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00—2019年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的新成就
(一)2000—2019年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的学术活动
2000—2019年,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共召开十六次会议,其中包括四次专题研讨会和十二届学术年会②。
其中,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以“百年跨越——教育史学科的中国历程”为标题编辑出版,2007年学术研讨会论文以“探索外国教育史研究的新领域与新方法”为标题编辑出版,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以“教育史研究:观念、视野与方法”为标题编辑出版,进一步扩大了全国教育史学术年会成果的学术影响力,并成为指导教育史学科建设的重要学术力量。
(二)《教育史研究与评论》的出版发行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在定期组织学术年会和学术讨论的基础上,于2014年组织编选和撰写了按年度向国内外发布我国教育史研究(中国教育史和外国教育史)进展情况的专业性、资料性、工具性、连续性学术年刊——《教育史研究与评论》。《教育史研究与评论》的主要板块有教育史研究论文精选、书评书讯、学科纪事、学术论文检索、年度书评等,2014年至2018年共出版五辑。我们试以2014年编辑出版的《教育史研究与评论》(第一辑)为例,从各板块编选的论文题目上来呈现具体研究内容。
①《2012—2013年教育史博士学位论文目录及摘要》;②《2012—2013年教育史硕士学位论文目录》。
年度述评
《2012—2013年国内教育史研究主要议题述评》。
正如编者所言,《教育史研究与评论》确实成为忠实记录我国教育史学科的发展历程和建设成就,系统展示我国教育史研究的学术成果和前沿动态的学术年刊。
二、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教育史研究的新成就
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教育史学界的教育史论坛,是由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和澳门大学共同发起的,2007年开始,每年召开一次,由上述六所大学轮流主办。从2007年至2018年共召开十二届学术论坛①。
海峡两岸暨港澳台地区教育史论坛的举办,进一步扩大了教育史工作者之间的学术交流和人员往来,使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的学术影响力在更大的范围内、更加广阔的学术平台上得以彰显。此外,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教育史工作者也加强了与国际教育史工作者之间的学术交流,以参加国际教育史常设会议年会为起点,中国教育史工作者开始在国际教育史学术平台上展示自己的学术研究成果,并在与国际同行的学术交流与互动中,把握教育史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和学科走向,为中国教育史学科及教育史学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学术力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学正是在不断地学术交流中受到国际同行的认可,在不断地学术交流中获得促进自我成长的学术动力,并逐渐成为引领教育史学科深入发展的重要学术力量。
三、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至“十三五”规划的教育史立项课题
从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开始,教育史学科建设及教育史研究进入新时代。以《全面危机中的外国教育史学科研究》①一文的发表为始端,教育史学界对教育史学科发展过程中存在危机的理论自觉,以及探寻解决危机、重建教育史学科的学术努力,使教育史学科逐渐回归历史研究的本性,回归教育史学科的本来面貌,从而使教育史研究成为一种真正的学术研究。
(一)教育史研究方向的科学规划
从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开始,全规办就以五年规划与年度课题指南相结合的方式来引领教育史研究的方向。其中,在“十五”期间,全规办制定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2001—2005年)规划要点《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2001年度课题指南》《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2003年度课题指南》《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2005年度课题指南》。《全国教育科学“十五”(2001—2005年)规划要点》的指导思想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推动理论创新,以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重大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为主攻方向,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发展规律,以应用研究为主,加强基础理论研究,繁荣教育科学,更好地为教育决策服务,为教育改革和发展实践服务。
在“十一五”规划期间,全规办制定了《全国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纲要《2006年度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指南》《2007年度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指南》《2008年度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指南》《2009年度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指南》《2010年度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指南》。《全国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纲要》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为人民服务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以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重视基础研究,推动理论创新,加强应用研究,增强教育研究为教育改革与发展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开发研究,加强教育研究成果的转化;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引领教育科学发展方向,团结广大教育科学工作者,繁荣和发展教育科学事业,为教育改革与发展服务。“十一五”规划期间教育史研究的领域和方向为:加强优秀传统教育思想研究;加强西方教育理论流派研究,注意西方教育在中国的引进、应用和创新;加强国别教育史和地方教育史研究,重视对国内外教育人物、历史名校和教育遗产的研究;注意从历史角度分析教育事件和教育问题,从中探索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规律。在此基础上,2006—2010年教育史研究课题指南。
