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健康能力型个性的改善,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
◆别刚愎自用
刚愎自用的含义很清楚:顽固、偏执、一意孤行、拒不接受他人的意见……刚愎自用这个词,绝对是个贬词,因而谁都不希望自己有这个毛病,谁都不希望他人指责自己有这个毛病。它也比较“特殊”,普通人还够不太着,一般都是用在“有头有脸有身份的人”身上,都用在那些对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比较精通的权威人士身上。而且,官越是大、越是有权势的人,若是犯了这个毛病,麻烦可不是一点点。为它,本来可以成功的事会搞得一团糟糕;为它,原本是很威望的人结果是身败名裂;为它,甚至会导致祸国殃民的可怕后果。
能力型个性的人恰恰符合上述“刚愎自用”的特征。
凡刚愎自用的人都非常自负、傲气十足,都认为自己是穷尽了真理的人。应该说没有一点“资格”、“本领”,是不能拥有刚愎自用这个“称号”的。这类人有一定的能力,在自己的工作、事业上还做出过一定的成绩,因而自信到了极点,自大自傲,自我感觉一直良好,甚至达到了自我陶醉,不可一世的地步。有的刚愎自用的人还是典型的自我崇拜狂,看人是“一览众山小”,自己什么都是对的,别人统统都是错的,这类人个性孤傲,对人冷若冰霜。尽管他没有跑到大街上宣布:“上帝已经死了,我就是上帝”,但是,他的所作所为却是无声地宣布自己就是上帝。
凡刚愎自用的人都是顽固、守旧、偏执的。对于某种理念,过于专注,认准了的就坚持到底,死不回头,一个劲地认为自己是在坚持原则,坚持真理,实际上他们认的却是死理儿,却是过了时的老教条,或是不符合国情、社情的洋框框,一点灵活性都没有。这类人面对世界的发展进步,觉得是不可思议或是在瞎胡搞;自己的这种想法,明明是与时代潮流相违背,却反过来认为是时代在倒退,是一代不如一代。这类人对新事物、新人物、新现象、新趋势一百个看不惯,视作为洪水猛兽。有时,他们的言行比保守派还保守,比顽固派还顽固。
凡刚愎自用的人都是极其爱面子的人。这类人自尊心强极了,一点都冒犯不得,谁若是当面顶撞了他,尤其是在大庭广众之中顶撞了他,他就会火冒三丈,认为这是故意和他过不去,故意让他下不了台,是在故意寻衅,从此他就会铭记在心上,这个“伤口”就很难愈合,往往是一辈子都难以忘掉,以后一有机会就会对“发难者”进行打击报复,以报这个“宿怨”。若是“发难者”是在他手下工作的,就会因此而失去信任,也会很随便地找个“理由”就给他穿小鞋,这个人便很难再会有“发迹”的机会。
凡刚愎自用的人都是从来不认错的人,这类人对自己的眼光和能力从来都不怀疑,有时明明是自己错了,却就是不承认;明明是将事情搞得很糟,但就是不认账;明明是自己的指导思想出了问题,却偏偏说是他人将他的思想理解错了……总之,黑的说成是白的,错误变成了真理,成绩永远是自己的,错误永远是他人的。即便是有错,也是“一个指头和九个指头”,是“七分成绩和三分缺点”,因而经常是倒打一耙,反诬批评者不怀好心。不仅如此,为了杜绝批评者的反对声音,利用权势大整特整那些批评者。鉴于刚愎自用者的不肯悔改,又不听他人的劝告,往往是在错误的道上越走越远,其结果就会与自己原来美好的奋斗目标南辕北辙,背道相驰。
凡刚愎自用的人都是好大喜功的人。这类人喜欢自我肯定、自我表彰,做了一点点有益的事,就沾沾自喜,到处表功,惟恐他人不知道。这类人也只喜欢听好话,听吹捧的话,听不进不同的意见,更不喜欢听反对的话,因而在他的周围聚集着一帮献媚于他的小人,这些小人会投其所好,在他的面前搬弄是非,结果呢,这类有权势的刚愎自用者离“忠良”就会越来越远。
刚愎自用是一种非常可怕的坏毛病。它可以使人越来越不知道天高地厚,离真理越来越远,离自己身败名裂越来越近。那么,怎么纠正或消除刚愎自用这一坏毛病呢?
