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平少侯(1 / 1)

七国三边未到忧,十三身袭富平侯。

不收金弹抛林外,却惜银床在井头。

彩树转灯珠错落,绣檀回枕玉雕锼。

当关不报侵晨客,新得佳人字莫愁。

这是一首托古讽今之作。富平少侯,汉代景帝时张安世被封为富平侯,他的孙子张放年仅13岁就继承爵位,史称富平少侯。此诗借汉喻唐,揭示了统治阶级只知贪图享乐、不恤国事的本质,表达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

“七国三边未到忧,十三身袭富平侯。”七国,汉景帝时的七个同姓诸侯国:吴、楚、赵、胶东、胶西、济南、淄川。他们曾联合发动叛乱,诗人在此用以喻指藩镇叛乱;三边,战国时燕赵秦与匈奴接壤,后来便以燕赵秦所在地为三边,即幽州、并州、凉州;未到忧,未知忧。首联写主人公13岁就袭得了富平侯爵位,他年幼无知,根本考虑不到局势不稳、七国叛乱、边患不断、匈奴南犯的事情。涛人把国事放在前面,年少的富平侯放在后面,主谓倒装,具有强调的效果。是的,即使天下大乱,他一个少年纨绔子弟又懂得什么呢?

“不收金弹抛林外,却惜银床在井头。”“金弹”句用典《西京杂记》:韩嫣喜欢弹弹丸,便用金子制成弹丸来弹,弹得不好时每天会遗失十多个。邻里的儿童只要听说韩嫣出来弹弹丸了,便紧随其后,拾其遗落的金弹;银床,井上的辘轳架。此联大意为:富平侯年少无知,不识金弹的贵重,把它弹落在林子里不知道收回,倒偏偏中意起井上的辘轳来了,对它颇有几分爱惜。这两句继续写富平少侯的年少无知。

“彩树转灯珠错落,绣檀回枕玉雕锼。”此联写富平侯和其他贵族纨绔子弟一样,奢侈豪华,只知享乐。彩树,华丽的灯柱;珠错落,环绕在华丽的灯柱上的灯烛像明珠一样交相辉映,很是精致美丽;绣檀,指精美的檀木枕;玉雕锼,形容檀木枕刻镂精丁,像玉一样莹润精美。这些都衬托出富平侯所住的环境的精美幽雅、华丽,令人炫目。

“当关不报侵晨客,新得佳人字莫愁。”尾联进一步揭示了富平少侯的享乐腐化、荒**无度。在侯王府的早晨,守门人不再按常规给来客通报,因为少侯新得了一名叫莫愁的佳人,值此良辰美景,二人正酣酣而睡呢!当关,守门人;侵晨客,清早来访的客人;莫愁,女子名,《旧唐书·音乐志》上说她是洛阳石城人,善歌谣。此诗以汉喻唐,讽刺意味十分明显.唐朝敬宗亦是年少即位,荒**无度,不理朝政,与诗中所讽之事非常相似。作为皇帝不恤国事,沉湎女色,又怎么不会边患四起呢?女子名为莫愁,实际上是指敬宗身为一国之君而不知为国家的危难而忧愁。歌舞升平当中,危机一触即发。

此诗借汉喻唐。诗中塑造了一个荒**奢侈、醉生梦死的贵族公子形象。开头两句高度概括了人物的身份,接着通过几个具有典型意义的细节描写,从各个侧面来刻画人物的性格和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这样,就使这个袭封的贵公子不知内忧外患,只顾挥霍浪费,荒**好色的丑恶行径同晚唐危机四伏的社会环境形成鲜明的对照,也暗示了让这种纨绔子弟身居高位,正是当时政治腐败的表现,是国运不振的重要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