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三章 准备开始(1 / 1)

修行在大宋 沐飞尘 1063 字 1个月前

帝王觉得,在之前大宋的朝堂上有太多敢说的臣子,但是忠心却少很多。甚至可以说多数臣子对自己这个皇帝根本就不忠心,一张口就是百姓就是大宋江山。说这些有什么意义?你们首先是朕的臣子,然后才能说其他的。不做朕的臣子,你们什么都不是,你们跟街旁挑粪的没有任何区别。

如果臣子们都能像这个总督这样,忠心且敢言,那他就高兴了。不过自从换掉那些乱七八糟的人之后,现在这些臣子基本上就都是这样的人。帝王看着这些臣子,心情也渐渐好了很多,不再像刚开始那样,每次开朝会都会被那些不忠心的敢言者给搞的心情很差。

回到眼前的奏折。

接着后面总督大人写的东西,就让陛下眼前一亮,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总督大人说,若要对大将军动手,不一定非要从他本人开始。虽然大将军本人对北军的掌控力是独一无二的,北军最听的只有大将军的话,恐怕除此之外,就算是兵部尚书枢密使说话都不好使。

况且大将军声名太盛,如果动他的话百姓们容易产生不满的情绪。这点上也是臣在前面说过的。大将军非常善于利用舆论利用百姓的愚昧心态,让百姓们相信他是最厉害的最合适的大将军,也正因为如此,所以才造成时间长了之后形成尾大不掉之势。

话说回来。

虽然大将军一言堂,但臣以为,我们可以从先剪除他的羽翼开始。

所谓大将军一个人再厉害,他要想调动整个北军,在北军中呼风唤雨,肯定有很多得力的手下。比如说副将,比如说三军总兵,这些人虽然能力没有多强,但如同大将军的左膀右臂。大将军这个脑袋每次要调动士兵,也就是手指的时候,首先就要动用胳膊才行啊。

而我们就可以先从胳膊开始。把他的左膀右臂处理掉。

这个过程是百姓们不会在意也无法在意的。百姓们知道李戎生,但肯定不知道那些个副将校尉。这个动作就是没有任何风险的。

当我们把大将军的左膀右臂全部剪除之后,大将军就再也无法做到如臂使指的指挥北军将士了。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再搭配一些风闻奏事的关于大将军的一些流言之类的。这也是必不可缺的。

如此一来,我们再去对大将军动手,或者甚至大将军自己就会上-书请辞了。

这样我们的风险就在慢慢变小,直到最后就算大将军不请辞也不行了,没了权力的大将军也不是笨人,他会知道自己该怎么做。

帝王看到这样,拍手赞道,如此良臣,我怎能今日才知晓,来人呐,把江南道总督的履历拿来我看看。是谁推荐的我要好好奖赏,哦?原来是丞相大人,哈哈。

接着看下去。

陛下,大将军的能力我们有目共睹,整个天下都有目共睹,但是为了大宋的未来,我们不能真的让北军变成他李戎生的李家军。北军应该、也只能是大宋的北军,而不是任何人的北军。

所以尽管臣对大将军本人非常佩服,但臣坚定的认为,大将军是一定要撤掉,不仅要撤掉他李戎生,还要在将来防止同样的人同样的情况出现。让北军真正掌握在兵部和枢密院手中,才是长久之计,才是有利于大宋良好发展进步的。

臣多言如此,陛下可将臣杀掉,只要臣之建议能被陛下采纳,臣死而无憾。臣顿首。

如此股肱之臣,朕若不能用,何异于明珠遗弃?来人呐,给我八百里加急,召江南道总督来京。

陛下一纸诏书而去,几天后,收到圣旨的江南道总督欣喜若狂之后,是喜极而泣。

自己在官场摸爬滚打了三十年,如今已人到天命之年,本以为再也无法进一步。哪料到风云突变,先帝驾崩,新陛下继位,他跟丞相大人的好兄弟关系不错,顺带着就被提到了总督的位子。如今更是因为一道奏疏被陛下赏识,召他回京,虽然不知道陛下会赏自己一个什么官,但陛下在圣旨中的语气,很显然是对他颇为满意的,这去京城至少也得官升一级到侍郎级别啊。

谁能料想到,在县令的位子上干了几十年早已对升迁不抱有幻想的他,能够在短短半年内去京城做大员,真是祖宗保佑啊。

---

因为半路忽然杀出来一个江南道总督,让陛下对整饬北军的事有了很多新的想法。

而在跟总督大人面谈之后,陛下更是非常欣赏这个总督大人,告诉他就在朕身边待着,干完这件事之后就升你。

所以之前帝王和心腹重臣们商议的结果被推翻了不少。

首先被推翻的就是从李戎生动手。李戎生暂且是不动的。是绝对不先动的。

但是关于李戎生一些流言可以开始散播了。

帝国拥有天下最强大的谍报系统,谍报系统搭配天下最迅速的驿路系统,让这个谍报系统除了对讯息的掌控传播外,也可以做到无风起浪的作用。

顺着这个驿路系统,把大将军的一些不为人知的事情传出去,不是多难的事情。

传播消息不难,但怎么传播是个问题。关键在于故事的编撰,要能够显得真实,否则就会适得其反,让人看出来是诬陷。宁愿让效果不好,也不能适得其反的让人觉得是诬陷,那到时候再想继续就难很多倍了。

流言的散播能否成功,一方面在于散播的方法,另一方面也在于散播的内容。

这件重要的事交给了陛下最为倚重的年轻的丞相大人。

这位丞相大人高中了进士后,一直只在礼部做了个五品主事。虽然和当时的晋王现在的陛下关系好,但或许也正因为如此,才没有高升上去。直到晋王继位成为大宋之主。他才一跃成为大宋丞相。

而陛下把这件事交给他全权处理,不只是因为对他的信任,更是知道他做这样的事很拿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