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分化型
前面介绍了精神分裂症的紧张型、偏执型、青春型和单纯型,未分化型也是精神分裂症的亚型之一,它具有上述各亚型的特点,符合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表现出多种亚型的特点,症状相互交叉,但是不能归类到以上任何一类中,因此称为未分化型精神分裂症。
因未分化型具有多种类型的特点,病人会出现多种临床症状,如幻觉、妄想、行为障碍、紧张木僵等,病人的思维方式、内容和逻辑也存在障碍。未分化型症状复杂,变化多端,如有的病人既出现被害妄想,又伴随行为障碍和木僵症状。
今年48岁的李阿姨从去年冬天开始头晕头痛,人也变得孤僻起来,在家里不愿意和人说话,到了单位更是如此。李阿姨从两年前孙女出生的那天就盼着退休,退休后,她就可以整天和小孙女一起玩了,最近些日子,李阿姨对孙女也不那么关心了,回到家里,她就进自己房间,把门窗紧闭,除了吃饭时间,不和家人见面,也不陪孩子玩。
邻居张叔叔偶然发现,李阿姨一个人在公园里闲逛,那是上午10点多,正是上班时间。张叔叔好奇地问她,为什么这会儿不在单位,反而在公园里闲逛?李阿姨说,有人用雷达仪器监视她,她在家里时,那人就在天台上监视,她到单位,那人就在单位门口监视。李阿姨还说,因为她知道的秘密太多了,有人要暗杀她,所以她不能和任何人说话。
张叔叔听李阿姨神神叨叨地说了半天,觉得她精神有点不正常。当晚,张叔叔把他看到的情况告诉了李阿姨的儿子吴明。吴明回忆起近来妈妈的表现,的确有诸多不正常的地方。她常常自言自语,说一些别人听不懂的话,还说总是听到咚咚咚的声音,吴明带她到医院看过耳鼻喉科,但是没有查出问题。她还变得非常冲动,易发怒,看谁都一副不和善的表情,乱扔东西,一次大扫除,把孙女的新玩具也给扔了。
儿子帮李阿姨办理了提前退休,从此之后,李阿姨每天待在家里,不见朋友,不见亲戚,也不出门。她精神恍惚,说话完全没有逻辑,而且脾气暴躁。儿子和儿媳以为是退休综合征,所以给她报了老年人兴趣学校,还拜托与妈妈同龄的叔叔、阿姨常到家里陪陪她,可是李阿姨的症状愈发严重,她晚上不睡觉,折腾得其他人休息不好,变得特别任性妄为,甚至会和小孙女抢吃的。儿子带李阿姨去医生精神科检查,结果被诊断为“未分化型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否严重,和病人属于哪种类型没有必然联系。区分病情严重性,主要看病人的社会功能是否完整,如工作、学习能否如常进行,能否自行料理生活,人际交往能力是否受损。紧张型、妄想型的病人,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病人虽然依旧存在幻觉、妄想等症状,但是可以用药物控制住。单纯型、青春型的病人预后不好,其社会功能受损,如孤僻、脱离人群,智力减退,整个人变得呆呆地,这些阴性症状是无法用药物治疗的方式恢复的。未分化型的病人,预后情况不太稳定,有的病人社会功能受损,有的病人情况更为糟糕,几次复发后,未分化型可能转为单纯型,或是妄想型。
飞鸿今年15岁,脸是一张稚嫩少年脸,整个人看起来却有35岁,苍老,颓靡,毫无生气。一天晚上,飞鸿起来到卫生间撒尿,“啊”地大喊了一声,瘫坐在地上,裤子还没来得急穿起来。
之后,飞鸿再也不敢一个人去卫生间了。他坚持说,镜子里有可怕的人脸,只要他站在镜子前,那人就伸手出来抓他。飞鸿晚上不敢睡觉,说会看到鬼,妈妈让他开着灯睡觉,飞鸿依旧害怕,无奈之下,他只好和爸妈睡一个房间,去卫生间则要爸爸陪着。
父母陪了他两个星期,飞鸿的症状没有好转,反而加重了。他睡眠质量很差,时常自言自语,对着墙壁傻笑,做一些怪异的动作,不愿意和人接触。曾经有连续三天时间,飞鸿不吃饭,也不睡觉,连眼睛都不闭上,妈妈劝他闭上眼睛休息一下,他说,“闭上眼睛就能看见鬼。”飞鸿嘴里念叨着没有条理的话,有时对着墙壁鞠躬,有时则跪着祈祷,祈祷对方放过自己。
父亲强行把飞鸿带到医院。医生检查,认为其意识清晰,服装整齐,时间、地点和人物都能准确认知,但是注意力不集中,乱讲话,检查时有拒绝合作的行为,情感反应和思维反应与周围环境不太协调,存在幻觉和被害妄想,初步诊断为未分化型精神分裂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