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型人格
说起来,余月已经是一个10岁孩子的妈妈了,除了应对一份全职的工作,她还要料理家里的大小事务,处理婆媳关系、妯娌关系。即使这样,余月还在不停地读书,不停地考试,考下来一个资格证书,她就开始研究报下一个课程,即使那些证书对她的工作没有任何帮助,她就像习惯了考试一样,没有办法过不为考试做准备的生活,一直考啊考,总是停不下来。
余月大学念的是计算机专业,毕业后,又去念了工商管理学硕士,后来,她考上了公务员,在政府机关工作。最近,她报考了注册会计师的阶段考试,第一次考试并不算大考,可是,余月从半个月前就开始紧张,越临近考试日期就越害怕,心里发慌,觉也睡不好,晚上做梦全都是参加考试的情境。有一次,她竟然梦到试卷上的字她一个都不认识,自己没带笔,跟别人借的笔还断芯,情急之下,余月哭了起来,直到被丈夫叫醒,她才知道那是一场梦。
即使每一次考试之前都要经历精神紧张、压力巨大的煎熬,余月也没有放弃任何考试的机会。在这之前,她已经考下来会计师、审计师、经济师、资产评估师等一堆资格证书,即使她的工作根本不需要会计能力,她也没打算以后转行去做会计。大概是从小就一直在参加五花八门的考试的原因吧,可以说,余月就是伴随着考试长大的,考试成了家常便饭。就像是一种强迫行为,不去考试她就心里不踏实,就不知道怎么打发自己的生活,余月怀疑自己是不是已经变成考试机器了。
余月的表现,属于强迫型人格障碍。她的心里总是笼罩着一种不安全感,对自己的生活没有把握,于是,以高标准、严要求对待自己,不停地考试、考试,学习、学习,永远要求上进,永远不知足。她的眼界比较局限,无法找到替代考试的新事物,也不愿意轻易打破习惯的生活方式,不自觉地,她就成了考试机器,活在没有考试就焦虑,面对考试也焦虑的世界里。
余月的“考试癖”是她从原有的生活模式来的,多年的考试生活,从小学考到大学,再考上研究生,考试已经成了她唯一习惯的生活方式。当她进入中年,需要将工作、家庭作为生活重心时,她却依然无法摆脱考试的惯性,从原有的生活模式中跳出来,进入一种新的生活模式。余月的强迫型人格还表现在她总是谨慎稳重、做事考虑周全,从来不打无把握之仗,也不会做冒险出格的事。有的人会觉得她可靠、稳妥,有的人则觉得她刻板、僵化、缺乏生命活力。
按照《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中所言,强迫性人格主要表现在做事要求完美、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即使这样会影响工作效率;对别人做事很不放心,要求别人必须按照他的方式做事,否则心里不痛快;犹豫不决,常推迟或避免作出决定;缺乏安全感,反复考虑计划,反复核查,唯恐因为疏忽出现差错;生活程序化,即使是一件小事,也要按照规矩完成,否则的话内心会感到不安,或者必须重做;完成工作后,很少有愉快和满足的体验,如果无法顺利完成,就会感到内疚;对自己要求严格,过分沉溺于职责义务和道德规范;拘谨吝啬,无业余爱好。
作为强迫型人格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完美主义贯穿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他们在辛苦工作、克服万难以及对细节的极致要求中,体会到内心的喜悦。他们眼中的任何事情,都必须按部就班地完成,而且必须成功。为此,他们可能会钻牛角尖,会陷入焦虑,会缺乏安全感,除非有人在身边喊停,否则的话,强迫型人格者会将完美主义进行到底。
