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日,巴中城里出了个流言。
百姓们虽然很少有敢在人多场所谈论这个流言,但私底下,几乎每个百姓都会说起这个流言。
“听说,咱们县衙里有很多官吏,都跟铁头帮有勾结,就为了图铁头帮每年的金银财宝。”
“好像那些衙役都收了黑钱。”
“可得小声点,要是被官府的人听见,咱们就死定了。”
“怪不得官府迟迟不对王家女的案子判决呢,难道是在等什么?”
“能等什么?再等这案子都得判,县尊大人可不是糊涂官。”
“县尊大人两袖清风,恐怕一直被手底下的人蒙在鼓里呢。”
“唉,没想到,我一直以为咱们巴中城的县衙,比咱们大宋大多数县衙都要清廉呢。”
“天下乌鸦一般黑,这句古语你们没听过吗?看来你们还是太幼稚了。”
整个巴中城都开始传起这样的传言。大家也不知道传言的源头是哪里出来的,只是渐渐的觉得,这个传言传播的越来越广,好像很多人一夜之间就从身边某个人口中知道了这个消息。
然后百姓们心里就被种上了一颗种子,这颗种子不管后来发不发芽,反正现在是种上了。
其实这个流言,是李萱儿让刘大状师和封首领安排人去传播的。
流言起初是从李萱儿身边这些贴身护卫口中传出去的。这些护卫都是读过书,能说会道的人。刘大状师写了个稿子,让他们每个人记下背下来,然后出去传。
到人多的地方传播。
按照刘大状师在稿子里写的那样,有板有眼的跟陌生人闲谈,然后一步步引导出来这个关于县衙很多人跟铁头帮有勾结这个流言。
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其实这话也不对。百姓们甭管是好事还是坏事,都很热衷于去传播。只要是新奇的,闻所未闻的,奇怪的事,都是百姓们喜闻乐道的东西。
所以,这个流言就这么传开了。
这些侍卫在出去传播留言时,编造了各种各样的身份,甚至所有人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易容。在李萱儿的帮助下,这些护卫人人都几乎变了一张脸,又变了个身份,去外面传播。
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当有心人开始探寻流言源头的时候,得到的事实却是,来自各种各样行当,形形色色的没有任何组织和规律,都在说这个流言。
更为可怕的就是这一切都指向一个结果,查不到真正的源头。
没有人知道,流言从何而起。
一传十十传百,百姓们越传越相信这个传言。从一开始的大家都不太相信,到大家开始相信,再到大家开始笃定。最后,百姓们在私下里都开始盘算。51
小吏甲,应该就是跟铁头帮勾结的其中一人,因为他很坏。
小吏乙,应该也是其中一个,因为他经常逛青楼,而且每次都找花魁。要不是收了黑钱,那点薪酬绝对不够跟花魁鬼混的。
小吏丙,恐怕也是其中之一,因为他经常喝剑南烧春,那酒一般人家可喝不起啊。
小吏丁,恐怕不是,因为他老娘生病抓药都没钱,还到处借钱。更可气的是,找邻里街坊借钱还摆着一副臭脸,好像是来让别人还钱而不是借钱似的。
百姓们都开始自查身边的亲戚朋友。
谁家七大姑八大姨家的孩子里,没个把人在县衙里做事?
整个巴中城的人就那么些,多数人家都有亲戚或认识的朋友做官为吏。
所以,在短短的几日内,由李萱儿安排任务,刘大状师亲自操刀的流言阴谋,搞的非常成功。
李萱儿大赞刘大状师本事,刘大明状师谦虚的说:“都是李姑娘领导有方,封老哥配合的好。”
李萱儿说:“刘状师如此本事,有没有兴趣与我夫君见一见?”
刘状师拱手道:“陈公子的大名我是如雷贯耳的,李大将军心腹,青天阁修行院弟子,又在武当修行几个月之久。刘某若是能得李姑娘引荐,与陈公子见上一面,那真是三生有幸!”
李萱儿道:“好,我会写信给我夫君,让他有空来看我的时候,与你一见。”
“多谢李姑娘。”刘大状师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李萱儿与众人谋划下一步。
现在这一步,走的很妙。先让百姓们开始怀疑县衙里的所有人。县衙里心里有鬼的官吏,会有人人自危的感觉。然后收钱少的,害怕的同时会下意识的想自保的法子,一旦有个这个念头,当县尊再吩咐他们做什么与铁头帮关联之事的时候,他们就会掂量掂量了,是否还要继续这样堕落下去。一旦被百姓坐实,县尊县丞等人自然是不敢动的。但这些小吏,百姓们恐怕就要打上门把他们打死了。
就算是打死,官府也不能治百姓的罪,因为作为官府的吏,居然私自通土匪,人人得而诛之。
另外,就是更好的保护王家。
因为在流言峰起之前,若是某个大人一时丧心病狂,派人去把王家一家人全杀了,然后死无对证,就算百姓们心中有疑虑,官府肯定会把罪责推到铁头帮身上。
但是现在,流言已经传播开。一旦王家一家受到伤害,那么百姓们很容易便会想到,这定然是官府中人做的事,那百姓们就要集体去县衙闹了。
可别小看大宋百姓们对于官府作恶的痛恨程度,那是真的会几千人相携冲击县衙。
而且,一旦真发生了这种事,那朝廷派御史下来,十有八九会免了百姓的罪,而把整个巴中城的官吏都参上一本。甚至会把巴蜀道总督和蜀侯都参劾了。那些自负为民做主为朝廷除恶的御史们,最喜欢惹得百姓怨声载道的地方官吏了。这可是御史们建功立业名留青史的绝佳机会啊!
所以这李萱儿和众人商议出来的一招,是非常有效果而且厉害的。是打在县衙堕落分子的七寸上,让他们难受,而且无法回击。让他们人人自危不知所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