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隋入唐的诗人,有虞世南、陈叔达、褚亮、李百药、王绩诸人。
虞世南字伯施,越州余姚人,初为徐陵所知。入隋为秘书郎,入唐为秘书监,有集30卷,又善书,为世所宝爱。
陈叔达字子聪,陈之宗室,入隋为绛郡通守,入唐为礼部尚书,有集15卷。
褚亮字希明,杭州钱塘人。入隋为太常博士,在唐为散骑常侍,有集20卷。
李百药字重规,为李德林子,隋时为学士,入唐为中书舍人。
王绩字无功,绛州龙门人,在隋为六合县丞,有文集5卷。
魏徵为唐之第一诗人。徵,字玄成,魏州曲城人,少有大志。隋乱,诡为道士,初从李密,后归李世民,拜谏议大夫,有文集20卷。他的诗存者虽不多,然刚隽慨慷,一洗六朝丽靡之习,其《述怀》:
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纵横计不就,慨慷志犹存。杖策谒天子,驱马出关门。请缨系南粤,凭轼下东藩。郁纡陟高岫,出没望平原。古木鸣寒鸟,空山啼夜猴。既伤千里目,还惊九折魂。岂不惮艰险,深怀国士恩。季布无二诺,侯赢重一言。人生感意气,功名谁复论。
一诗,足以开后来的作风。继之而起的诗人有来济、李义府、许敬宗及王、杨、卢、骆之四杰。
来济为扬州江都人,贞观时为庭州刺史。突厥入寇,济赴敌死。有文集30卷。
李义府瀛州饶阳人,为中书舍人,后贬推州以死。当时与来济并有文名,号称“来李”。
敬宗,字延族,杭州新城人,为礼部尚书。许、李二人甚善逢迎谄媚,故为世所诟病。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生于公元648年(即唐贞观二十二年)。幼极聪慧,6岁能文辞,9岁即知指摘颜师古《汉书注》之误。年未及冠,才名已扬闻于京邑。授为朝散郎,客于沛王府。上元二年,往交趾省父;渡南海,溺水而死,年仅二十九。勃著作甚富,有文集30卷。
杨炯,华阴人,幼亦敏慧,神童举,拜校书郎。后为盈川令。有文集30卷。
卢照邻,字升之,幽州范阳人。初为邓王府典签,王称他为“寡人之相如”。后拜新都尉。染风疾去官,居于太白山中。病益甚,不堪其苦,遂自投颖水而死。时年四十,有文集20卷。
骆宾王,婺州义乌人,善五言诗。少落魄不护细行,好与博徒游。高宗末为长安主簿,后又失官。徐敬业举兵讨武氏,宾王为他书记。敬业失败,宾王亦被杀,或传其遁去为僧,似为附会之辞。他有文集10卷。
这四个人同时飞扬于上元前后的文坛之上,时人因并称之为“四杰”。他们的诗颇袭六朝繁缛之遗习,未能有甚大的特创的成绩。唯卢照邻卧疾甚久,因之生厌世思想,其诗遂间有特异之情调。如《羁卧山中》:
卧壑迷时代,行歌任死生。红颜意气尽,白璧故交轻。涧户无人迹,山窗听鸟声。春色缘岩上,寒光入溜平。雪尽松帷暗,云开石路明。夜伴饥鼯宿,朝随驯雉行。度溪独忆处,寻洞不知名。紫书常日阅,丹药几年成。扣钟鸣天鼓,烧香厌地精。倘遇浮丘鹤,飘飖凌太清。
可见他的欲勉以仙境自解脱的心情;然幻想上的乐园,究敌不过肉体上的痛苦,他最后遂不得不以自杀为免苦之唯一方法了。
继四杰之后,大启唐律之体格者,有宋之问、沈佺期二人,同时并有崔融、杜审言等助之。《唐书》本传谓:
魏建安后讫江左,诗律屡变。至沈约、庾信以音韵相婉附,属对精密。及之问、佺期又加靡丽;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如锦绣成文,学者宗之,号为“沈宋”。
所谓“律诗”之体式逐至此而形成。后世受其影响者至深。此种影响自然是不见得好的;后来大诗人之不能有甚伟大之诗篇,如委琪尔之《阿尼特》、米尔顿之《失乐园》、但丁之《神曲》之类者,其重要原因,未始非因律诗之格律过于严整之故;且即小诗亦颇受其害,“回忌声病,约句准篇”之末弊,必至于强截文情或虚增蛇足以求合诗律。所以沈、宋虽有大影响于后来的文学史,而其弊害亦极甚。
