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章 黄天姬的真实身份(1 / 1)

城姬三国 绅士东 2002 字 1个月前

发现白图的神色不大对,于吉特地板着脸纠正了一句:“最初贫道和张角一同游历天下时,都是贫道在广布符水的!只是后来张角要用其名,贫道也未曾宣扬而已……至于黄巾之乱后,贫道对这些已经看淡。”

这也正是白图心里质疑的——别以为我不知道,明明你只给有钱有势的治病,给普通百姓的都是板蓝根……

于吉和张角的布道区别也在这里,于吉完全是走“高档路线”,在得遇明主之前,他也是许多江东名士大族的座上宾,对百姓的忽悠……只是顺便和作为敲门砖而已。

相比之下,黄巾军的构成来看,张角当时的布道,纯粹是“草根路线”!

“咳咳,道长好修行,继续请讲。”白图一副心里并未质疑过的样子。

“后来……贫道发现了一些张角的变化,只是以为随着继续游历,他也会磨平棱角,所以未曾多顾虑,毕竟修行是自己的事情。再后来因为结识了宁姑娘,宁姑娘又选择了张角,贫道也想要与他们分道扬镳的。

然而贫道却犯下了一个大错误……那晚,当时还未和张角定终身的宁姑娘,来找贫道……”

白图的耳朵,一下子支棱了起来。

“贫道将地卷借给了她!”于吉语气中带着悔恨的说道。

“本来宁姑娘告诉我,她是担心没有我之后,张角总爱管闲事的性子、还有那半吊子的符水,迟早被人打死,所以……提出她会自己离开,请我和张角继续游历。

贫道自然不会答应,然而宁姑娘知道,张角将理想看得比人间情爱、甚至比自己的性命更重的性子,进而也认为我比她更重要……

贫道也是鬼迷心窍,竟是一时感动与嫉忿交加之下,将已经参悟透彻的地卷,默写给了她,并且提醒她绝不能让张角知道上面的内容!

宁姑娘本就是杏林出身,家中父母死于匪祸,被我和张角所救。虽是女子,但从小就识字、也通医理,要学地卷上和医药有关的内容,应该能做到。

而且当时的贫道,只以为宁姑娘会将地卷,当做是令张角离不开自己的手段,不会将地卷给张角看才对,何况有左慈师兄刺目一事,张角数年中也从未再想看过地卷!”

“但是后来张角也参悟了地卷上的内容?”白图也明白过来,这应该也与黄天姬的出现有关。

“没错,也正是因为如此,贫道也终于明白,师尊当时为何不许我们相互参悟对方的道书。这三卷道书,我们只选择自己擅长的方面还好,然而如果贪多的话,两本结合,会有意想不到连锁副作用,这不是修行不足的我们能够承受。

张角得到了‘神而明之’的地卷,可以借此轻易的收拢人心,而他自己‘请神接仙’的人卷,则是一种自我暗示,或者说是消耗极大的精神力,来为自己暂时塑造一个伪人格的能力……

两相结合之后,张角领悟了从旁人的崇拜中,汲取到精神力的能力,并且以此塑造了一个永久存在,与其本身人格纠缠、甚至压制了他本身人格的‘真实人格’……也就是后来的‘天公将军’。

我在黄巾起义后,暗中去与他见了一面,当时他的状态已经十分糟糕,并且我怀疑……他的两个弟弟,替他承担了一部分分裂出去的真实人格,也就是‘地公将军’、‘人公将军’,否则他会更加丧失自我。

正是在‘真实人格’的影响下,张角的性情也越发偏激,天公将军……可以说是当时世间信奉他的贫苦百姓,对汉室、对世道的愤恨的集合体。

张角本身的人格,也越发受此影响,最终开始策划起义,首先起义要有‘异姬’,而他结合两卷南华经,想到了将生人转化为异姬的办法,但需要从‘先天’时就开始培育,而他选择的,正是他的亲生女儿……

当时得知宁姑娘两次流产的时候,我曾想去救治,不过每次都和张角的游历路线擦肩而过,现在想来……多半是张角在故意躲着我!

那两次流产,应该并不是宁姑娘的体质原因或是意外,而是因为所怀的儿子,无法承受向城姬的转化,所以导致流产。

第三次……终于宁姑娘怀的是女儿,并且女儿也顺利出生,但是因为之前两次流产,宁姑娘体质十分虚弱,在生下女儿后没多久便去世了……

张角将女儿取名张宁,我在宁姑娘去世后,也见过他们一次,不过当时张角还能够控制‘天公将军’,贫道也没有看出什么,只是觉得宁姑娘的女儿,虽然才四五岁,但果然已经很懂事,比她父亲要强得多。

直到后来……张角起事之后,贫道才明白过来,张角是塑造了一个安乐富足的理想乡,并将百姓对此的期待,转化为一种真实人格,在女儿没有出生时,便将其作为‘鼎’,所以张宁在出生之前,就是‘黄天’,本身人格与真实人格几近一体!