一是虚荣心不要太强,应虚心地听取别人的意见。心太满,就什么东西都装不进来;心不满,才能有足够装填的空间。古人说得好:“满招损,谦受益。”做人应该虚怀若谷,让胸怀像山谷那样空阔深广,这样就能吸收无尽的知识,容纳各种有益的意见,从而使自己丰富起来,不犯文过饰非的毛病。
二是不要轻易否定别人的意见。要理解别人,体贴别人,这样就能少一分盲目。要善于发现别人见解的独到性,只有这样才能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观察问题,这是一个现代人必须具备的素质。无论如何,不能一听到不同意见就勃然大怒,更不能利用权势将他人的意见压下去、顶回去。这样做是缺乏理智的表现,是无能的反映,只能是有百害而无一益。
三是要有平等、民主的精神。而这种精神形成的前提条件是有一种宽容的心态。只有互相宽容,才能做到彼此之间的平等和民主。学会宽容,就必须学会尊重别人。人们一般容易做到尊重领导,但要尊重比自己“低得多”的人,尊重普通人,尊重被自己领导的人,却很难很难,尊重(民主)就必须从这儿开始,什么叫尊重僦是认真地听,认真地分析,对的要吸收,要在行动上改正,即便是不对的,也要耐心听,耐心地解释,做到不小气、不狭隘、不尖刻、不势利、不嫉妒,从而将自己推到一个新的更高的思想境界。
四是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方法。一个人为什么会刚愎自用?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他的思想方法成了问题,经常是明明一孔之见却还要沾沾自喜,经常是一叶障目,还要自得其乐。这类人不懂天外有天,不懂世界的广阔,因而夜郎自大,所以必须在思想方法上来一个脱胎换骨。
五是要多做调查研究。刚愎自用者的最大毛病就是自以为是,就是想当然,认为自己在书房里想的一切都是千真万确,明明是脱离实践的,却还要坚持下去。为什么?就是因为他们书本知识太多,实践知识太少。所以建议这类人要多到火热的实践生活中去,进行实地调查研究,看一看实践是怎么回事,这样就很容易避免刚愎自用的产生。亚里士多德认为,女人的牙齿比男人的少。倘若他数一数自己妻子的牙齿,大概就不会闹出这样的笑话了。
总之,当能力型的人克服了自己性格上的这些毛病之后,他才有可能成为一个前途广阔的人。
◆有势不可用尽
常言道:物极必反。能力型的人往往锐意进取、锋芒毕露,应常以“花未全开月未满圆”来劝戒自己浮躁的好胜心,控制自己的前进节奏,有时是一种聪明的举动。
1991年7月1日晚,在法国阿斯克新城举行的国际田径赛,吸引了两万多观众,他们主要是来观看汉城奥运后,首次出现在100米比赛中美国的卡尔·刘易斯和加拿大的本·约翰逊的较量。本·约翰逊在汉城奥运会上,因服用违禁药物,被取消了成绩,判罚停赛两年。今年复出,两人再次同场角逐,格外引人注目。
但比赛结果出人预料,冠军易人,美国另一名好手米切尔摘取了桂冠,卡尔·刘易斯获亚军,而本·约翰逊只列第7名。尽管如此,曾获6枚奥运会金牌的卡尔,刘易斯对能击败本·约翰逊而感到满意。
赛后,本·约翰逊想跟卡尔·刘易斯握手,但遭到拒绝,给了本·约翰逊个背脸,使其大失面子。
众所周知,在1988年汉城奥运会上,本·约翰逊以9秒79的惊人成绩,创造了“下世纪的记录”。当时,也是这次100米决赛的终点处,卡尔·刘易斯走上前来同他握手,表示祝贺,但他却有意视而不见,傲慢地一扭头擦肩而过。
细心的观众都会记得这段经过,这一次轮到自己头上了,本.约翰逊失败后,被卡尔·刘易斯还以颜色,也可谓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这里要说的是,人在得志得势时,切莫忘乎所以,要内敛自谦;人在有福可享时,不要虚掷钱财,应克勤克俭;这便是立身处世的不败法则。
