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最佳距离是社交中的一个潜规则(1 / 1)

你在与别人交往时,一定要把握好分寸。尽管你有着良好的愿望,希望自己所拥有的人际关系亲密度越高越好,但你还必须记住"亲密并非无间,美好需要距离”。

每个人都需要一个能够把握的自我空间,它犹如一个无形的“气泡”为自己划分了一定的“领域”,而当这个“领域”被他人触犯时,人们就会觉得不舒服、不安全,甚至开始恼怒。

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经验和体会:与某人的关系越亲密,越容易经常与其发生摩擦和矛盾,反倒不及与初次见面者交往容易。家庭成员、情侣之间常常相互埋怨,正是这种情况的表现。一般来说,应该是双方交往得越深,就越容易相处,相互之间的人际关系也越好,可事实却并非如此。原因何在?这其实可以用心理学上的“刺猬法则”来解释。

刺猬法则说的是这样一种十分有趣的现象。在寒冷的冬季,两只困倦的刺猬因为冷而拥抱在一起,但是由于它们各自身上都长满了刺,紧挨在一起就会刺痛对方,所以无论如何都睡得不舒服。因此,两只刺猬就分开了一段距离,可是这样又实在冷得难以忍受,因此它们就又抱在了一起。折腾了几次之后,它们终于找到了一个比较合适的距离,既能够相互取暖又不会被刺到,这也就是心理学家所说的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心理距离效应”。

现实生活中,这种例子举不胜举。一个你原来非常敬佩或喜欢的人,你与其亲密接触一段时间后,对方的缺点就日益显露出来,你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改变自己对其原有的感情,甚至对其变得非常失望,讨厌他。夫妻、恋人、朋友以及师生之间都不例外。

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一个大阅览室中,当里面仅有一位读者的时候,心理学家便进去坐在他身旁,测试他的反应。结果,大部分人都会快速、默默地远离心理学家,到别的地方坐下。还有人非常干脆、明确地说:“你想干什么?”这个实验一共测试了整整80个人,结果都相同:在一个仅有两位读者的空旷阅览室中,任何一个被测试者都无法忍受一个陌生人紧挨着自己坐下。

由此可见,人和人之间需要保持一定的空间距离。心理学家经研究发现,46~61厘米是一个人的私人空间,其女友或男友可以安然地待在私人空间内。如果一个

人发现有第三者待在自己男友或女友的私人空间内,这个人肯定会吃醋,甚至大发雷霆。私人空间可以延长到76~122厘米,这个空间最适合讨论个人问题。当你与爱人约会的时候,和他之间的最远距离最好不要超过46厘米,否则他会觉得受到了你的冷淡,可能引起误会。与同事或领导讨论公事,最佳的空间距离为122~213厘米,大于这个距离,对方会误认为你态度不认真;小于这个距离,对方会觉得你有逼迫之意。和非亲密朋友交谈,较佳的空间距离是213~366厘米,小于此距离,对方会觉得你盛气凌人;大于此距离,对方会觉得你没礼貌。演讲者与听众之间,或有矛盾的人之间的谈话距离一般需要保持在336厘米以上。

最佳距离的多少还与交往者的文化背景有关。比如你如果与一位美国人交谈,距离最好不要小于60厘米,否则他会觉得你不友好;如果你与一名阿拉伯人交谈,距离最好小于60厘米,否则他也会觉得你不友好,可能会出现他会不断向你靠近以示友好,而你则不断后退的尴尬场面。

另外,心理学家还发现了如下的规律:人们离他喜欢的人比离他讨厌的人更近些,要好的人比一般熟人靠得更近些;两个女人谈话总比两个男人谈话挨得更近些,异性谈话比同性相距远一点;性格开朗和喜欢交往的人更乐于接近他人,也较易容忍他人的接近,他们的自我空间比较小,而性格内向和孤僻自守的人就不愿意主动接近他人,宁可将自己孤立地封闭起来,对接近自己的人非常敏感,当自我空间受到侵占时,他们很容易产生不舒服感与焦虑感。

你在与别人交往时,一定要把握好分寸。尽管你有着良好的愿望,希望自己所拥有的人际关系亲密度越高越好,但你还必须记住"亲密并非无间,美好需要距离"。在了解了交往过程中人们需要的自我空间和交往距离后,你就应当在社交中有意识地选择和他人交往时的最佳距离,以便能更好地进行人际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