宋之问,字延清,一名少连,虢州弘农人(一作汾州人)。武后时,之问与杨炯分直习艺馆。他媚附张易之兄弟。及武氏败,他被贬陇州。中宗时,他又被召为修文馆学士。睿宗即位,他再被配徙钦州,不久,被杀于徙所。有文集10卷。他的五言诗,当时无相比肩者。
沈佺期,字云卿,相州内黄人,长于七言诗,与宋之问齐名。初为给事中,后流獾州,又起为修文馆直学士,有文集10卷。
之问的作风可于《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
马上逢寒食,愁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阳人。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见其一斑。
佺期的作风可于《古意呈补阙乔知之》:
卢家少妇郁金香,海燕双栖玳瑁梁。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见其一斑。
杜审言,字必简,襄州襄阳人,以恃才傲世见嫉于人,为修文馆直学士。有文集10卷。
崔融,齐州全节人,为国子司业,有文集60卷。
同时,并有李峤、苏味道、王无竞、阎朝隐诸人,也与沈、宋交往,而俱以能诗名于世。
不附庸于沈、宋之例而能独创一风格者有陈子昂。
子昂,字伯玉,梓州射洪人。家世富豪,少年时任侠使才,后苦志读书,遂成一大诗人。初入京师,未见知于人。有卖胡琴者,价称百万,豪贵侍视而不能辨。子昂排众突出,顾左右以千缗市之。众惊问。答曰:“余善此乐。”皆曰:“可得闻乎?”曰:“明日可集于某所。”众如期偕往。即具酒肴,而置胡琴于前,捧琴曰:“蜀人陈子昂,有文百轴,驰至于京毂,碌碌于尘土而不见知于人。此乐贱工之役耳,岂宜留心哉!”举而碎之,以其文遍赠与在会者。一日之内,声华溢于都门,遂被举进士,转右拾遗。武攸宜伐契丹,以子昂为书记。以父被贪吏所辱,还乡里,竟被贪吏囚死于狱中。时为公元698年(即武后圣历元年),得年四十三。当唐显庆龙翔间,“徐庾体”尚为诗人的准式,及子昂的《感遇诗》38首出,为当时第一出现的重要的五言古诗,始扫艳丽之旧习而趋于雅正劲练。王适见此诗,惊曰:“此子必为海内之文宗。”子昂尝自言曰:“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征者。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永叹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修竹篇序》)唐之诗歌虽因沈、宋而律诗以成立,然仍时时露清劲朴质之气氛者,子昂的独特的作风,实与以很大的影响。
本为贵公子,平生实爱才。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西驰丁令塞,北上单于台。登山见千里,怀古心悠哉。谁言未忘祸,磨没成尘埃。(《感遇诗》第三十五)
这种诗在“沈宋派”盛行时,自然是极不易见到的。
与子昂约同时而亦不受沈、宋之影响者有刘希夷、张若虚。
希夷,一名庭芝,汝州人,为宋之问之甥。少落魄不拘常格,后为人所害。世传系之问因欲夺得其诗,以土囊压杀之,恐无此理。希夷之诗善为从军闺情,诗词悲苦。有集10卷。
若虚,扬州人,为兖州兵曹。他的诗存于今者仅二首,其中《春江花月夜》一首: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百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红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为不朽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