曾国藩酷爱读书,志在功名。功与名,是曾国藩毕生所执著追求的。他认为,古人称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为保持自己来之不易的功名富贵,他又事事谨慎,处处谦卑,坚持“花未全开月未圆”的观点。因为月盈则亏,日中则昃,鲜花完全开放了,便是凋落的征候。因此,他常对家人说,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他称自己“平日最好昔人常说的‘花未全开月未圆’七个字,以为惜福之道、保泰之法”。此外,他“常存冰渊惴惴之心”,为人处世,必须常常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时时处处谨言慎行,才不致铸成大错,召来大祸。他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说道:“余自经咸丰八年一番磨炼,始知畏天命、畏人言、畏君父之训诫。”还有,他始终认为:"天地间惟谦谨是载福之道。”他深刻指出:趋事赴公,则当强矫;争名逐利,则当谦退。开创家业,则当强矫;守成安乐.则当谦退。出与人物应接,则当强矫;入与妻奴享受,则当谦退。若一面建功立业,外享大名,一面求田问舍,内图厚实,二者皆盈满之象,全无谦退之意,则断不能长久。
◆笑看输赢得失
有一个可以使你快乐起来的方法,那就是改变我们思考的重心,试着去想美好的东西。不是抱怨你的薪水,而是感激你拥有一份工作;不是期望你能去海滨度假,而是想到你家附近亦有乐趣。
一个能够笑看输赢得失的人,他们深信自然规律和自己的潜能足以实现任何梦想,倘若认为一个成功者周围就必须倒下千万个失败者这是很片面的。真正的成功者只努力在自己的成功中追求卓越,而不把成功建立在别人的失败上。能力型个性的人如何培养宽宏之心,笑看输赢得失呢?
1.赞美孤独
满足之心是平静的。孤独的个性并不可怕,反而应该赞美它。孤独是个性最美好的一部分,原本就不存在能不能忍受的问题。
笑看输赢的人总是能够给自己留出时间,享受独处的欢乐,整理往事、展望前程,想像出类拔萃的美好生活。内心贫乏的人,生性急躁,喜欢喧嚣和热闹,一刻也离不开从他人眼中找寻自己赖以生存的保障,让他们独处将备感寂寞,但自身环境却又窄得令人窒息。笑看输赢的人,独自承受个性滋润、修身养性。他享受宁静和孤寂,在反省中看见自身的不足。他把自己准备得很充分,再投入步调紧凑的生活中去。
2.帮助他人而不求回报
笑看输赢的人愿意经常帮助他人,不求名、不求利、不求回报。他知道内心里奉献出东西,依旧会从内心里产生出来。他自己就像一家能源工厂,生产力很高,永远能提供满足。
3.不自怨自艾
笑看输赢者对损失看得很淡。他相信相对于整体而言,损失的不过是小小的局部。他们不会总将对自己怨艾和指责耿耿于怀,知道谁都有犯错的时候,他们勇于承认错误,并宽恕自己和他人,他只是采取行动来挽回损失。满心喜悦地做着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
4.放弃“多多益善”的想法
只要你拥有“多多益善”的想法,认为物质生活“越多越好”,你就永远不会满足。
每当我们得到什么,或达到了某一目标,我们大部分人就会立即再继续到下一件事。这压制了我们对生活和许多幸福的欣赏。
学会满足并不是说你不能、不会,或不该想得到比你的财产更多的东西,只是说你的幸福不要依赖于它。你可通过更着眼于现实,而不是太注重你想得到的东西来学会满足于现有的一切。
你可以建起一种新的思维来欣赏你已享有的幸福,以新的眼光看待你的生活,就
像是第一次看到它。当你建起这一新的意识,你将会发现,当新的财产或成就进入你的生活,你的欣赏程度将被提高,而生活也将会变得更加快乐。
