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仁厚惩办首恶,宽恕众人(1 / 1)

唐朝末年,唐僖宗李儇在位期间,杨师立在东川聚众反叛朝廷。于是,朝廷便任命高仁厚为正使、杨茂言为副使,率领大军前往东川平定叛乱。叛军首领杨师立趁着官兵初来乍到,根基尚未立稳,于是,便派部将郑君雄在夜里率兵突然袭击副使杨茂言驻守的军营。

他们的这一招使得杨茂言猝不及防,惊恐之下,慌忙弃营而逃,十分狼狈。驻守在附近军营的官兵看到副使都望风而逃了,也都丧失了斗志,纷纷逃窜。如此一来,叛军如入无人之境,径直杀向正使高仁厚驻守的中军大营。高仁厚看到形势危急,只得铤而走险,命令士兵大开营门,点燃火炬,将军营照得如同白天一样,并率领士兵亲自埋伏在道路两旁,等待叛军靠近时拼死一搏。叛军看到官兵大开营门,以为官兵有诈,为此犹豫不决,不敢贸然攻入,最后,他们还是决定撤兵而去。高仁厚乘机指挥伏兵杀出,叛军惊惧交加,大败而退。

在当时,按照军法来说,临阵脱逃乃是杀头的死罪。但是,高仁厚考虑到在叛军杀来时弃营而逃的官兵人数实在是太多,不可能将其全部予以诛杀,于是,他就把孔目官张诏悄悄叫到身边,对他耳提面命一番,然后派他带人连夜追回那些逃跑的官兵。张诏找到逃跑的那些官兵之后,立刻对他们劝说道:“正使率中军大营已经杀退了叛军,为了防止叛军夜间再次来袭,目前,正使正紧闭营门坚守,并没有到其他军营查看。你们弃营而逃的事正使现在尚且不知,所以你们还是赶快回来吧,明天早上像往常那样去参拜正使,不会有人知道你们逃跑,也不会追究今晚之事了。”张诏向来是军中闻名的忠厚长者,大家一向都很相信他的话。于是,听了他的话之后,逃跑的官兵纷纷赶在天亮之前悄悄地回到自己所在的军营。只有副使杨茂言由于最早出逃而逃得太远,直到天亮得知危险解除了才赶了回来。

第二天刚拂晓,高仁厚一觉醒来,听到各军营中像往常一样,又响起了敲击更鼓之声,不由欣慰地说:“这下好了,昨夜逃跑的士兵又都回来了。”各营将领还以为高仁厚真的不知昨天晚上的事,都怀着侥幸心理,像往常一样涌到中军大帐来拜见正使。

岂料,在他们拜见高仁厚之际,高仁厚阴沉着脸严肃地扫视了众人一番,突然开口质问在一旁正襟危坐的副使杨茂言:“昨夜叛军袭营,听说副使身先士卒,弃营而逃,这件事是否属实?”听到高仁厚这么问,杨茂言还不承认,依然狡辩道:“末将听说叛军攻进中军大营,正使已经突围而出,就连忙率军出营接应,岂料消息有误,末将知道真相之后,又连忙赶回营中。”

听了他的话,高仁厚斥责道:“我与副使同受皇上重托,一起领兵讨伐叛军。军法威严,如果身为正使的我临阵脱逃,你作为副使就应当执行军法,将我斩首示众,然后上奏朝廷。如今却是副使临阵脱逃在先,说谎粉饰在后,按军法,该当如何?”

众将领听到高仁厚如此之言,个个吓得脸色发白,纷纷顺声答道:“按军法,该当处死。”于是,高仁厚立刻下令把杨茂言推出去斩首示众,昨天晚上逃走的将领听到后都纷纷吓得跪在地上向高仁厚求饶。此时,高仁厚却又一改刚才的严肃面孔,变得十分仁厚,宽慰众将领道:“诸将昨天晚上之所以会弃营而逃,都是因为杨茂言带头扰乱军心。如今,你们既然都知道自己犯下的过错,我就不对你们加以责罚了。希望众将领今后以杨茂言为戒,戴罪立功,早日剿灭叛军。”听到高仁厚的这一番话,众将领感激涕零,纷纷答应。

此外,高仁厚还传令释放前天晚上所俘获的数十名叛军俘虏。这些放归的俘虏回去之后向郑君雄报告了高仁厚整肃军纪的事,他联想起自己袭营大败而还,内心不禁十分恐惧,心想:高仁厚的军法如此严明,我等岂是他的对手。于是,为了给自己留一条后路,他便杀死了叛军首领杨师立,率众向高仁厚投降。

临阵逃脱的部下如此之多,如果都严格按军法处置,真的是杀不胜杀。高仁厚处斩了逃跑者中地位最高,同时也是最先逃跑的副使杨茂言,起到了杀一儆百的效果,同时还使叛军恐惧而归降,真是一箭双雕。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设立规矩的目的在于约束众人。但当违反规矩人数众多时,难免遇到法不责众的困境,这时惩办首恶以震慑余众,宽恕众人以安其心就成为必然的选择。

当我们遇到违反规矩的人数众多时,可以先摆出规矩威吓众人,然后再惩办首恶警醒余众,对余众宽大处理,势必会赢得大多数人的支持与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