误了火车,上班迟到,甚至错过可以改变自己一生的良机。
要记住:“现在”就是行动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