◆追求淡泊恬静
人生在世,主观上追求什么,就能从根本上决定一生的命运。追求功名利禄的人,整天考虑的是他人对自己如何如何评价,必然活得累。自觉追求淡然恬静的人,毫不在乎荣辱毁誉,按照自己的原则做人,做个古人所说的:“没事汉,清闲人”。
个人在与社会、与群体相处的时候要和谐,尽量把小我融入大我之中,必要时甚至需要达到忘我的境界。但是,在自然之“我”与精神之“我”这对关系中,又应强调后者,即物质生活可以清贫,精神生活却应富有。不管外界有多少有形无形的枷锁,精神意志却是自由的,“泽雉十步一喙,百步一饮,不蕲畜平樊中,神虽王,不善也”。山鸡宁愿走十步或百步去寻到饮食,也不愿被关在笼子里做一只家鸡;帝王虽然神圣,却也没有什么好的。这一点,与西方的“存在主义”代表人物萨特似乎不谋而合。萨特在他的《苍蝇》一剧中,借众神之王朱庇特之口说:“神与国王都有难言的痛苦,那就是——他们羡慕人类是自由的。”
“没事汉,清闲人”不是无所事事,游手好闲者,而是精神自由的人,自由是宝贵财富。诚如卢梭所说:“在所有的一切财富中,最为可贵的不是权威而是自由。真正自由的人,只想他能够得到的东西,只做他喜欢做的事情。”“放弃自己的自由,就是放弃自己做人的资格,放弃人的权利,甚至于放弃自己的义务。”当然;自由不是随心所欲,任何自由都是有限度的,有规则的,所谓“绝对的自由世界”纯属子虚乌有。
说到底,自由就是顺心尽兴,但能顺心尽兴不是酒色财气,吃喝嫖赌,而是有高尚的追求,不贪心,心性不可太盛。要奉献,但不亏心;要顺和,但不违心,不同流合污。所谓有追求,不贪心,心性不可太盛,就是说,人生无论宏大的还是微小的,总要或总在追求什么,完全浑浑噩噩无所求的人几乎没有。人要生存,要生活,就要有一定的物质保证,以满足起码的生存需求。适当的物质追求也是天经地义,无可厚非的。即使功名利禄,只要是付出所得,似乎也应受之无愧。但若对于这些东西的需求,变成无止境的追求,并以此作为人格追求,价值追求,必然会贪心不足蛇吞象。即使一次评职称,一次调级,一次提干没能满足,甚至其中有明显不公,也不可耿耿于怀,伤心劳神而穷追不放,甚至于放肆撒泼。这样既无面子,又不利于身心健康。
要奉献,但不亏心。就是说,奉献作为一种社会公德,伦理道德精神,它本身是高尚的,也是每个凡人或多或少可以做到的,所以不仅社会应提倡这种精神,作为个人道德修养,乃至于养生,都可努力去做。
与人相处得理时,别咬住不放,得饶人处且饶人,尤其那些非原则的小事不要太认真儿,闹得不欢而散。如此日久天长,就会成为“有人缘”的好人。生活是复杂的,处处有矛盾,事事有原则。
经验告诉我们,愿望与现实常常阴差阳错,或歪打正着。你想当演员,各种因素却同时把你定在工人的位置上,成不了“明星”还得钻地沟。但只要肯努力,抱定希望,不断充实自己,“是金子早晚会发光”,“天生我才必有用”。“哀莫大于心死”,只要“不死心”,精城所至,金石为开,最起码也落个精神充实自由,在精神世界里搏击风雨、自由腾飞。
还是卢梭说得对:"人的自由并不仅仅是在于做他愿意做的事,而在于永远做他不愿做的事”。这里所说的自由,主要是指人的自我精神的自由,而非行为的不自由。正是出于义务和责任需要,精神的自由虽受到客观制约,但它相对行为自由,则拥有更大的天地,更辽阔遥远的时空。
◆打开心灵窗户
一栋房子如果没有窗户,温暖的太阳就无法照进来,新鲜的空气也不能飘进来。
人也是一样,“心灵之窗”没有打开的时候,就会感到气闷;“心窗”打开了,心灵才能够豁达,视觉才能更清晰。
一旦窗户打开了,心灵的空间也就豁然开朗,对于一些事情也能看得更透彻了,如此再来了解“空”的道理,就能消化所有的烦恼。
如果看得到内心空间的好处,就要尽快为自己的心灵腾出空间来……
人,总是为了追求名、利、权势而劳碌终生;对于情爱,贪求不厌,对于情爱私欲缠绵不休中,万般痛苦不能解脱!
