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友拉拉不是病人(1 / 1)

——同性恋

基友和百合分别是男同性恋和女同性恋的称呼。男同性恋的英文是“gay”,恰好和粤语中的“基”同音,粤语中称男同性恋为“基佬”,中文衍生之后,“基友”一词就用来代表男性同性恋。在网络上,“好基友”也用来形容关系非常亲密的男性同性友人,当然,这和同性恋没有关系。百合是ACG和同人小说领域的概念,起源于日本。日文假名ゆり,罗马音为Yuri,指女性之间的爱慕关系,引申到中文里,指女同性恋者。

除了基友、百合外,男女同性恋者都有一套称谓。女同性恋又被称为“拉拉”或“蕾丝边”,来自英文Lesbian。女同性恋中,喜欢男性或中性打扮的一方被称为“T”(英文Tomboy),装扮、行为都像女性,气质阴柔的一方称为“P”。“P”又被称为“婆”,即“T”的老婆。

对于男同性恋者,也称为同志。“同志”一词来源于香港,现亦被大陆人用来称呼同性恋者。在台湾同志文化用语中,用“C货”(Sissy或Nancy)形容气质阴柔的男同志,MachoQueen(金刚芭比)形容外表阳刚,身形健硕的男同志,和女同性恋者中的“T”、“P”差不多。台湾根据保护、依赖的程度,将同性恋者分别称为“哥”和“弟”, “哥”是充当保护角色的一方。

同性恋到底是什么?不同立场的人有各自的看法。自由主义者、性解放运动人士认为,同性恋是一种自我身份认同,是一种社会标签,不是性心理障碍。传统的卫道士则认为,同性恋是变态行为,违背了自然规律。心理学上,已经将同性恋从疾病领域摘除,并如此定义:同性恋是指一个人无论在**、心理、情感上的欲望,主要宣泄对象均为同性别的人,即使这样的兴趣并未从外显行为中表露出来。同性恋不是一种病态心理,只是一个性取向的问题。

历史上,曾经有过同性恋被接受的时期,如古希腊同性恋、古罗马同性恋、古代中国同性恋,大多数时候,由于文化传统、宗教信仰方面的要求,同性恋是不被接受的。从古到今,同性恋者都遭受过不同程度的迫害,其中不乏对历史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名人:达·芬奇曾经因和一位男孩发生性行为被关进了监狱,爱尔兰著名诗人王尔德因为同性恋行为被判两年劳役;计算机科学的开创者图灵因同性恋行为被抓,并被强制使用激素治疗,导致**增大,最终自杀……

根据社会学家、性学家李银河的研究,女同性恋和男同性恋的行为模式有些区别,男性经常更换性伴侣,女性相对专一很多,而且,女性的同性关系感情分量更重,有的同性伴侣甚至能够厮守终身,男性中很少有一辈子不换伴侣、厮守终身的例子。而且,社会对女性同性恋的接纳程度比男性高,其中一个原因是,在男权社会中,男同性恋比女同性恋更违背社会的传统规范。

世界上第一个女同性恋者是希腊的一位女诗人,英文指女同性恋的Lesbian便是以她的出生地命名的。这位女诗人名叫莎弗,出生于公元前612年,小时候在一个富裕的家庭里长大,后来嫁给了一个年轻贵族。后来,她的家乡被占领,丈夫被杀,莎弗被流放到西西里岛,获释回乡后,莎弗对男人失去了兴趣,变成了一个女同性恋者。

后来的许多女同性恋者,多是境遇所致。在欧洲的宫廷中,一些女性难耐苦闷,包括皇后在内,纷纷表现出同性恋行为,比如路易十六的皇后玛丽。玛丽嫁给路易十六后,路易十六并不能满足她的性需求,于是,玛丽和宫中的女侍发展同性恋,被人发现后,仍然不改这个习惯。中东的阿拉伯王宫内也有类似情况,发展同性恋的宫女、侍女被称为“磨镜女”。

中国历史上,史书有记载的第一个女同性恋者是汉武帝的陈皇后。陈皇后失宠后,寂寞难耐,于是和一个女子扮成的男人一起生活,两人同进同出,亲密俨如夫妇,事情暴露后,汉武帝震怒,杀了那女子,废了陈皇后,一共诛杀了三百多人。