在宁儿十六岁时,真实人格与其本身人格彻底融合并且成熟的时候,她也化身为‘黄天姬’……”

“那在广宗时,黄天姬失踪,张角暴毙是因为……”白图有些了然,也有些不解。

“其中详情,贫道亦不知。最后一次见到张角和宁儿时候,是黄巾军气势正盛的时候,原本贫道是得知其中一些关窍之后,想要去找张角算账,也想要制止、继续利用宁姑娘的女儿。

不过……当时的贫道,完全不是张角、或者说不是天公将军的对手。斗法一番之后,还是张角本身的人格控制着手下留情,这才得以遁走。”于吉无奈的说道。

道门中人与谋士,虽然都精神力雄厚,但手段有所区别。

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与真气修炼中的沙场派与武道派之间的区别差不多。

沙场派与武道派,一是招式风格不同,二是在真气修炼与运用上不同,前者重在实用、后者重在精妙,前者擅长沙场对敌,后者擅长江湖争锋……

两者在顶峰是不谋而合的,吕布不穿战甲、与任何江湖人士单挑,也能戳死对方,赵云更是无可争议的超脱神将、沙场名宿。

道门对精神力的运用,一般都是单对单的、亦或是重在以感染力的方式一对多。

也就是需要对方相信自己,营造出对自己有利的氛围,在能够逐渐“误导”更多人,不可能真的凭借道门手段大杀四方。

就像是给于吉足够的准备,他能在无数信徒中,表演大变活人、甚至法天象地,令人感觉他犹如神祇,不过在两军对阵时,指望他迷惑敌军?

敌人可不会给他循序渐进、逐渐加深暗示的机会!

相比之下,周瑜的修罗督军,效果就更加直接,瞬间对己方与敌方同时生效……

当然,这并不代表,周瑜的精神力更强、运用更科学,从某种程度上,可以看做是周瑜的前置准备,是在日常训练时就生效的——修罗督军正是对己方效果范围更大、更强,而对敌军的恐吓效果,只是附带的。

而且对敌军的效果,也仅仅是更容易慌乱,实际上要单挑的话,周瑜肯定不是一群士兵的对手,也就只有数量少的时候可以试试,能不能全都吓散……

不过无论道门中人也好、谋士也好,精神力的作用层面一样,一是在精神层面干扰其他人,比如周瑜的修罗督军,比如于吉所说的精神暗示;

二是在精神层面加强自己——比如庞统的“行万里路”,比如张角的“请神”;

三是暂时模糊某种规则、达到“神奇”的效果——比如陈宫的“明策”,比如于吉的“画符”,比如鲁肃的“观地气”。

共同点是,都无法直接杀伤,更无法来个意念移物什么的……

之所以道门中人,和谋士显得格格不入,而不像武将中武道派和沙场派那么殊途同归,主要是因为……做武将的武道派武者,也都知道学兵法、读兵书!

而道门中人,往往对施政、对兵策没什么兴趣。

还有就像是庞统,以前用来思考战略战术的脑子,现在用来思考化学反应、物理变化,不也一样好用?

只是其他人难以像庞统一样,能够迅速接受这么多不同方面的知识而已,普通人能够做好一方面,就已经足够优秀……

虽然精神力有加强思维活跃程度的故有效果,但是……用这“活跃”来思考施政兵策,还是用来思考自然奥妙,效果区别还是很大的,只是因为掌握的知识不同,思考方式也不同,于吉想不了什么施政兵策,也不可能沉下心来去学习这方面。

周瑜、鲁肃都自逞是真正的“万人敌”,“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才是他们要做的,肯定也不屑于去学什么“旁门左道”。

张角倒是或许真的学过一些,甚至于吉怀疑,“天公将军”人格很适合学这些!

如果是周瑜和鲁肃打架,绝对是拔出剑来对砍效率更高,和精神力没什么关系。

不过对于吉和张角,两个这种逼格的道门中人来说,用“斗法”来形容他们的单挑,也不算夸张。

于吉那次无功而返后,就没有再见过张角和张宁、或者说是黄天姬。

得知张角的结局之后,于吉怀疑是张宁本身的人格意识到了什么,进而出现了一些混乱,不愿意再协助张角,并且“天公将军”的人格彻底失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