有位太太的先生是知名的企业家,对她百依百顺,以世俗人的眼光看起来,她的物质生活是富裕的,可以说是幸福中的幸福人。但她仍觉得很苦,看到一个朋友时,却哭得很伤心,朋友问她:“你有什么不满意呢?”
她说:“你不知道啊!他对我感情不专一,使我痛苦万分、极不满意。”朋友劝她说:“到底你要追求多少感情才满意呢?不要太强求,感情如同一个球,愈硬碰,它跳得愈高愈远。”
她问:“那要如何解决呢?”
朋友回答道:“放宽尺度,你爱的范围太狭窄了,犹如把感情当成一条绳子,缚(管)得他对你产生敬而远之的心理,才使你那么痛苦。你应该以平和温柔的感情来宽容他的一切,不要以占有欲、威力来加在感情上面,否则先生表面上对你又顺又爱,但内心却又烦又怕,也就难怪他会对你有欺骗的行为。你若能体贴宽容,把对他的爱扩大到去爱他所爱的人,他一定会感谢你,同时也会更珍惜这份感情中的恩情,因为你所给予他的爱是那么的自然。人的感情就像是熔炉,只要你多给他宽宏的爱,满足他的感情,再冷再硬的心也会被它融化……”
这位为情所苦的太太,后来果真做到去爱他所爱的那些人,夫妻的感情如此,父母子女的感情也是如此。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其实婚姻是一种"缘",若能因缘聚而相知相惜,实在是幸福。在通过共同生活交融中,彼此能互相包容欣赏对方的优点,方能圆融一生。在人生旅途上,彼此互相扶持、互相勉励,勇于承担与付出,而决不轻易逃避。
很多在事业上未取得成功的人,大多是因为年轻时自我放纵而造成的。他们的生活模式几乎是一样的,作息时间混乱,凭本能,凭感觉懒洋洋地生活,过得随心所欲,浑浑噩噩,不断地浪费时间。他们不懂得在人的一生中,要留一点自我反省的时间,与自己的心灵对话,看清自己,认识自我,扩大自我的生活空间,重建自己的生命力。
18世纪法国最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非常珍惜与自我对话的机会,因为他深深地懂得这样做对未来的人生是多么重要,正是由于他深刻而又持久地与自我对话,他才成为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大启蒙思想家。世界上许多伟大的宗教领袖经常远离人群,回归自我与心灵对话,一段时间之后再回到群众中,与人们分享从自我心灵对话中所得到的各种启示。穆罕默德在每一年的斋月期间,都会避隐到希拉山的洞窟里与自我心灵交流。他们无限扩展了自我生活空间和心灵空间,成为人类精神的伟大领导者。
留一点时间给自己,让自我的心灵解放出来,远离那些无关紧要的事情,去关注那些必须做的事情,更加看清你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心灵的空间渐渐扩大,而你成功的力量正是来自于这个空间。
闻名于世的美国著名成人教育大师戴尔·卡耐基很强调这样一种观点,即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只有15%是属于他的专业技术,另外的85%要靠自我心灵,人际关系,处世技巧。因此,他的基本哲学思想,就是着眼于人的自我心灵培养和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往、宽容,并汲取了行为科学和心理学的新成果,使人们事业成功,家庭幸福。
有一些人经常会为一些小事而突发其火,口出秽言、乱摔东西,这就是“情绪短路”的一种表现。用电短路会损坏电器,甚至酿成火灾;情绪短路,既伤害别人,也伤害自己。主要原因是自我控制与转移情绪的能力不强。这种能力与智能水平有关,可说是“情感智商”较低的表现。
