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力谏逐客令(1 / 1)

战国末期,秦国虽然在邯郸打了一次败仗,但是它的实力还很强大。第二年(前256),秦国再次进攻韩、赵两国,打了胜仗。后来,秦国索性把挂名的东周王朝也灭掉了。秦昭襄王死去之后,他的孙子秦庄襄王即位不到三年也死去,年仅13岁的太子嬴政即位。

当时,秦国的朝政大权掌握在相国吕不韦手里。吕不韦原是阳翟(今河南禹县)地方的一个富商,由于帮助秦庄襄王取得了王位而当上了相国。吕不韦当相国之后,也学起孟尝君的样子,收留了大批门客。

战国时期有许多学派,纷纷著书立说,这种情况在历史上被称做“百家争鸣”。吕不韦自己不会写书,于是,他就组织他的门客一起编写一部书,名曰《吕氏春秋》。《吕氏春秋》写成之后,吕不韦就派人把它挂在咸阳城门上,还发布告示,说谁能够对这部书提出意见,不论添个字或者删掉个字,就赏金千两。如此一来,吕不韦的名气就更大了。

秦王嬴政年纪渐渐大起来,在他22岁那年,宫里发生一起叛乱,牵连到吕不韦。秦王嬴政觉得留着吕不韦碍事,于是就免了吕不韦的职。后来,秦王嬴政又发现吕不韦势力很大,就逼他自杀。

吕不韦一倒台,秦国一些贵族、大臣就议论起来,说列国的人跑到秦国来,都是为他们本国打算,有的还说,说不定这些人就是来秦国当间谍的。于是,他们纷纷请秦王嬴政把客卿统统撵出秦国。

秦王嬴政接受了这个意见,就下了一道逐客令——大小官员,凡不是秦国人的,都得离开秦国。

有个楚国来的客卿李斯,原是著名儒家学派代表荀况的学生。李斯来到秦国,被吕不韦留下来当了客卿。这一次,李斯也到了被驱逐的份儿,心里很不服气。离开咸阳的时候,李斯上了一道奏章给秦王。

李斯在奏章上说:“从前秦穆公用了百里奚、蹇叔,当了霸主;秦孝公用了商鞅,变法图强;惠文王用了张仪,解除了六国联盟;昭襄王有了范雎,提高了朝廷的威望。这四位君主,都是依靠客卿建立了功业。现在到了大王手里,却撵走所有外来的人才,这难道不是在帮助敌国增加实力吗?”

秦王嬴政觉得李斯的话很有道理,就连忙打发人把李斯从半路上找回来,恢复他的官职,并取消了逐客令。

李斯向秦王呈《谏逐客书》,不仅化险为夷,还保住了自己的官职。古语云:“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这是一种处世待人之道,更是一种求知发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