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候,帝王唯一最相信的,就是他还是太子时便跟着的老师,韩愈韩祭酒。
每一个人走进来重复一遍,祭酒大人都在旁边盯着说话的人看,偶尔会提几个问题。
多数时候还是帝王在问。
当所有人全都一个个进来问完后,屋子里只剩下帝王和韩祭酒两人。
“老师,你怎么看?”帝王忽然问。年轻的帝王,此时的双眸中满是疑虑。
“皇上,应该没什么问题,娘娘应该不是被害。”韩祭酒道,但是语气有点犹豫。
帝王沉默了片刻,忽然道:“小南一死,后宫里受益最大的是刘贵妃。刘贵妃向来跟小南不太对付,如今在外面哭得死去活来,恐怕哭给朕看?”
韩祭酒看了眼帝王,道:“这样揣测也不好,刘贵妃虽然与娘娘关系不好,但也不至于下此毒手,况且,娘娘一走,刘贵妃嫌疑太大,若真是她下的手,任凭她怎么解释,皇上您、甚至咱们这些做臣子的,避免不了都会怀疑她。况且,即便刘贵妃做了皇后,她至今无子,皇后之位也不一定能坐得稳。”
韩祭酒这番话可算是推心置腹了,所说的内容已经完全超出了一个臣子应该说的话。但这也是帝王看中他的原因,在他这个曾经的学生如今的君王面前,韩祭酒说话从来就不掩饰。
正气凛然到不顾一切。
在韩祭酒的心中,似乎从来就没有因言获罪这个词。
帝王沉思。
屋外哭天抢地的刘贵妃还在那里哭,拼命大声的哭,要求进去。但帝王交待,暂时不许任何人进来。
帝王与祭酒大人在屋子里各自沉默了片刻,帝王先开口,道:“让她进来吧。”
门一开,刘贵妃连滚带爬的进来了,毫无平日的雍容华贵,高贵冷艳。一把扑到已经魂归天上的皇后跟前,盯着皇后的遗体安静片刻,然后更是哭的地动山摇山崩地裂。
第二天,大年初一。
皇宫内向天下发布讣告,皇后娘娘突发疾病,殡天在宫中。
京城百姓本来都在高高兴兴的过年,骤然听闻此噩耗,多数百姓当即泪流满面。
皇后娘娘的德行,那是如明月照大江,惠及京城每一个百姓的。
每年,皇后娘娘都会拿出帝王赏赐给自己的金银首饰,变卖成粮食,在朝阳门给乞丐们布施粥饭。在每年最冷的腊月间举行。
只不过是短短十几日前,皇后娘娘的轿撵就停在布施广场上。皇后娘娘不方便出来,但从早到晚都坐在轿子里,透过帘子看那些来的乞丐穷人。
皇后娘娘说:“人都有最困难的时候,不管怎么样,在你们最困难的时候,我想,尽我一份最微薄的力量,让你们起码能活下来,能度过这个冬天,等到开春了,你们就能去谋生了。你们是大宋子民,我也是大宋子民,我们同舟共济,互相依存,是应该的。”
皇后娘娘这话说的多好呀,那些有饭吃的人,听了这话,都会感动的热泪盈眶。
可是,怎么忽然就死了呢?
皇后娘娘向来身体很好啊,和圣上一样,都是很讲究养生的啊,怎么会?
是不是被人谋害的呢?吧
京城百姓在短暂的伤心过后,开始推测这场阴谋到底是出自谁手。
刘贵妃首当其冲。
刘贵妃与皇后娘娘不对付,这事儿人尽皆知。
传言有一次,端午佳节。
众嫔妃和帝王在一起追忆屈原。
刘贵妃与皇后娘娘说到屈原到底是忠臣还是胆小之臣,两人越说越激烈。最后竟然当场抄了起来。还是帝王发了通火,两人才息兵罢战,不再斗嘴。
此后,刘贵妃仗着自己得帝王宠幸,又比皇后娘娘年轻,见了面经常只是例行行礼问好,多余话不多说一句。
但是谁都知道,当今皇后跟皇上从小青梅竹马,两人自小便关系甚好,长大后更是水到渠成成了婚。大婚那天,皇上在诏书中说了一句:朕要告诉天下人,朕与小南成婚了。
为了这句有些不合礼数有些放纵的话,礼部尚书差点就撞死在朝堂上,但帝王根本不予理睬,直说,尚书大人,你要是今儿个撞死了,我明日就让史官写上,某年某月某日,礼部尚书因为帝王在诏令中说了句情话,而死谏于朝堂,然后这以鲜血性命的谏言,还是没得到皇帝采纳,结论,白死了。
一番话噎的年过花甲的礼部尚书差点气背过气去。
然后只得随皇上去,爱写什么写什么。
可见,皇上与皇后娘娘的关系有多好。皇上有多么爱皇后娘娘。
虽然这几年,皇上有些偏爱进宫没两年的刘贵妃,但恐怕除了刘贵妃自己,人人心中都有数,都知道,皇上只不过是图个新鲜而已。
就算夜里在刘贵妃那待的再迟,最后皇上还是会回到自己的寝宫。
唯有在皇后娘娘宫中就寝时,才会彻夜逗留。
皇后娘娘的死,算不上扑朔迷离,但百姓们乐于对这种事进行八卦乱想,这都是正常的。
百姓们吃饱了喝足了穿暖了,有日子过了。
干什么呢?
不就是扯一扯皇宫大院里的事,尤其是那后宫之事,把整个大宋关于宫廷里的传闻集中出版一本书,恐怕是个极其庞大的大部头。
陈乐天得到这个消息时,刚刚放过新年鞭炮。
昨夜当然还是跟李萱儿住在一张**,当然为了辞旧迎新,陈乐天又是不辞辛劳的耕耘了好几回。
要不是心疼刚**的李萱儿,陈乐天能从天黑搞到天亮不带休息的。
毕竟军伍磨砺,现在又是修行者的体魄,办这事儿那是不在话下不存在任何问题的。
结果刚下楼,与秦铁牛互换一句新年好之后,秦铁牛便把昨夜皇后娘娘突然殡天的消息告诉陈乐天。
陈乐天吃了一大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