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康定元年(1040),韩琦和范仲淹先后来到陕西出任边帅,有人向他们推荐,说在当地有一个叫狄青的军官,英勇善战,颇有大将之风范。这时候,范仲淹手下刚好需要将才,听到这番话,对狄青十分感兴趣,于是,便让部下对自己详细说说狄青的事迹。
之前,狄青原本是京城禁军里的一个普通士兵。狄青从小就十分勤奋,刻苦练习骑射,无论大小事全都严格要求自己,练得一身武艺,骑马射箭,样样精通。再加上他这个人很有胆量,又有千斤之力,因此,后来便被选拔做了一名小军官。
西夏的元昊称帝之后,宋仁宗便派京师的禁军到边境去防守西夏的进攻,这时候,狄青便被派到了陕西保安(今陕西志丹)。
没多久,西夏的军队就开始猛攻陕西保安。把守保安的宋军曾经多次被西夏的军队给打得落花流水,这次,士兵们一听要同西夏的军队作战都十分忐忑。为了这件事,守将卢守勤十分发愁。这时候,狄青便主动请求担任先锋,率兵抗击西夏军。
卢守勤看到狄青愿意当先锋,心中当然很高兴,于是,就派给他一支队伍,前去抵抗前来进犯的西夏军。
每次上阵,狄青都会先换一身打扮。他打散自己的发髻,披头散发,头上戴着一个铜面具,仅仅露出两只炯炯有神的眼睛。在对敌过程中,狄青手中拿着一支长枪,率领军队带头冲进敌阵,东挑西杀。自从进犯宋朝国境以来,西夏的士兵从来就没有遇到过像狄青这么厉害的高手。因此,当他们看到狄青的这副打扮的时候,就已经胆战心惊了。狄青和宋军横冲直撞、奋勇杀敌,西夏军阵脚大乱,节节败退,狄青率兵斩将夺关,先后攻克金汤城、宥州等地,烧毁西夏粮草数以万计。
狄青率兵击败西夏军的消息传到朝廷,宋仁宗十分高兴,便提升了卢守勤的官职,狄青的官职也连升四级。宋仁宗还想将狄青召到京城,亲自接见他。后来,由于西夏军队再次进犯渭州,宋仁宗派遣狄青率兵前去抵抗,不得已便取消了召见狄青的打算,于是,宋仁宗便派人给狄青画了肖像,将其送到朝廷。
之后的几年时间里,西夏军队不断地在边境各地进犯宋国国境,搞得各地老百姓不得安宁。在这段时间里,狄青前前后后共参加了二十五次大大小小的战役,其间受过八次箭伤,但他从来没有打过一次败仗。曾有一次攻打定远,狄青身负重伤,但听到西夏军来袭,立刻奋力而起,再次跃马冲锋,以至于西夏士兵一听到他的名字,就吓得胆战心惊,不敢与之交锋。
听到部下所讲的狄青事迹,范仲淹便立刻派人找来狄青。见到狄青之后,范仲淹便问他读过什么书。狄青乃是兵士出身,认识的字不多,让他说自己读过什么书的话,他还真答不上来。
范仲淹劝他说:“你现在是个将官了。做将官的如果不能博古通今,仅仅靠着自己的勇敢是不行的。”接着,范仲淹便介绍狄青读《左传》。
看到范仲淹如此热情地鼓励他,狄青心中自然十分感激。在之后的日子里,狄青便利用打仗的闲暇时间发愤读书。过了几年,狄青熟读了秦汉以来名将的兵法,屡立战功,官职不断地得到提升,名声也更大了。后来,宋仁宗将狄青调回京城,担任马军副都指挥。
当时,宋朝有个十分残酷的制度。为了防止士兵开小差,便在士兵的脸上刺了字。当年,狄青身为一个小兵的时候,脸上也被刺过字,过了十多年,尽管狄青当了大将,他脸上依然留着黑色的字迹。
有一次,宋仁宗召见狄青之后,认为他身为朝中一名大将,脸上却刺着黑字,很不体面,便让狄青回家之后,在脸上敷上药,将脸上的黑字除掉。
狄青说:“陛下不嫌弃我出身低微,仅仅因为我所取得的战功把我提升到今天的这个位置,我心中十分感激。至于我脸上的这些黑字,我更想留着,因为,士兵们见到我脸上的字,知道我的出身,便会更加努力,更加上进!”
宋仁宗听了狄青的这番话,更加赏识他,皇祐四年(1052),提拔狄青为枢密副使,相当于北宋全国军队的副总司令。
后来,由于狄青多次立下汗马功劳,宋仁宗便提拔他为掌握全国军事的枢密使。狄青本是一个小兵出身,如今却当上枢密使,以武官而为枢密使,这在以文制武的北宋历史上是前所未有之事。当时,朝中有些大臣嫌弃狄青出身低,纷纷上书劝宋仁宗不要将狄青提到如此高的职位。但是,这个时候,宋仁宗正在重用国家将才,没有理睬大臣们的这些意见。
狄青当了枢密使之后,朝中总是有人觉得狄青卑微的出身和他今天的高位十分不相称。有一天,一个自称是唐朝名相狄仁杰后代的人,拿了狄仁杰的画像,送给狄青说:“您不也是狄公的后代吗?不如认狄公做祖宗吧!”
听他这么说,狄青谦虚地笑了笑,说道:“我原本就是个出身低微之人,仅仅是运气好,偶然碰到机会才能取得今天的高位,我又怎么敢高攀大名鼎鼎的狄公呢?”
听狄青这么说,这个自称唐朝名相狄仁杰后代的人自愧不如。
古往今来的英雄人物多数都出身寒微,但是,他们从来没有因为自己的出身而自卑或是停止奋斗。正所谓“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如同狄青一样,他们靠着自身的胆识谋略,不断地学习,努力提升自身水平,最终成为人人敬仰的有名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