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妈妈应该尽早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孩子只有学会了对自己负责,才能逐步地学会对家庭、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负责。
月月是家中的独生女,从小就被妈妈惯坏了。从小时候起,月月就是个调皮的小女孩,当她到别人家玩时,经常会弄坏人家的东西。这个时候,妈妈总是说:“你这孩子,真不听话,快回家去!”然后自己给别人道歉。在家中,月月的事情从来不是自己做,已经这么大了,还从来没有自己洗过衣服。甚至每天洗脚,都要妈妈给她端来洗脚水,等她洗完后,妈妈还要帮她洗袜子。月月不仅在家里没有责任心,在学校里也同样如此,已经上了六年学了,她仅仅做过几次扫除。由于没有责任意识,月月对什么事都漠不关心,同学们都不喜欢和她在一起。
其实在生活中,有许多孩子都像文中的月月一样没有责任感。这样的孩子在成年后很难找到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与重要性,从而迷失前进的方向,失去了创造成就的动力,最终一事无成。对于培养孩子责任心的方法,我们可以向下面这位妈妈学习:
同同非常喜欢踢足球,每天放学后,他总是会和同学玩一会儿球。一天,同同在踢足球时不小心打碎了邻居家的玻璃,邻居向他索赔50元钱。闯了大祸的同同只好回到家里,向妈妈承认了错误,希望妈妈能够帮他赔偿邻居的损失。妈妈刚打算答应,突然想到,这是一个教育儿子的好机会,一定不能放过。于是,妈妈对同同说:“不,儿子,是你打碎了邻居的玻璃,必须由你来赔。”“可是妈妈,我没有那么多钱,我这个月的零用钱已经花完了。你先替我垫上,等下个月给我零用钱的时候从里面扣除,可以吗?”“这不行,你必须通过自己的劳动来偿还这笔钱,不能用零用钱偿还。”说完,妈妈拿出50元钱:“这钱可以借给你,但你要在一年内还我。”同同听了妈妈的话,点了点头。从此,同同在学习之余开始了打工生活。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挣够了50元,还给了妈妈。
很多妈妈有这样的想法,认为责任感是大人才需要具备的品质,孩子不懂得什么是责任感,也不需要有责任感,所以就不重视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希望孩子长大后自己明白。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因为一个人的责任感就像他的其他品质一样,是需要从小培养的,等到孩子长大定了型,沾染了一身坏毛病后,妈妈后悔也来不及了。如果好妈妈能让自己年幼的孩子看到生活的重要意义,看到自己的行为给他人带来的影响,让他感到自己是被别人需要的,便会使其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种责任感与使命感的内容,也会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及与社会接触面的扩大而更丰富,不仅仅局限于自己的家庭。
如何培养有责任感的孩子呢?
1. 积极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妈妈要让孩子了解家人对他的需要、信任与期望,要让孩子有机会参与关于家庭决策的讨论,交代给孩子一些他力所能及的日常生活中的任务,例如买菜、收拾房间、接待客人等。让孩子意识到自己是家庭的一员,在家中有不可取代的地位,以此培养他的家庭责任感。另外,妈妈可有意识地安排孩子帮助孤寡老人、残疾人做点事,带孩子参加居民区的卫生、绿化劳动,鼓励孩子在学校做好值日工作等。在社会活动的实际锻炼中,使孩子逐渐感受到自己的社会价值,不断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2. 责任心的培养要“早”
对孩子责任心的培养要抓一个“早”字。其实孩子在小时候所表现出的一些自主的意愿,如自己挑选衣服,自己吃饭不让大人喂,鞋子要自己穿,小手、小脸要自己洗等,都可以说是责任心的萌芽。妈妈这时应注意给孩子以积极地引导,不要因为担心孩子做不好这些事情而随意剥夺了他为自己承担责任的机会,更不要对孩子说“你太小,做不好,别添乱了”,“听话,你现在还不能做这些事情”等。
如果妈妈在孩子小时候一直“代劳”,等孩子稍大时的某一天,突然要求孩子对自己的事情负责任,这时孩子一定会感到困惑。因为在他的意识里,一直以来所有的责任都是由妈妈或其他人来承担的,自己没有承担责任的概念。这时再想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就很困难了。
3. 让孩子对自己的责任心引以为荣
责任感是人格因素中,最基本而又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现在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备受家长和其他长辈的宠爱,自立意识差,依赖性强,尤其是缺乏责任心、责任感。因此,当孩子表现出自己的责任心时,妈妈要给予他明确的鼓励和赞赏,让孩子对自己的责任心引以为荣。
4. 让孩子对自己的过错行为负责
受年龄以及生理、心理等因素的影响,孩子对许多事或出于好奇,或出于顽皮的天性,或出于对社会生活缺乏知识和经验,往往会因自己的不恰当行为造成一定的不良后果,这完全是可以理解和原谅的。但是,过度的宽容对孩子有害无益,它只会让孩子淡漠自己的责任意识。当孩子因自己的行为造成过错时,妈妈的正确做法是和孩子一起分析原因和孩子应承担的责任,以及以后如何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等,从而使过错行为成为强化孩子责任心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