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 文天祥(1 / 1)

文天祥(1236—1283),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在他少年时,南宋的政治已是非常腐败,国家的局势也一天比一天危急。文天祥从小就有救国的抱负。1256年,他在参加进士考试的时候,就大胆地提出了改革政治的主张。1259年,蒙古军队进攻鄂州。南宋的宦官董宋臣主张迁都逃避。文天祥就上书南宋皇帝,要求杀掉董宋臣,

并且提出了御敌的方案,但是没有被采纳。

忽必烈建立了元朝以后,派大军攻打南宋。1275年,元军在安徽芜湖大败宋军,顺流东下,逼近南宋的京城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市)。这时,文天祥正在赣州(今江西省内)做知州。为了挽救危局,他立即号召人民起来抵抗,并且拿出自己的全部家产,积极招募士兵,组成了一支军队。他领着这支义军,赶去保卫临安。可是腐朽的南宋政府正在准备投降,对文天祥的抗元活动,不但不支持,反而给了许多限制和打击。

1276年,元军攻到临安城郊。南宋政府不得已,任文天祥为右丞相,派他去元营谈判。文天祥在元营中,不怕威吓,当面指责元军的主帅,要元军退兵议和,结果被扣留。就在这时,南宋政府却向元军投降了。元军进入临安,俘虏了南宋的皇帝和许多王公大臣。

十多天以后,元军把文天祥押解去大都。在途中,文天祥趁机逃走,经历许多艰险,到了永嘉(今浙江省温州市)。不久,张世杰、陆秀夫在福州另立赵昰(shì)为皇帝,召文天祥前往。文天祥来到后,和张、陆同心协力,重新组织军队,继续抗元。1277年,他进军江西,收复了好几处州县,后来被强势的元军打败。但是,文天祥并不气馁,他退到广东,坚持抵抗。

1278年,赵昰死去。张世杰、陆秀夫又立赵昺(bǐng)为皇帝,并且把政府迁到厓山(在今广东省新会区以南海中)。文天祥则领兵在广东潮阳一带驻守。不久,元将张弘范率领大军攻入广东。在一次战斗中,文天祥兵败被俘。

文天祥被俘以后,张弘范押他一同到厓山,要他写信去招降张世杰。文天祥坚决拒绝,并且写了一首诗表明自己不屈的意志。诗的最末两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279年春,张世杰、陆秀夫率领宋军,在海上同元军展开大战,结果宋军战败。为了不被敌人俘虏,陆秀夫背起赵昺投海而死。张世杰召集残军继续战斗,兵败突围,遇到台风,坐船被巨浪打翻,他不幸落海牺牲。南宋至此灭亡。

1279年冬,文天祥被押送到大都,关进了监牢。元朝统治者千方百计地对他进行威逼利诱,要他归降。但是,他都坚决拒绝,毫不动摇。他在狱中写下了许多光辉的诗篇,来表明自己宁死不屈的决心。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正气歌》。文天祥在这首诗中,引述了历史上许多英雄人物的事迹,来证明正气的不可屈辱,表示了对元朝统治者的蔑视。诗中每一字句,都包含了作者高贵的爱国感情,它深深地打动了人们的心弦。

1283年,文天祥在大都柴市(今北京市交道口南)从容就义。他死后,人们在他的衣带里,发现他预先写好的赞文,最后几句说道:“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将近、差不多)无愧!”这首赞文,充分表现了文天祥临死不惧、视死如归的精神。

(张习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