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为过分依赖的行为多有以下几种:自己不敢拿主意,总怕自己做得不好,没有主见;一项属于自己的任务,却总要同事帮忙或协助完成;自己的设计或是想法不敢说出来,总要征求很多人的意见……
依赖心理是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心理表现,主要特征是在自立、自信、自主方面发展不成熟,过分依赖他人,遇事犹豫不决,缺乏自信,很难单独进行自己的计划或做自己的事,总是依赖他人为自己作出决策或指出方向。依赖别人,意味着放弃对自我的主宰,这不利于形成自己独立的人格。依赖性太强的人容易失去自我,往往人云亦云,易产生从众心理。
人都有依赖心理,有些人依赖心理很强,而有些人依赖心理较弱。依赖和人的惰性是共存的。有些人因为自己身上有某种缺陷,以为自己缺乏劳动能力,就对社会或是别人产生依赖心理。心理学家分析说,依赖心理是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影响一个人独立人格的完善,制约人的自主性和创造力。
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一个书生遇到了难事,便去寺庙里求观音帮助自己。走进庙里,他发现观音的像前也有一个人在拜,那个人长得和观音一模一样,丝毫不差。书生问那个人:“你是观音吗?”那个人答道:“我正是观音。”书生又问:“那你为何还拜自己?"那个人答道:“我也遇到了难事,但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
人生路上,总会遇到困难,如果说万事不求人,也许有些为难,但一个人若事事依赖他人,那么他最终很难成就一番事业。
对于一些初入社会的人来说,能力和经验确实有限,在成长的过程中,有一个合理的依赖过程很正常,但这与过分依赖是两种概念。所谓过分依赖,是指自己应该独立完成的任务却总要同别人一起做,或是求别人代替自己做。
表现为过分依赖的行为多有以下几种:自己不敢拿主意,总怕自己做得不好,没有主见;一项属于自己的任务,却总要同事帮忙或协助完成;自己的设计或是想法不敢说出来,总要征求很多人的意见……
这些依赖行为可分为两大类:任务上的依赖,就是指在遇到一些任务、一些事情、一些困难的时候表现出过分依赖的心理;情感上的依赖,就是渴望别人对自己表示友好的情感,如果别人对自己非常友善,心情就会愉快,反之,自己就会沮丧到极点,这种情绪不定、需靠别人对自己的情绪来决定心情的不正常心理,就是情感上的依赖。
依赖性的产生往往和家庭环境、家庭教育有密切的关系。一些人在成长中,由于家长的过分宠爱、过分照顾,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丧失了独立办事的能力,变得具有依赖心理。尤其是独生子女要比多子女家庭的孩子享受到更多的“特权”。父辈们的娇宠使之养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惰性,这种惰性其实就是过分依赖。步入社会后,这种依赖性的危害就慢慢地暴露了出来。
依赖其实是一种心理脆弱和不成熟的表现。无论是在学习生活上、还是在职场和情感上,你如果不大胆地尝试摆脱依赖,你就会永远陷在缺少安全感、独立性差、依赖性强,脆弱与失意的怪圈中不能自拔。针对依赖心理的特点,心理学家提出了消除依赖心理的有效方法。
(1)克服依赖习惯
当依赖成为一种习惯时,对人心理的影响就会达到根深蒂固的地步。你应该分析一下自己的行为中哪些应当依靠他人,哪些应由自己决定和把握,从而自觉减少习惯性依赖心理,增强自己作出正确主张的能力。
(2)增强自信心
有依赖心理的人往往缺乏自信,自我意识低下。因此,增强自信心是摆脱依赖的一种有效途径。
(3)树立奋发自强精神
当今社会是开放竞争的社会,每个人都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每个人都要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使自己拥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4)培养独立的人格
德国诗人歌德曾说过:“谁若不能主宰自己,谁就永远是一个奴隶。”独立自主的人格是克服依赖心理的重要保证。
一个人遇到问题,不要总是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任何人都不可能是彻底的依靠,不管是关系还是人情。与其幻想其他的帮助,不如扔掉依赖的心理拐杖,提高自身素质,让自己做一个自立自强的人,依靠自己的能力成就一番事业,赢得属于自己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