人们在交往中,常见到一些人的心情有如春、夏的气候,大起大落,变化无常。比如他在公园玩得很开心,可回家后又觉生活单调枯燥而心烦,唉声叹气;与朋友团聚时热闹欢快,独自一人时又为孤寂而愁眉苦脸;时欢时烦,飘忽不定,着实叫人不可捉摸,不仅使人感到难于相处,也令自己异常难受。这种不正常的表现,是“心理斜坡”在作怪。
人的感情在受外界因素刺激的影响下,具有多重性和两极性。每一种情感具有不同的等级,还有着与之相对立的情感状态,如爱与恨、欢乐与忧愁等。感情的等级越高,“心理斜坡”就越大,也就容易向相反的情绪状态转化。“心理斜坡”不但使人情绪不稳、而且会间接、直接地影响心理健康。
要克服“情绪短路”和“心理斜坡”的不良反应,得要重视自己的心理保健。常言道:“心病还须心药医”,首先要自觉地消除思想上的偏差,人生不可能总处于**,更不可能事事如意,在平凡日子中生活,就少不了要碰到许多麻烦事。关键是要懂得放松自己,以平常心面对生活。只有这样,才能在不顺心时不致陷入烦恼的泥坑而不能自拔。只有善于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才能为自己营造出良好的生理状态,从而赢得“健康人生”。
其次,应该勇于面对新生活,主动体验生活中的不同乐趣,尤其在今天改革开放的时代一既能在激动人心的活动中,体验**的热烈奔放,又能在平淡如水的日常生活中,享受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既能在群体活动中感受快乐,又能在独自生活时创造充实。只有这样,才能在碰到不顺心的事或发生较大转换时,避免产生心理上的反差而诱**绪短路。
◆不要勉强自己
态度积极而无怨无悔,乃是保持身心健康的最好方法。如果要长久保持,还需要禁止一切不当的行为,并设法自我放松,使自己心情开朗。
为取得成功,还必须随时鞭策自己前进,但不可因此让自己的情绪变得紧张,而直接影响精神状态。一个工作虽好但精神很差的人,很难取得优秀的业绩;另外,一个无法到达最终目标而不能享受成功所带来喜悦的人,即使名利双收,亦是毫无意义。
因此,生活中各方面的活动都应保持平衡。“吃得饱不如吃得好。”同样道理,拼命工作固然好,但用长远的观点来看,仍然有必要省下一些时间从事运动或睡眠,应尽量避免过度疲劳。
运动可以使我们的身体充满活力,对缓解过度疲劳的神经具有极佳的效果。我们可以选择一种或数种自己喜爱的运动,每天锻炼,使之转化为生活的一部分。最重要的是,运动时应尽量放松自己的心情,力所不及者,绝不可勉强。
有些人喜欢打乒乓球,便可将它视为休闲运动。但这些人往往过于偏重技巧及输赢,而忘记打球的最初目的。另一方面,由于他们过于重视球技与输赢,所以一点小小的失败,都能使他们产生如同工作失败时的挫折感,在此状况下,运动反而成为紧张疲倦的诱因,失去原来休闲的意义,这样岂不是本末倒置。
任何一种游戏、比赛,最终目的皆在于娱乐。当然,我们可以进行富于高度刺激或技巧的运动竞赛,但若过于计较得失即不合乎娱乐的宗旨。比赛是娱乐活动的一种形式,若硬是把生活娱乐的比赛也当做竞争来看,则极可能成为情绪紧张与精神疲劳的来源。
运动也应注意均衡,我们不可能以短跑冲刺的速度跑完1500米;也不可能一天之内打完一个月的网球。我们应该有计划地每天定时运动,就像吃饭一样,不但“定时”,而且还应“定量”,当你运动到感觉累的时候,便应立刻停止,不必勉强自己继续做下去。只有这样,才能放松心情,保持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