在“十二五”规划期间,从2013年开始,全规办发布的课题申报通知中只设立重点、重大招标课题指南,对于一般项目选题不再设立指南。在坚持正确导向的前提下,全规办鼓励科研工作者依据自身兴趣、特征和优势自主选择研究题目进行申报,鼓励跨学科、跨部门联合申报。
概而言之,全国教育科学从“十五”到“十三五”规划期间,全规办通过规划要点、课题申报指南对教育史研究进行了科学规划:第一,从教育史研究的选题方向来看,全面贯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二为”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以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重大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为主攻方向,注重教育史课题研究服务于教育事业发展、教育强国建设,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教育史学科及研究体系;第二,从教育史研究的课题指南来看,总体上反映了21世纪以来教育史研究视角下移的发展趋势,代表了新时期教育史研究的学术动向;第三,从教育史研究的学术权限来看,相对于“十五”规划之前关于教育史研究的五年整体规划,从“十五”规划起全规办逐渐下放课题选题的权限,更加突出强调研究者依据自身兴趣、特征和优势,自主选择研究题目进行申报,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激发教育史研究者开展教育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全规办对教育史规划课题的全局指导,到其将学术研究主动权下放给研究者本人,折射了教育史研究多元化发展的整体趋向。
(二)教育史研究成果的课题引领
从“十五”至“十三五”①期间,全规办立项的教育史各类课题共210项②。
①“十三五”教育史课题的立项年度为:2016年、2017年、2018年。
②“十五”期间,教育史课题类别分为:国家一般、青年基金、教育部、青年专项、规划五种类型,其中2002年没有开展课题评审,2004年只有规划课题。“十一五”期间,教育史课题类别分为:国家重大、国家重点、国家一般、国家青年、教育部重点、教育部青年专项六种类型,“十二五”“十三五”的课题类型与“十一五”期间课题类型相同,“十三五”期间的课题类型中增加了西部项目。另外,从“十二五”规划2012年课题开始,教育史课题开始以专门的课题批准号呈现,如国家一般课题的批准号为“BOA”。
210项教育史立项课题中,中国教育史课题共148项,占教育史立项课题总数的70%;外国教育史课题共59项,占教育史立项课题总数的28%;中外交流方面的教育史课题共3项,占教育史立项课题总数的2%。全规办组织编写的“发展报告”中对“十五”至“十二五”期间教育史立项课题研究总体情况,分别进行了概括说明:①教育史“十五”规划立项课题的总体情况。“从这些项目的研究大致可以看出最近五年教育史研究的动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传统的研究领域有新的突破;二是研究视野逐步扩展,研究领域比‘九五’期间又得到进一步的拓宽;三是教育史学方面的研究有所进展,包括教育史料学、教育史学科史、教育史学理论方面的研究;四是教育史研究观念的转变与研究方法的创新。”①②教育史“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的总体情况。外国教育史研究方面:“‘十一五’期间是外国教育史学科的转型时期,外国教育史学科学者面对转型期的危机,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吸纳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而有所超越。虽然多数学者继续从事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方面的研究,但在西方大学史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西方教育史学及其学科体系研究也有重要成果问世,外国教育史教材建设得到加强,新的研究领域得到拓展,在新视角和新方法等方面也有新的尝试。”①中国教育史研究方面:“分析‘十一五’期间中国教育史学科立项课题和主要研究成果,大致可以看出近5年来中国教育史学科研究的基本情况和发展趋势。一是‘学科意识’日益增强,教育史学及教育学术史研究备受关注;二是传统研究领域耕耘不辍,学科体系日趋完善;三是珍视中国教育经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四是关注现实教育问题,中国教育专题史研究不断拓展和深化;五是研究视野下移,中国地方教育史与校史研究百花齐放。”②③教育史“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的总体情况。“就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立项课题的研究主题而言,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立项课题都涉及了教育思想史、教育制度史的研究,但是相对比较而言,中国教育史立项课题的研究主题更为全面,涉及教育口述史、教育生活史、教科书研究、教育期刊、教育学术团体以及教育史学科建设、明清科举史、边疆教育史、商代和西周教育史研究,甚至社会转型期心态问题研究等。在中国教育史立项课题的研究主题中,民国时期这一时段的教育史可能更受中国教育史研究者关注。就外国教育史立项课题的研究主题来看,美国教育史最受研究者关注,而美国的大学章程、研究型大学等是研究重心。同时杜威研究深受研究者的重视。当然,除了美国教育史外,德国教育史、英国教育史等研究主题也随着具有相关留学背景的研究者的加入而受到关注。”①④教育史“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的总体情况(2016—2018年)。②教育史立项课题研究主题的特点为:第一,教育史学方面研究取得重要进展,包括教育史学、教育学史理论方面的研究;第二,改革开放40年教育经验的总结、回顾与反思方面的教育史研究受到关注;第三,研究视野逐步扩展,中国教育史方面开展了教育生活史、教育职业史、教育记忆史、留美中国学生形象研究,外国教育史方面开展了边缘群体教育史、儿童福利运动研究等;第四,传统教育研究领域有了新的突破,如《孟子》教本研究、《学记》学术史研究、传统家风和家教研究、古代儒家教育生活研究等;第五,微观史学的研究方法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重视,并注重运用人类学、心理学、社会学、历史学等研究方法展开教育史研究;第六,在以美国教育史研究为主的外国教育史研究方面,以日本、澳大利亚等为研究对象的其他国家的教育史研究也逐步受到重视。
概而言之,“十五”至“十三五”期间教育史立项课题的研究主题,正从综合走向分析、从宏观把握转向微观研究、从整体认知转向具体探微,并逐步回归教育史研究的本来面貌。具体表现为:第一,教育史学理论研究日益受到重视,从中国教育史学研究发展到西方教育史学研究,再发展到教育史学研究,包括教育学术史、教育学史研究等;第二,倡导以人的教育活动为中心的、问题导向并注重过程和细节的教育活动史研究日益受到关注,并进一步拓展到教育生活史、教育记忆史、教育身体史研究;第三,以新史料、新方法、新视角为代表的新教育史研究,拓展了教育史学科的研究空间,提升了教育史研究的学术生命力;第四,传统教育研究领域有了新的突破,特别是在研究观念、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第五,中国教育经验,包括新中国教育及改革开放40年以来的教育经验,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总之,在教育史立项课题的引领下,教育史研究既体现了注重教育史学科建设的理论自觉和学术努力,又代表了倡导走向民众、走向基层、走向世俗、走向边缘的教育史研究的新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