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谖买“义”留退路(1 / 1)

战国时期,王公贵族们为了培植自己的势力,养士成风。孟尝君当上齐国的相国之后,很多食客纷纷投到他的门下。养士要有大量的花费,因此,为了节省开支,孟尝君就将他门下的门客分为上中下三等:上等门客住上等房,食有肉,出门有车;中等门客住中等房,食有肉,出门无车;下等门客住下等房,平时吃的是粗茶淡饭。

有一位叫冯谖的穷人,因家贫,便托人找孟尝君,希望可以到他的门下混口饭吃。孟尝君便按照惯例问冯谖的情况:“擅长什么?”

冯谖答道:“没有什么擅长的。”

孟尝君又问:“那你有什么才能呢?”

冯谖答道:“也没有。”

孟尝君笑了笑,还是收留了他。可是孟尝君的仆人们可不乐意了,他们十分瞧不起冯谖,按照下等门客的待遇,每天只给他粗茶淡饭。

过了一段时间,冯谖就倚门弹剑而歌了:“长剑,长剑,回去吧!吃饭没有鱼。”孟尝君的仆人就来到孟尝君跟前,跟他打起了小报告,说这个冯谖真是不知好歹,竟然还想吃鱼。听到他的汇报,孟尝君大手一挥:“给他吃鱼,待遇跟中等门客一样。”

又过了一段时间,冯谖故技重施,这回唱的是:“长剑,长剑,回去吧!出门没有车。”这次,有人又将这件事当做笑话讲给孟尝君听,孟尝君闻言便爽快地说:“给他车子吧,跟上等门客一样的待遇。”如此一来,冯谖十分得意,便驾着车子去看望他的朋友,并炫耀说:“孟尝君十分尊重我。”

可是没有过多长时间,冯谖又开始弹剑唱道:“长剑,长剑,回去吧!没有钱养家。”这下,听到他这么唱的人都觉得他实在是过分,便去孟尝君那儿打小报告,孟尝君听到之后也不在意,得知他的家中尚有一位老母,孟尝君便派人按时给他母亲送去吃穿用度之物。从此冯谖就不再唱歌了。

孟尝君门下养了三千门客。供养这些门客吃住,仅仅依靠他的俸禄远远不够。孟尝君就在自己的封地薛邑(今山东滕县东南)向老百姓放债收利息,以此维持巨大的消费。

有一天,孟尝君对门下的食客说道:“你们谁能够替我去薛邑收债?”这时候,冯谖自告奋勇,说自己愿意前往。临行前,冯谖向孟尝君告辞的时候问道:“不知道债收完之后,是否需要给您买点儿什么东西回来呢?”孟尝君答道:“先生看着办吧,您觉得我家里缺什么就买什么。”冯谖到了薛邑,召集来欠债的老百姓,一一核对债券。凡是家有余钱可以按时还上债务的,就约定还债日期,写在债券上。凡是家里穷得实在无法还债的,经核查情况属实,免除所欠债务,并将债券回收后当众烧毁。听到他这么说,那些为还债而着急的穷苦老百姓都叩头欢呼:“孟尝君真是我们的再生父母啊!”

冯谖回去之后,一五一十地向孟尝君汇报了收债的情况。孟尝君听了之后十分恼火,质问冯谖道:“先生把债券都烧了,我的家人以及这些门客以后怎么生活呢?”冯谖却说:“我临走时,您不是交代我,看您缺什么就帮您买吗?我认为您唯独缺少的就是老百姓对您的‘义’,因此我就把‘义’给您买回来了。”

听了他的话,孟尝君十分不解,问道:“先生为我买‘义’,不知道此话从何说起啊?”

冯谖解释道:“薛邑是您的封地,薛邑的老百姓都是您的子民。穷困潦倒的老百姓无论怎么样也没钱还债,我干脆免除他们所欠的债务。老百姓为此都对您感恩戴德,这就是我为您买回来的‘义’。”

听了他的话,孟尝君很不高兴,但事情已经这样,他也无计可施,只好挥手让冯谖退下。

后来,孟尝君的声望越来越大,秦昭襄王听到齐国重用孟尝君,心中十分担心,便暗中派人到齐国去散播谣言,说孟尝君处心积虑地收买人心,天下人如今知道齐国有孟尝君,却不知道有齐王。后来,齐王听到这些话,便认为孟尝君的声名大过自己,对自己的王位构成威胁,于是便找了一个借口革除了孟尝君的相国之职,打发他回到封地薛邑去。

正所谓,树倒猢狲散。昔日孟尝君手下有三千门客,如今听到他被削去官职,纷纷离开了他,只有冯谖跟着他,陪他驾车一起回薛邑。当孟尝君等人距离薛邑还有一百多里地的时候,孟尝君忽然发现薛邑的老百姓扶老携幼,来路旁迎接他。看到这番情景,孟尝君这时候才知道冯谖焚券收德的深意。深有感触地对冯谖说:“先生过去给我买的‘义’,我今天终于看到了。”

孟尝君厚待冯谖这样一个穷困潦倒的老头子,原本是出于怜悯之心,并没有指望他能为自己办成什么大事。岂料冯谖为孟尝君所买的“义”,使得孟尝君在失势的时候,还能够获得老百姓的拥戴。冯谖之所以要给孟尝君买“义”,是因为他比孟尝君更为了解,孟尝君需要的不是钱财,而是道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