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爸爸能够让孩子产生安全感(1 / 1)

安全感是指人对周围环境的一种稳定的可依靠的感觉,它是一种内心踏实安定的心理,是人们应对挫折的能力基础。安全感的形成源于童年成长中亲子关系的无意识积累,是在不知不觉中形成的自我人格基础。

人从一出生开始就有安全感的需要,这种安全感需要从父母身上获得。因为小孩子是柔弱的,缺乏自我保护能力的,他就必须要从身边的环境和人身上获得足够的安全信息,他才能健康地成长。

父母都可以给孩子安全感。在孩子的婴幼儿时期,母亲给孩子的安全感较多,如给孩子哺乳,哄孩子入睡等,但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需要更强大的力量的保护,父亲这个时候就要承担起更多的责任了。

很多父亲对于安全感这个定义并不了解,简单地认为只是吃饱穿暖,衣食无忧就够了。其实,安全感更多的是一种心理的慰藉,是一种心理需求。比如,孩子在成长过程当中时刻感受到温暖、被需要,出现危险的时候被保护,这些都是安全感的需求。相对于衣食住行的需要,内心的安全感更为强烈和迫切。这种安全感包括避免受到攻击和侵犯,避免各种灾害等。而这种感觉恰恰是父亲能够带给孩子的。

在传统意义上,父亲总是扮演强者的角色,是家里的顶梁柱,为家庭成员营造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排除外界的干扰和侵害是父亲的重要职责之一。而履行好这个职责,尤其是在孩子面前履行,将是一个父亲成功的关键因素。所以,在关键的时刻,在各种危险的时候,父亲能够挺身而出,才能够给孩子带给足够的安全感。这对于孩子自身自信和抗打击挫折能力的建立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在某个小城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某小区某晚进了两个小偷,当时屋子的主人在睡觉。两个小偷拿出刀威胁主人掏出钱物,并且问屋子里还有谁。当得知隔壁房间是屋主人刚上初中的女儿时,两个小偷起了歹心,想对该屋主的女儿不轨。这个时候屋子主人发了威,咆哮而起,和两个拿刀的歹徒徒手搏斗,屋主的妻子趁机打电话报了警。后来这位父亲一个肩膀被严重砍伤,鲜血淋漓。但是两个小偷却被后来赶来的警察抓住了。当有人问道他的女儿怎么看待父亲时,女儿毫不犹豫地说,“他是天下最好的爸爸。我为有这样的爸爸觉得幸福和骄傲。”

可以说,这个父亲保护女儿出于一种本能,而这种本能也是一个父亲伟大之所在。在危急关头,宁可牺牲自己,也要保护自己的子女,正是一个父亲为“爱”这个字做出的最好诠释。

带给孩子安全感,除了在一些关键时刻能够挺身而出,在日常生活当中也要时刻给孩子成长所需要的爱和关注。孩子的成长都是很敏感的,让孩子时刻感受到自己的关注和爱是给孩子心理安全的最好方式。这就需要在日常的生活当中,多和孩子接触,多关注孩子的问题,多和孩子沟通,并且经常用一些身体接触表达自己的爱,比如拥抱,比如拍拍肩膀,这些都比枯燥的说教更能让孩子感受到安全感,从而让孩子和父亲之间的感情更加亲密。

可能有的父亲觉得很为难,认为要为孩子做一些具体的事情还可以,比如给孩子做饭啊、批改作业啊,但是要和孩子进行互动和沟通,甚至身体接触,就觉得很别扭。中国的父母传统中就不太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尤其是父亲,总是压抑自己内心的感受。其实,和孩子进行肢体上的接触,语言的交流,是带给孩子安全感的重要内容。这可以让孩子觉得自己被人关注,被人需要。而不是只是一个被人责备和训斥的对象。经常和父亲有身体接触的孩子,会对自己所得到的爱产生肯定,从而建立起自己内心的信心。

但是在现实当中,有的父亲认为拥抱、爱抚这些举动都是母亲的行为,自己实在难为情。其实,这种想法是错的。孩子是自己最亲密的人,做这些肢体的举动并没有任何过分之嫌。当然,如果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后,两性意识开始敏感,那么这些举动就要相应减少。

小伟是一个性格内向的男孩子,他从来不大声说话,也从来不跟人交往。老师觉得这个孩子有点问题,便对他进行了家访。家访后才得知,原来小伟的父母已经离婚了,小伟一直和父亲住在一起。父亲是一个煤矿工人,没什么文化,对小伟的管教方式除了打就是骂,从来没有关注过孩子内心的成长。小伟在这样的环境中,渐渐变得非常胆小,总是对外界小心翼翼,心存戒备。

