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 / 1)

国色重庆 何建明 4164 字 3个月前

重庆建工集团所在地

受访者:李剑铭建工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

一身学者风度的李剑铭,出口成章,滔滔不绝中带着无限**:我是四川广安人,到重庆工作前在深圳先科集团担任主要职务。1997年,重庆直辖市成立不久,团中央组织了一个博士团来到渝地。当时我们是挂职锻炼来的,先科公司的老板听说我要到重庆来,问我:你是不是吃错了药?重庆那个穷地方哪一点可以吸引你呀?我笑笑,对他说既然已经报名了,去了再说吧!那时我已经在深圳干了10年了,深圳人到广州,觉得广州还很破旧,可再到重庆一看,简直是到了两个天地,与深圳相比,重庆就像一个又破又烂的县城一样。当时深圳的财政已经达到230多个亿了,重庆只有5自来亿,而且还有3000多万人口。我到重庆后,开始在沙坪坝区政府当副区长,这一干就不是看看的问题了,而是放不下手、放不下心……

2002年,我由国家科技部派送,到了日本中央大学读金融工程博士后,可以带妻子孩子,而且学业结束后还能留在那儿。可等专业学得差不多时,我突然感觉自己不能留在日本,我必须回国,日本的金融工程太成熟了,成熟得像我这样的博士后也没有多少用武之地,所以我毅然选择了回国。

而回国的第一个选择就是再到重庆。因为我觉得尽管重庆直辖才几年,但重庆的发展是中国任何一个地方都难于比拟的,特别是它的金融市场的发展空间,甚至比深圳、上海都更具挑战性。回到重庆后,我被分配到国资委,2006年又被任命为重庆建丁集团的董事长兼党委书记。一个学金融的博士后,到一个国有建筑企业当老板,听起来似乎有些不对路,其实我来建丁集团后,发现这里的天地也能发挥自己的专氏,而我认为,中国的大型建筑企业,发展到最终也必然是金融企业。重庆的建筑市场现在每年有1000亿元左右的工作量,可作为重庆建筑航母的建工集团,过去只能接到8自来个我来建工集团后,首先抓了班子和干部队伍的稳定,又从管理入手,在制度创新上做文章。围绕产品、产业、组织结构和资产运营4个方面进行了从表及里的大调整。在项目投标与施工中,采取与投资方共同合作的新战略,从而使集团公司由过去单一的建筑企业,发展成品牌商、渠道商、标准商、平台商。通过与投资方战略合作的双赢过程,使得企业地位迅速提升,获得了更多更大的效益。2005年我们的订单额是80亿元,去年我们达到140亿元,2007年计划承接160亿~200亿元的订单。

我现在是西南地区最大的包工头,麾下有十几万人的队伍,凡是重庆最大的建筑丁地上,都有我们建工集闭的职工。重庆未来的发展方向是西南地区的增长极和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建筑业必定是这个增长极与经济中心中最活跃的产业之一。我们现在不仅要做重庆的建筑航母,而且要成为西南的建筑航母。这个航母在2010年就该实现250亿~300亿元的年营业规模水平,集团公司的资产也应在200亿~250亿元。我很欣赏浙江省的省长管建筑,因为浙江省的建筑队伍在省外有500亿元的市场份额。我们重庆本身有1000多亿元的市场,而整个西南地区的建筑市场接近0000亿元。作为西南建筑航母的重庆建工集团,如果有一天能够担起西南建筑市场的四分之一份额,这本身就是一个经济增长极!对此,我抱有充分的信心!这信心,首先来自于我对我们重庆的信心。

呵,亲爱的朋友,你无须多说了!我知道有人进人这座城,他留下来,学着这里的口音,发生了爱情,这座城就成了他的家;有人离开这座城,带走了它的口音,这座城就成了他的故乡,他的根……