朝阳是学理工科的,毕业之后去搞技术。工作上,他对下属非常严格,做不好就严厉批评,他不仅对下属要求高,对自己也是如此,同事都觉得他是个完美主义者。有一次,上司在会议上要求定下一年的业绩指标,朝**据实际情况分析了一下,定800万,可是,上司执意要定1000万,为此,朝阳和上司在会议上争执起来,两人僵持了一段时间。其实,朝阳一直不喜欢上司的作风,做事不公正,而且不踏实,偏好走捷径,在他看来,上司就是一个十足的伪君子。
朝阳从小就是一个功课认真、做事听话的孩子,他从来没迟到过,也没有像其他男孩子打架、闹事。一不小心违反了纪律,他在心里都要自责好一阵子。按照妈妈的要求,放学后第一件事是写作业,检查完没有问题了,再将第二天用的书装好,才可以轻松地去玩。工作后,朝阳也是带着这样的态度,必须将所有工作都完成、做好,他才能放心地安排休闲生活。
朝阳的情绪很稳定,轻易不会对下属发火,即使在家中和妻子吵架,也不会让公司同事看出来,反过来也是一样。朝阳在工作上曾经发生过好几次危机,他没和妻子说,也没和身边朋友说,即使心中充满焦虑和担忧,他也不想将这些情绪表现出来,让别人觉得他没能掌控好自己的生活。
强迫型人格一般形成于幼年时期,和家庭教育、生活经历有关。如果父母管教严格甚至苛刻,要求子女遵守规范,绝对不可自行其是,一旦犯错就会遭到严厉的惩罚,这样就可能造成孩子过分拘谨,小心翼翼,做事思虑过多,担心受到惩罚,成年之后,则容易形成强迫型人格。比如在医生家庭,由于父母过分注重整洁,对孩子的卫生特别注意,因此,孩子容易形成洁癖。一般来说,强迫型人格在受强烈刺激或持续精神压力的情况下,容易形成强迫症。
李强是一位44岁的国企干部,二十多年来,他一直在企业里工作,工作经验丰富,工作内容也没有什么压力。他是一个喜欢按部就班地做事的人,一切听从领导的安排,没有什么创新精神,也不会站出来挑战他人。由于他做事考虑得比较周全,注重细节,一些烦琐工作都交给他来做。幸好,李强对此非常擅长,也没有什么抱怨。
在生活中,他则是细致到强迫的程度。他的防备心理特别强,一切可能构成危险的因素他都会考虑到,比如出差下榻宾馆,他会先找好逃生通道、消防栓和警铃,然后才能安然入睡。带着一家人出去旅游,他则会提前订好行程,将时间确定好,酒店、景点、车程都安排得顺顺当当,不能有一点儿差池,否则的话,他宁愿放弃旅行的计划。李强永远无法说走就走,带着随意和任性旅行。
此外,李强还有一个严重的心理障碍——不能乘飞机。如果出差的话,他一定会提前订好车票,将手边的工作完成后,乘坐火车出门。有一次,公司有一个出国考察的机会,领导为他争取了一个名额,可是,到美国去只能乘坐飞机,没办法改成其他交通工具。但李强实在太担心飞机会出事故,尽管他没有经历过飞机遇险的时刻,也无法摆脱乘坐飞机的恐惧。李强实在没有办法想象,如果双脚离地,进入一个悬空的密闭空间是什么样子,最后不得不把出国的机会让给别人。
典型的强迫型人格,在面对外界刺激时,容易发生焦虑、恐惧等心理障碍,李强的“飞行恐惧症”便是如此。他并没有恐高症或者密闭恐惧症,但他将内心的不安全感无限夸大,将飞机与灾难联系在一起,使他无法面对双脚离地的飞行体验。
对于强迫型人格的治疗,可以采用行为疗法消除他们的强迫行为,比如,给患者一个任务,让他为了完成这个任务而调整死板的时间表,如推迟起床10分钟,在晚饭后增加一项活动,循序渐进地改变患者一成不变的生活模式。一些放松的技巧可以让患者克服内心的不安和焦虑,摆脱头脑中的消极想法,比如打乱生活计划会浪费一整天的时间。当然,一切治疗都要在患者自愿改变的情况下才会有效,和其他人格障碍患者一样,极少有患者会主动寻求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