可见,父亲粗暴的教育方式,不仅仅让小伟产生了畏惧,而且让他失去了安全感。他的心理和性格也变得孤僻,胆小,这对他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

所以,给孩子安全感,让孩子时常能够感受到被父亲重视,被父亲需要,是一个孩子能够健康成长的关键所在。

那么,如何做一个让孩子产生安全感的好爸爸呢?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做起:

1. 告诉孩子“有爸爸在,一切都不用怕”

人天生就有一种恐惧心理,如害怕失败,害怕死亡等。尤其是孩子,对外界未知的一切都会产生一种恐惧。这个时候,父亲就是消除孩子这种恐惧心理的最好方式。父亲的爱能够让一个孩子充满勇气和信心。所以,在任何时候,都要经常告诉自己的孩子“有爸爸在,不用怕。”让孩子产生足够的安全感,消除恐惧。

尤其是在一些紧张危险的时候,父亲如果能够镇定自若,用自己的行为保护孩子的安全,孩子内心就会稳定,就会放心,不再处于恐慌不安当中,这对于他日后面向社会,在社会当中立足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2. 花更多的时间和孩子玩耍

随着身体和智力的发育,孩子已经不满足于吃、喝、换尿布这些事情,他开始产生独立的思想和行为。父母要对孩子的情绪变化多给予关注,每天至少保证有二十分钟的时间与孩子在一起玩耍。

因为让一个人产生安全感的最好方法,就是有人能够经常在身边。如果你作为一个父亲,一天二十四个小时都不在孩子身边,那么对孩子的保护又从何谈起?即使你再强调如何爱孩子,如何保护孩子,对于孩子来说,都是毫无意义的。因为你的感觉是陌生的,他更不可能从你身上得到安全感。

要让孩子有安全感,就要每天花更多的时间和孩子在一起,让孩子和父亲有更多接触的机会。当父亲陪伴在身边成为一种习惯,那么父子之间的信任和亲密感就由此建立,父亲对于孩子来说就是最安全可靠的人。

3. 多接触孩子

已经有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在婴幼儿时期就充分地享受到父母的“皮肤接触”,就不会形成“皮肤饥饿”。他会对自己所获得的爱感到满足,会对周围陌生的世界产生信任,从而渐渐在内心建立起对他人的信任。

人和人之间的肢体语言和身体接触,有时候胜过任何动听的语言。而一个无声的拥抱有时候会让自己的爱表达得更加完美。

所以,作为父亲,要让孩子知道自己的重要,知道自己被父亲关注,被保护,那么,作为父亲就应该做出一些举动让孩子感受到你就在他们身边,能够给他们保护。

但是现实生活当中很多父亲很吝啬于自己的爱,他们宁可板着脸坐在一边冷言冷语地训斥,也不愿意走上前去给孩子一个需要的拥抱。

而这些冷冰冰的表情和举动,让孩子会觉得自己不受重视,被冷落,被轻视,从而无法得到爱的满足,更无法信任其他人。

所以,鼓励孩子与自己进行身体接近,并主动拥抱孩子,不仅仅是告诉孩子你爱他,更重要的是让孩子知道他是安全的,他拥有你的保护和支持。孩子的信心就会增强很多,内心也会更加积极健康。

4. 和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

要让孩子有安全感,做父亲的还要做的关键一点就是能够和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能够用语言和态度让孩子产生一种被呵护被关注的感觉。让孩子对父亲的信任和依赖都更强。这对于孩子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机会。父亲和孩子的亲密感情可以通过这些沟通得到确立。

在和孩子沟通交流时,家长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用温柔的声音与孩子说话。亲子之间情感的建立会形成一种无声的动力,家长心里有了孩子,孩子就愿意和家长在一起,表现出来就是对父母的依恋多一些。与之相反,有些家庭夫妻关系紧张,父母对孩子的生活不闻不问,在这种冷漠的家庭环境里长大的孩子很难信任他人。

不过,随着孩子的逐渐长大,父亲建立安全感的方式也要不断调整。比如当孩子到了青春期后,父亲就不要过多地和孩子有躯体上的亲近,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内心特别渴望独立和自由,他们不希望父亲还把他们当做小孩子看待。

但是这个时候可以经常和孩子聊天,最好选择一些他们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同时,还要鼓励孩子多和小伙伴交往,他们会从同伴的肯定和赞美中获得更多的自信,从而拥有更充足的安全感。

做到了以上几点,相信你就会成为一个让孩子有足够安全感的好爸爸,你和孩子之间良好的亲密的亲子关系也会在你的点滴努力当中形成,而孩子也会更加服从你的教导,听从你的告诫,从而成长得更加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