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名】紫珠,皮名肉红、内消。 [时珍曰]其木似黄荆而色紫,故名。
【集解】 [时珍曰]高树柔条,其花甚繁,岁二三次。其皮人药,以川中厚而紫色味苦如胆者为胜。
木并皮
【气味】苦,平,无毒。
【主治】破宿血,下五淋,浓煮汁服。(《开宝》)通小肠。(大明)
活血行气,消肿解毒,治妇人血气疼痛,经水凝涩。(时珍)
【发明】 [时珍曰]紫荆气寒味苦,色紫性降,入手、足厥阴血分。寒胜热,苦走骨,紫入营,故能活血消肿,利小便而解毒。
【附方】鼻中疳疮。紫荆花阴干为末,贴之。(《卫生易简方》)
痔疮肿痛。紫荆皮五钱,新水食前煎服。(《直指方》)
产后诸淋。紫荆皮五钱,半酒半水煎,温服。(熊氏《补遗》)
妇人血气。紫荆皮为末,醋糊丸樱桃大。每酒化服一丸。(熊氏《补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