直辖10年,重庆走过的每一个岁月、每一个日夜,都会感动中国,感动世界。重庆朋友总会情不自禁地向远道而来的客人介绍他们引以为自豪的朝天门、景色如诗的夜幕下的南滨路、体现现代建筑风格的奥体中心、盘旋在山城腰脐的轻轨飞道,还有气势磅礴的三峡博物馆、堪称一流经典的城市规划馆、书卷气十足的新图书馆,或者正在长江、嘉陵江汇合处建设之中的重庆大剧院,可容纳50万——100万人口的大学城等等美不胜收的景致,而所有这些,也仅仅是新重庆无数美景中的几处点睛之笔而已。在我看来,重庆的这些点睛之笔的美景,从更多意义上说,是重庆直辖10年过程中,市委、市政府在重视经济发展的同时,格外注重文化建设和品味建设的集中体现,而这正是作为未来西南经济中心必不可少的文化特质。这是因为,任何一个强大而繁荣的经济中心,同时也必然是个文化中心,没有文化品味的经济中心是支撑不起人们从事发展经济的那份美好的心志与追求的。重庆历来是个注重文化的城市,重庆人对文化的渴望有时会比对物质的追求更趋强烈,这也注定了重庆作为西南中心城市所具有的独特魅力。

我们已经说过很多关于朝天门的话语了,但真正认识今天如此美丽的朝天门,怕还有一段距离。朝天门与解放碑都是重庆的象征景致,它们一方面承担着商业中心和人文中心的重任,更是重庆这个城市历史发展中承前启后的两块胜地。解放碑区域现在是个商业中心,但我绝对相信,解放碑同时又是重庆儿千万人凝聚战斗力、信仰力的地方!解放碑,其实是重庆的一个精神心脏一在今天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条件下,它跳动的是引领全市人民发展和繁荣经济的强劲心律;一旦发生重庆和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时,它跳动的是召唤民众奋起抗击、英勇牺牲、迎接胜利的强劲心律。而朝天门,则如重庆这艘历史巨轮乘风破浪的船头,它总是以高昂的斗志、战无不胜的姿态,领导这个英雄的城市向更远、更光明的前程奋力行进。今天,重庆人把朝天门建设得如诗如画,气势磅礴,象征的是重庆不断从辉煌走向更加辉煌的前景。其实,今天的朝天门已经同以往的朝天门有着很大的不同。在它的身后,它正引领着千舟万艇;在它的前面,是长江三峡和更远的中华黄金水道及滔滔不绝的大海,它正经历着进人前引后推、势不可当的历史最好航程……

至于被重庆人夸为最美的地方的南滨路,从建设一开始,重庆市有关方面就定位它是最有人气的旅游观光带、最显活力的经济增长极、最具品位的人居环境;按照以绿色为生命、以灯饰为特色、以文化为灵魂建设理念所打造经营的。位于长江南、面临渝中半岛、背靠南山绿色屏障的南滨路,如今每当夜幕降临时,总是灯火通明、流光溢彩,犹如一条七色彩带横贯主城。这是南岸区的游览胜地,也是重庆的一张城市名片。南滨路涵盖长江在南岸区行政区域的全部江岸线,全长5.4公里,是南岸区历史上投资最多、规模最大的一项综合整治工程。其实,南滨路注人和表达的内涵及形态,是重庆市各级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建设未来重庆大都市的一种基本思路,或者说是一个样板而已。重庆作为江与山组成的城市,其独特的江岸线可以建成各式各样绝美的地方。聪明而智慧的重庆人明白,以人为本的城市建设理念,能够让城市在完成对旧城的改造过程中,实现人们追求美好、舒适的生活,促进和带动经济的更强劲的发展。南滨路建设在这方面无疑是成功的。它的一期工程在景观建设上,沿江打造出长6.8公里连接其他区、占地250亩、投资1亿元的全国最大的开放式护堤公园一一重庆南滨公园就是一例。此公园建设突出了重庆历史人文景观和巴渝文化内涵,分为三大部分:187高程道路景观、180高程景区连接段、六大主题景区黄葛晚渡、海棠烟雨、龙门浩月、字水宵灯、峡江开埠、禹王遗踪特别是建成的长300米、宽7米,主题为长江之歌的音乐灯饰,声光俱佳,其规模世界第一,已被授予大上海吉尼斯世界纪录……南滨路的建设,极大地改善了这一带的交通条件,启动了大规模的片区开发,同步实施的绿化、亮化、美化工程,使这里的人居环境彻底得到改善,周边的房地产开**潮迭起,强势不断。区域的产业结构调整也发生巨变,集餐饮、娱乐、观光、休闲为一体的南滨路美食街,带动了滨江区域的经济发展。当地官员告诉我,南滨路全部建成后,总投资将达60余亿元,最终将带动500亿元开发资金投人,而因南滨路建设带给南岸区及重庆主城区的经济拉动力,更是不可估量!

