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第一诗人时代”里,重要的论文家与历史家并不多见。所有的文学者的功力俱集中于诗歌的一方面。故这里对于论文与史书仅叙一二。史书大都承袭班马的体裁,而无特创的杰作,较重要者为:
沈约的《宋书》,凡100卷;
萧子显的《南齐书》,凡59卷;
魏收的《后魏书》,凡112卷;
又《晋书》,凡130卷,为唐太宗时诸文臣所撰;
《周书》,凡50卷,为令狐德棻等所撰;
《梁书》,凡56卷,《陈书》,凡36卷,俱为姚思廉所撰;
《北齐书》,凡50卷,为李百药所撰;
《南史》,凡80卷,《北史》,凡100卷,俱为李延寿所撰;
《隋书》,凡85卷,为魏徵等所撰。
又有萧衍,曾集合文臣,仿司马迁《史记》之体作《通史》,自上古直叙至当代,打破传统的断代为史之习惯,但此书后即散佚不传。
当这时代之中末,又有刘知几,字子玄,著《史通》,叙史书的义例及方法甚详尽,可称为一部不朽的大著。
初期的论文家有萧绎,作《金楼子》;
其后有王通号文中子,作《中说》,为模拟《论语》之著作;
又有《刘子》者,或谓系梁之刘勰作,或谓系北齐之刘画作。
颜之推,亦为北齐人,曾作《颜氏家训》。
此后更有苏环,封许国公,张说,封燕国公,俱能以俊丽之散文,论叙时事,时称“燕许大手笔”。
颜真卿,论事亦以忠恳明切著称。
陆贽,字敬舆,苏州人,尤善以封偶之表谕的文体,表达最深挚的自己的情感。当他在唐德宗奉天中执笔为制诰时,所下制书,虽武人悍卒,无不感动流涕,可谓一个大作家。
与贽同时者,有独孤及、李华、萧颖士、权德舆并著称于世;又有令狐楚者,以著作偶俪的章表著名,如李义山之流,俱受其影响。所谓“古文”的大作家韩愈亦出现于此时,柳宗元、刘禹锡、张籍、李翱等,俱属于他的一派。
籍字文昌,乌江人,并能诗。
翱字习之,赵郡人,为愈之侄婿。
同时,有李观,字元宾;皇甫湜,字持正,亦皆为这一派的作家。
湜之弟子,为来无择。
无择之后为孙樵,字可之。
然这个“古文派”,流派虽长,而在当时却仅有一部分的势力,直至10世纪之末,再度为欧阳修、苏轼所提倡,才在文坛上占了很大的威权。
再后,在这时代的末年,有罗隐,作《谗书》,亦很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