唐朝时期,一位名叫鱼玄机的女道士同时和男人、女人交往。她不仅和诗人温庭筠有一段情,还和侍女发展同性恋。明清时代,女同性恋者并非受困于寂寞难耐,广东顺德的养蚕女,自愿和同性结为姐妹,终身不嫁人,姐妹住在一起,互相扶持,亲如夫妻。

近些年,随着同性恋运动的发展,西欧、北欧、美国等地区和国家始关注同性恋者的权益,荷兰、比利时、西班牙、加拿大、南非、挪威和美国的一些州已经赋予同性恋者平等的法律权利,如婚姻、领养、医疗保险、财产继承等。和西方相比,中国社会对同性恋的包容度有所进步,但还没到支持同性恋婚姻合法的地步。2004年,中国官方首次公布“同性恋白皮书”,按照同性恋人口占人口总数4%~6%的比例,中国内地的同性恋者总数超过4000万人,现在10年过去了,这个数字肯定有了大幅度提升。

随着同性恋运动的兴起,同性恋现象变得越来越透明,人们对同性恋的成因也做了研究,目前为止,遗传的说法得到更多的赞同。科学家研究了同卵双生子,结果发现,如果其中一个是同性恋,另外一个有52%的可能也是同性恋,异卵双生子中,概率只有22%,普通的同胞兄弟中,这个数字降到了13%。而且,男同性恋的遗传基因来自母亲。

在人们熟知的名字中,有许多公开自己同性恋身份的人,比如香港明星张国荣,《生活大爆炸》的主演吉姆·帕森斯甚至已经和同性男友一起生活十多年了。在大陆,即使不乏同性恋绯闻缠身,但极少有人有勇气站出来公开。在女同性恋中,最知名的莫过于冰岛总理约翰娜·西于尔扎多蒂,她带领冰岛脱离经济破产的苦海,她还是世界上第一个敢于承认自己是同性恋的国家首脑。

在今天的中国,同性恋者比以往活跃了许多,但没有被社会主流所接受,不管是男同性恋还是女同性恋,都是社会上的边缘人群。有的人受困于家庭压力和社会传统规范,选择重回主流,和异性结婚,用婚姻、家庭掩饰自己的同性恋身份,于是,新的受害者出现了,他们就是同妻和同夫。

同妻就是男同性恋者的妻子,同夫就是女同性恋者的丈夫。就像性学家李银河说的那样“每一位同妻所经历的婚姻,从开始的那一刻起,全都是一场凌迟的开幕与幸福的终结。”国内倡导防治艾滋病的专家张北川教授做过粗略的估计,国内同妻的数量在1200万以上。同妻和同夫,都是同性恋婚姻的牺牲品,放在大环境里,是不平等、不公正、充满歧视的社会观念的牺牲品。相比同妻,人们对同夫的关注度不够。

许多同妻都是被谎言骗入婚姻的,有些男同性恋者迫于传宗接代的家庭责任,同时想要掩盖自己是同性恋的事实,于是选择和异性恋女子结婚,多年之后,妻子发现,丈夫的情人竟然是个男人。同妻、同夫在婚姻中得不到生理、心理上的满足,有的人还要遭受冷落和家庭暴力,更严重的问题是,男同性恋者会将艾滋病感染给妻子,从而完全毁掉一个女人的一生。

张北川教授在2012年调查过150名与男同性恋者或双性恋者有过婚姻、稳定爱情关系的女性,结果显示,70%的同妻遭受过丈夫性冷淡等冷暴力,20%以上的同妻遭受过丈夫殴打,90%以上有抑郁症状。当然,现在在一些大城市里,受过高等教育的同性恋者考虑到自身利益和女性利益,拒绝进入婚姻,反而通过舆论宣传等方式增加社会对同性恋的宽容度。

虽然说,每一个走进婚姻的同性恋者都有一段令人心酸的故事,但是,社会上的弱者并不应该以牺牲其他弱者的方式获取幸福。若是社会能给同性恋者更多的包容,同性恋者也不会违背本性,走进异性婚姻,伤害无辜的人;若是同性恋者能考虑到自己和他人的权益,就不会出现同妻、同夫的悲剧。当然,社会观点的改变靠每一个个体的自觉是不够的,而要通过利益受损者的主动争取,同性恋者如此,同妻、同夫也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