这就是重庆人为什么一再向我夸赞的原因。事实上,重庆市委、市政府规划中的未来主城建设蓝图里,至少有数条南滨路。它们借助已经建成的快速轻轨和彩虹般的一条条跨江大桥,联结为一个整体、若干个各有特色、并同时放射异彩的城市经济与人文相得益彰的风景线,是未来重庆最出彩的地方。

说了朝天门和南滨路,自然不能不说三峡博物馆和奥体中心、城市规划馆及重庆图书馆等几个具有中国乃至世界一流水平的公共文化设施。除了重庆图书馆外,其他几个地方笔者都去参观过。参观之后的感觉是:其规模国内空前,其现代化水平堪称少有,其漂亮程度真可谓美轮美奂。特别是三峡博物馆,进去看一次,仿佛是享受一道文化盛宴。不说三峡博物馆的宏伟气势,不说它是用6个亿的巨资建起的,也不说它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一尊三峡自然与历史的博物之大成,就看看里面所用的每一块看似平常的材料,你一打听,就会肃然起敬,因为它都有着不平常的来历一皆为三峡的原石原物。从三峡博物馆的广场拾级而上,博物馆大门的正中间有一座貌似假山的滴水石。馆长告诉我说,这是从乌江両廊里切出来的石头,其中的水臼还是从乌江河床底下采上来的,距今至少有上百万年的历史。你看它突出的那一块,完全是靠河流冲刷形成,人类再有鬼斧神工也不能及。主人抚摸着那些依靠人工和现代技术无法刻制的奇异石头,如此说。进博物馆入口处,一些成块状的石头铺在地上,非常独特。主人介绍:这是从三峡大坝右岸厂房基底下60多米深处捞上来的花岗岩。后来我才知道,在二峡博物馆建设时,专家们始终奉行的是将三峡的石、水、树的原物,作为整个博物馆的基本材料。为此,工程建设人员跑遍了整个三峡库区,除了乌江画廊,巫峡、瞿塘峡、西陵峡等必须保护的文物风景和不可搬移的自然物外,其余的都是原物搬到了博物馆内。三峡博物馆在选材用料上所花的心思,付出的汗水,是其他公共建筑所不能比的。难怪中外学者这样评价道:三峡博物馆里每一块石头,每一株植物,都是三峡文化的一个符号,是中国绝无仅有的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融合体。

不能不提及总用地11.8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28万平方米,投资达7亿元,能容纳6万人同时观看比赛的重庆奥体中心。主场馆内的体育场长312米、宽80米的弧形挑棚,居亚洲之最,使得重庆奥体中心在中国和亚洲体育界享有盛誉,各类体育比赛和文艺演出时常在这里举行。

在参观诸多重庆现代化的公共文化设施时,令我最激动的地方还有一处同样不能不说,这就是藏于朝天门广场之下的面积达6万余平方米、总投资2.8亿元的重庆城市规划展览馆。这个展览馆是目前我所看到的中国最大的城市规划展览馆。在这里,你可直观地了解重庆的历史轨迹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地下的一楼总馆,放着重庆市全区域的主模型,面积892平方米。负一楼的楼板是镂空的,形成一个以主模型为底的天井。站在一楼,天井底部的2020年重庆主城702平方公里的山水园林城市形态尽收眼底。主模型的水平比例尺为工750,竖向比例尺为工600。主城9区、方圆700平方公里范围内,9楼以上的房屋全部能在这里找到。两江分割四岸、大江上20多座桥梁、三环十射交通网络、东南西北四面大山……在一楼,还可以看到多个主题展厅,包括重庆历史风貌展厅、重庆2020城镇体系规划及都市区总体规划展厅、重庆山水园林城市和三峡展厅,同时还有国土房屋、交通、中央商务区以及环境保护和社会文化设施等专项展厅,贯穿了重庆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在地下二楼,还有40个区县和北部新区展厅;地下第三层为商业临时展厅;地下第四层为停车场,有400个左右的车位供游客停车。展览馆安装了中央控制系统,能够无人值守而自动运行。该系统预先编制好程序,可以自动对总馆及41个区县展厅的电流及各种项目进行集成控制。每天从早上开馆,到下午关门,从电源开启到关闭,都不需要人来操作。值得一提的是,展馆采用了大量的高科技项目,不少手法为国内首创。尤其是13个互动游戏项目,让展览变得生动有趣。新城规划、旧城更新、规划棋盘可以让你自己动手规划家园;寻找家园、山城漫游、都市千里眼、江城印象、鸟瞰重庆等,无论是专家还是普通人,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游客都可以参与进来,找到自己的乐趣。重庆城市规划馆尽显现代大都市的气派,两三个小时的参观,你可领略重庆的历史与未来,人文与风物,这种用眼阅读,令人心旷神怡,又增长许多知识,还省去不少疲惫。

