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
花缺伤难缀,莺喧奈细听。
惜春春已晚,珍重草青青。
退居,顾名思义,是诗人已经归隐了。《退居漫题七首》是司空图归隐中条山王屋谷后所作的组诗。此为第一首,反映了四季变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思想,呼吁人们尊重自然和社会发展的规律,正确面对现实。
“花缺伤难缀。”句意是说,暮春时节,百花纷纷凋零,望着即将逝去的春景,心情不免悲伤起来。缀,即掩饰、修饰。“难缀”说明了这份伤春的情感是无法隐藏的。不过,诗人虽在伤春,但毕竟没有陷入伤而不能自拔之中。
“莺喧奈细听。”奈,即“耐”。句意是说,虽然不忍百花凋零,所幸还有莺歌燕语可以一舒心头的惆怅,姑且静静地细听品味吧。莺声婉转悠扬,春天美丽的韵华虽然即将逝去,但有了莺喧之声,这境况倒也不算寂寞凄凉。
“惜春春已晚。”句意是说,虽然有心惜春,但春天的消逝毕竟无法挽留。此句体现了较为明显的理性色彩,春天是美好的,值得珍惜,但春去秋来毕竟是自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此对于它的逝去,可以寄予惋惜,但不必为此过度哀伤。
“珍重草青青。”大自然是无情的,却又是有情的,它带走了百花绚丽的春天,却留下了青青的芳草,其实这芳草与鲜花一样可爱,因而诗人劝慰世人说:花虽落去,可是芳草却正值青翠碧绿的时候,珍重吧,这是大自然美好的馈赠啊!
生于僖宗末年的司空图目睹过唐末农民大起义,也看透了晚唐统治者回天乏术。隐居,在当时的诗人看来不失为一个明智的选择。也许这首曼妙的小诗便蕴涵着丰富的真意。唐王朝的即将覆灭正如春去夏来不可逆转,这是兴亡更替的规律,有什么值得过多哀伤的呢?“珍重”一句也许昭示着更为深刻的内涵,读者尽可以自己去驰骋想象。
其二
燕语曾来客,花催欲别人。
莫愁春已过,看着又新春。
这首五绝是《退居漫题七首》中的第三首。与第一首的意旨大体相同,惜春而不必过分伤春。
“燕语曾来客。”句意是说,燕子曾经来过这里做客。一个“曾”字写出了时间的流逝。在春回大地的日子,“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而现在一切都已成往事了。
“花催欲别人。”花儿开放得急,眨眼间又要与游人作别了。此句和上句相对,进一步写出了光阴如梭的事实。
“莫愁春已过。”不要一味地哀愁春天已经过去。这一句和第一首中的“惜春春已晚”异曲同工,表达了惜春而不必伤春的态度。四季更替是自然界的规律,其实每个季节都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恩赐,这个春天过去就让它过去好了,人总得面对现实,何况春去了还会再来。
“看着又新春。”句意是说,看着看着另一个新春又来了。又,与首句的“曾”遥相呼应,写出了时光更迭的频繁。大自然的春天是无限的,循环往复,而人生命的春天却是有限的,多愁善感的人往往会因此而伤感人生的短暂、生命的仓促,但伤感又有什么用呢?这是从有人类以来便客观存在的事实,任何人对此都是无能为力的。伤感只会徒然加速生命的进程,缩短有限的生命历程。诗人很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尽管他也哀叹时光过得太快,却能做到哀而不伤,以一颗平常心对待这一切,故而使这首感时之作多了几分超然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