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1 / 1)

中国文学常识 郑振铎 1814 字 6个月前

后此数年,萧衍即位为皇帝,改国号为梁。他与他的儿子统(昭明太子)、纲(简文帝)及绎(元帝)俱喜为诗,且亦有天才,故当时朝士亦多为诗人。其中著名者有江淹、范云、任昉、王僧孺、庾肩吾、柳恽、何逊、邱迟、吴均、到溉、到洽、王筠、徐陵、庾信、王褒诸人;沈约在当时则为老年的领袖诗人。

萧衍字叔达,南蒲陵中都里人,生于公元464年(即宋孝武帝大明八年)。初仕齐,与沈约、谢脁、范云、任昉诸人并为萧子良所友善,同游于他的西邸。公元502年,夺齐祚,即皇帝位。晚年侯景作乱,衍被围于台城,饥饿而死,时为公元549年。衍笃信佛法,著作极多。他的诗喜为艳语,时有深情的制作,如《子夜四时歌》《白纻辞》《江南弄》等俱为佳作。

统字德施,为衍之长子,生于公元501年,卒于公元531年。他极喜爱文学,曾集文士选集古今诗文为《文选》30卷,又择五言诗之善者为《文章英华》20卷。《文选》至今尚为很有权威的文学选本。

纲字世缵,为衍之第三子,统卒,他继为太子。他生于公元503年。在公元550年,即皇帝位,第二年即为侯景所杀。他亦喜为诗,自己尝说:“余七岁有诗癖,长而不倦,然伤于轻艳,当时号曰‘宫体’。”如:

梦笑开娇靥,眠鬟压落花。簟文生玉腕,香汗浸红纱,夫婿恒相伴,莫误是娼家。(《咏内人昼眠》)

可为一例。

绎字世诚,为衍的第七子,生于公元508年。初封湘东王。侯景之乱,他遣王僧辩讨杀之,遂于公元552年即皇帝位。后三年,西魏来伐,他被杀。他的著作甚富,有文集50卷,《孝德传》30卷,《忠臣传》30卷。

江淹字文通,济阳考城人,生于公元444年(即宋文帝元嘉十年)。宋时为吴兴令,齐时为骁骑将军。入梁,为散骑常侍,封临沮县开国伯,以公元505年(即梁武帝天监四年)卒。他早年文名甚著,晚年才思微退,时人皆谓:“江郎才尽。”所作甚富,他自编为前、后集,前集20卷,后集10卷,又撰《齐史》10志。他的诗在六朝诗人中尚为不尽琢饰之作,如《贻袁常侍》:

昔我别楚水,秋月丽秋天。今君客吴坡,春色缥春泉……

如《悼室人》:

适见叶萧条,已复花庵郁。帐里春风**,檐前还燕拂。垂涕视去景,摧心向徂物。今悲辄流涕,昔欢常飘忽。幽情一不弭,守叹谁能慰。

可为一例。钟嵘谓淹“诗体总杂,善于模拟”,实则其模拟之作,俱未见得好。

范云字彦龙,南乡舞阴人,生于公元451年(即宋文帝元嘉二十八年)。他在齐为零陵内史。入梁,与沈约同辅政,封霄城县侯,有文集30卷。其卒年为公元503年(即梁天监二年)。他为文下笔辄成,未尝定稿,时人每疑其宿构。钟嵘谓他的诗“清便宛转,如流风回雪”。但细读其作,未见其足当此喻。

任昉字彦升,乐安博昌人,生于公元460年(即宋孝武帝大明四年),死于公元508年(即梁天监七年)。早年深为王俭、沈约所推挹。梁初为吏部郎中,掌著作。后出为义兴太守,又入为秘书监,手校秘阁四部篇卷。所著文章甚富。他早年长于作应用文,而诗不工,世称:“沈诗任笔。”防深恨之。及其晚年,诗亦渐佳。然好用事,论者颇病之。如:

谁其执鞭,吾为子御。刘略班艺,虞志荀录。伊昔有怀,交相欣勖。(《赠王僧孺》)

是其一例。

王僧孺东海郯人,生于公元465年(即宋泰始元年),卒于公元522年(梁普通三年)。齐时为中书郎,领著作。他的著述甚多,有文集30卷。其诗丽逸,如《忽不任愁聊示固远》:

去秋客旧吴,今春投故越。泪逐东归水,心挂西斜月。未应岁贬颜,直以忧残发。

之类,可算是他的佳作。

庾肩吾字子慎,新野人,其生年与任昉诸人约同时。8岁能赋诗。尝为安西、湘东二王录事参军。萧纲即位,以他为度支尚书。最后为江州刺史卒。有文集10卷。肩吾诗以整练称,于:

树影临城日,窗含度水风。遥天如接岸,远帆似凌空。(《和晋安王薄晚逐凉北楼回望应教》)

诸句可见之。

柳恽与何逊,为当时诸诗人中略能脱出浮艳雕琢之习者。

恽字文畅,河东解人。齐时,萧子良引为法曹参军。梁初,除长史,后为吴兴太守,甚清正。郡民怀之。有集12卷。

何逊字仲言,东海郯人。梁天监中,出仕为建安王水曹参军。王爱文学,日与宴游。后除庐陵王记室,随王往江州卒。有集7卷。

邱迟字希范,吴兴乌程人。钟嵘称其诗“点缀映媚,似落花依草”。梁初为散骑常侍,后出为永嘉太守,再入为司空从事中郎。有集11卷。

张率字士简,吴郡人。其生年较邱迟约后10年。齐时为太子洗马,梁时为秘书丞,后出为新安太守。有集38卷。

吴均字叔庠,吴兴故鄣人,生于公元469年(即宋泰始五年),卒于公元512年(即梁普通元年)。梁初为郡主簿,著作甚富,文集20卷。其文清峻,甚有影响于当时文坛,后进多敩之,谓之“吴均体”。如《与柳恽相赠答》:

