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军阀”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一支反动势力,它们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拥有以新式武器装备的军队,控制着北京政权,代表帝国主义和中国大地主大买办阶级的利益,对广大人民实行黑暗而残酷的统治。在辛亥革命后的十多年中,中国社会一直处在北洋军阀反动势力的统治之下。
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在1895年开始编练新军。袁世凯被派在小站(天津附近)编练“新建陆军”,他把原来淮系官僚胡燏棻(yù fēn)所练“定武军”四千七百五十人接收过来,并扩充到七千人,这就是后来“北洋军阀”武装的基础。以后北洋军各派系的首领如段祺瑞、冯国璋、曹锟、王士珍等,当时都在袁世凯手下当军官,后来都是随着这支反动武装的发展而爬上去的。
1898年后,袁世凯的“新建陆军”和董福祥的“甘军”、 聂士成的“武毅军”同属清政府反动首脑之一的北洋大臣荣禄统率,并称“北洋三军”。“北洋”的名称自此开始。在“戊戌变法”运动中,袁世凯用出卖维新派的卑劣手段,得到了反动头子慈禧太后的信任。到1899年,“新建陆军”改编为“武卫右军”(“武卫军”分左、右、中、前、后五军),编制达万人左右,归武卫军统领、大学士荣禄节制。
在义和团运动期间,袁世凯积极镇压人民的反帝斗争,表现了忠于帝国主义的奴才本质,得到了帝国主义的赏识。1901年李鸿章死后,在中外反动派的共同支持下,袁世凯继任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这时的北洋“武卫军”中的其他四军都在八国联军的进攻下溃散了,只有袁世凯的右军因随他到山东屠杀义和团群众而保存下来。这支反动武装以后不断扩充,并改名“北洋常备军”,几乎完全由袁世凯一人控制。到辛亥革命前,北洋军的势力由直隶扩展到了山东、河南、江苏及东三省等地。依靠这支反动武装和帝国主义的支持,袁世凯成了清廷中“举足轻重”的人物。辛亥革命爆发后,他利用这种地位和实力,对抗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势力,窃夺了革命果实,自己当大总统,开始了以他为首的“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袁世凯大量地出卖民族利益,换取各帝国主义对他的支持,成为各帝国主义共同统治中国的总工具。因此,在他死前,“北洋军阀”集团尚能维持表面的“统一”。他死了以后,“北洋军阀”在帝国主义强盗分别收买和互相争夺之下,开始分裂,在分裂的各派军阀中,比较大的是直系、皖系和奉系。
直系军阀的首领是冯国璋、曹锟和吴佩孚等,他们主要投靠英、美帝国主义,是英、美侵略中国的工具。
皖系首领是段祺瑞、徐树铮等,他们和直系的首领原来都是袁世凯手下的重要角色。袁死后,两系间争权夺利的斗争特别厉害。
奉系首领是张作霖,盘踞在东北地区。
皖系和奉系都是投靠日本帝国主义的,成为日本侵略中国的工具。
此外还有很多大小不同的军阀派系,各自占据一块地盘,掌握一部分武装,投靠一定的帝国主义。这些军阀为了争权夺利,经常互相发生冲突,形成了连年不断的军阀混战局面。
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大总统,直系冯国璋任副总统,皖系段祺瑞任国务总理,掌握实权。为了对付非北洋系的黎元洪,直、皖系曾暂时合作,但由于投靠的帝国主义不同,互相间的利害冲突和矛盾还是很大的。1917年,冯、段终于借“张勋复辟”事件,挤走了黎元洪。接着,冯国璋当了大总统,段祺瑞仍做国务总理,他们变本加厉地出卖民族利益,继续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不久,冯、段之间为了扩充势力、抢占地盘,矛盾逐渐尖锐起来。1920年7月,直系联合奉系打皖系,皖系战败,中央政权开始由直、奉两系联合控制。
直、奉军阀也只是暂时的联合,因为它们投靠的帝国主义不同,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必然影响它们之间的利害关系。1922年4月终于又爆发了直奉战争,结果奉系战败,退出关外,中央政权由直系全部控制。奉系军阀不甘失败,1924年9月又挑起了第二次直奉战争,这次奉系取得了胜利,皖系段祺瑞也乘机攫取了北京“临时执政”的地位,在奉系卵翼下重新把持中央政权。
“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和它们之间的混战,给全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富有优良革命传统的中国人民,曾经进行了多次的反军阀斗争。
五四运动以后,中国人民革命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特别是从1921年起,由于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反军阀的斗争迅速向前发展。1926—1927年,在共产党的领导和推动下,广东的革命政府举行了“北伐战争”。在全国人民的积极支援下,终于摧毁了“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但是,隐藏在革命内部的反革命头子蒋介石,在帝国主义的收买和支持下,发动反革命政变,窃夺了革命的胜利果实。代替“北洋军阀”统治的是国民党新军阀的黑暗统治,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了。
(刘守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