秋云静晚天,寒夜方绵绵。闻君吹急管,相思杂采莲。别离未几日,高月三成弦……

及《咏怀》:

仆本报恩人,走马救东秦。黄龙暗迢递,青泥寒苦辛。野战剑锋尽,攻城才智贫。唯余一死在,留持赠主人。

其情调颇异于当时其他诗人。

王筠字元礼,一字德柔,琅玡临沂人,生于公元481年(即齐建元三年),卒于公元549年(梁太清三年),有文集100卷。梁时,为秘书监,迁司徒左长史。沈约为当时文宗,少所推服,唯见筠文,每以为己所不逮,尝谓萧衍:“晚来名家,惟见王筠。”但读筠诗,未见能如约所称许者,如《春游》:

聚兰已飞蝶,杨柳半藏鸦。物色相煎**,微步出东家。既同翡翠翼,复如桃李花。欲以千金笑,回君流水车。

之类的诗,殊觉率累琢饰,不能高出于当时的诗人。

这时,有萧氏诸兄弟者,皆为齐宗室之后,皆善于为诗;如萧子范、萧子显、萧子云及萧子晖皆是。子范在梁为光禄大夫,有集12卷。子显为吴兴太守,有集20卷。子云为东阳太守,有集19卷。子晖为骠骑长史,有集9卷。

同时,又有刘氏诸兄弟,孝绰、孝仪、孝胜、孝威、孝先亦皆善为诗。他们是彭城人。孝绰最著名,颇负才凌人,曾为吏部尚书郎,后左迁为临贺王长史,有文集14卷。孝仪曾为都官尚书,豫州内史,有集20卷。孝胜为司徒右长史。孝威为太子中庶子,有集10卷。孝先为黄门郎,后迁侍中,他与孝胜的诗,在兄弟中为较劣下者。刘氏诸女,亦皆能诗,孝绰三妹,并有才学,一适王淑英,一适张嵊,一适徐悱,以徐悱妻为最著,算是当时一个重要的女流作家。

又有到溉、到洽二兄弟,亦彭城人,并能为诗。

溉,字茂灌,官吏部尚书。

洽,字茂沿,官寻阳太守,有文集15卷。

徐陵,字孝穆,东海郯人,生于公元507年(即梁天监六年)。8岁能属文。初为梁晋安王参军,迁至散骑常侍。为元帝使齐,被拘留。后复得归,仕陈,为吏部尚书,领大著作,封建昌县开国侯。以公元583年(即陈至德元年)卒。有文集30卷。陵在陈时,为一代文宗,于当时影响极大,曾编诗选,名《玉台新咏》,凡10卷,多录艳婉多情之作,可见其所好。他的诗也是如此,如《春日》:

岸烟起暮色,岸水带斜晖。迳狭横枝度,帘摇惊燕飞。落花承步履,流涧写行衣,何殊九枝盖,薄暮洞庭归。

是其佳作之一斑。

庾信与王褒皆初仕于梁而后仕于周者,他们以南人入北朝,颇变当时北人的粗涩的文风,而他们自己也不免受些北方环境的影响,将风格略略变异。

庾信,字子山,肩吾之子,生于公元513年(即梁天监十二年)。初为湘东国常侍,与父肩吾及徐陵并为抄撰学士。他们才华耀辉,所为诗文并绮艳,为时人所楷式,世号为“徐庾体”。信后聘于周,被拘留于长安,礼遇甚厚,为开府仪同三司,寻徵司宗中大夫。以公元581年(即周大定元年)卒。有文集21卷。信在北虽蒙厚待,然常有家国之思,所作《哀江南赋》,曾感动了不少人;其晚年的诗亦因此而益蕴深情。如《怨歌行》:

家住金陵县前,嫁得长安少年。回头望乡泪落,不知何处天边。胡尘几日应尽,汉月何时更圆?为君能歌此曲,不觉心随断弦。

如《咏怀》:

楚材称晋用,秦臣即赵冠,离宫延子产,羁旅接陈完。寓卫非所寓,安齐独未安。雪泣悲去鲁,悽然忆相韩。唯彼穷运恸,知余行路难。

诸诗,皆可见他的此种幽情。

王褒,字子渊,琅玡临沂人,其生年约与庾信同时。初仕梁为吏部尚书,与萧绎同为周人所执,绎被杀,褒则执入长安,礼遇甚厚。时信已在北,二人同为北人所仰模。褒官太子少保,后出为宜州刺史,有文集21卷。他的诗亦深蕴家国之思,如《渡河北》:

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常山临代郡,亭障绕黄河。心悲异方乐,肠断陇头歌。薄暮临征马,失道北山河。

又如:

岁晚悲穷律,他乡念索居。寂寞灰心尽,摧残生意余。(《和殷廷尉岁暮》)

与庾信诸作有同一情调。至如:

松古无年月,鹄去复来归。石壁藤为路,山窗云作扉。(《过藏矜道馆》)

之类的诗,则陶潜以后,久未见此种清隽之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