走出城市规划展览馆,站在朝天门广场往嘉陵江北岸看,是正在建设之中的重庆大剧院。该大剧院坐落于长江、嘉陵江交汇处的北岸,一侧与渝中区朝天门码头并坐两江交汇佳地,另一侧又与南山一棵树观景台遥相呼应,建筑规模8万平方米,总造价8彳亿元。据了解,重庆大剧院原有5种备选方案,最终被选人围的是被称为孤帆远影以船为主题的方案。该方案的建筑物表面选用的是一种浅绿色的有机玻璃,因此,整个大剧院外形就似玻璃时空船,表示重庆从过去驶向未来的意蕴。整个建筑在这个用玉石玻璃制成的外壳笼罩之下,可以在任何光线和天气条件下呈现出朦胧的艺术美。作为重庆市的又一标志性建筑,大剧院设计建筑高度为60多米,并以两个剧场为中心,一个是1800座左右,一个是800一900座,并配以餐饮、休息、交际场所。剧院将采用先进的舞台机械和舒适的观演设施,使其满足大型歌舞剧、综艺、戏剧、交响乐、室内乐演出的需要,具备接待国际表演艺术团体的能力。由于剧场声、光方面的特殊要求,大剧院在重庆迄今为止儿大文化工程中技术最为复杂、外观又最为壮观与漂亮,所以重庆市民无不翘旨以待大剧院的建成……

再将目光移至沙坪坝的重庆大学城,你会对重庆直辖市有一种全新的感受,因为这里告诉你的是:重庆直辖以来,教育的发展其实比人们看到的城市建设要快得多,基础教育和农村教育的变化在西部地区名列前茅。重庆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更是举世瞩目。普通高等院校由22所增加到40所,在校学生由15万人增加到45万余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87。增加到209。早在直辖初期,为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重庆市委、市政府就作出决定大力实施科教兴渝、人才强市战略,把建设长江上游科教中心和西部教育高地作为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重要支撑。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全市髙等教育发展规划为:到2010年高等教育毛人学率达到3攸,到2020年毛人学率争取达到50,在校大学生达到110万左右。正是鉴于这样的远景目标,重庆大学城应运而生。按照现代化、生态化、园林化、网络化的规划理念和坚持开放式、高标准、超前性原则,已建成的重庆大学城共占地2193.97公顷,其中教育用地1021.72公顷,居住用地620.98公顷,道路广场用地316.96公顷,对外交通用地2.02公顷,市政公用设施用地14.65公顷,绿化用地217.64公顷。这是重庆直辖10年间,投人于教育上的一项最亮丽的工程。重庆大学、四川美术学院、重庆师范大学、重庆医科大学、重庆科技学院、重庆职业技术学院、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学院、重庆巴渝职业技术学院、重庆医药卫生高等专科学校筹、重庆警官职业学院、重庆社会工作职业学院等11所高校已落户大学城。如今,整个大学城,艳美如丽、风景婀娜多姿,尤其是无可比拟的人文环境和科技与人才及生态环境的强大优势,使得大学城及其周边数平方公里形成了一个集教育、科技、人才、生态等巨大优势于一体的充满生机和希望的重庆硅谷,吸引着各方的关注目光和投资雄心,其前景十分可观。

真实的重庆直辖10年的今天又是一个什么样呢?不是全市上下都在学习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三大定位、一大目标、四大任务吗?毫无疑问,这314是重庆新阶段发展的总战略部署,必须重视再重视,落实再落实。在发展思路上,要牢牢抓住一条主线,即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着力打造以主城区为核心的一小时经济圈,建设以万州为中心的渝东北地区和以黔江为中心的渝东南地区两翼,构建一圈两翼区域发展新格局。然而我的关注点,则集中在一处:这就是重庆今天的人气。

一个人气旺盛的城市,必定是凝聚着巨大潜力的增长极!

一个人气直上的地方,必定像磁场一般地将周围牢牢吸引至自己身边,并形成一个不可动摇的中心!

―个人气和美的天地,必定是属于那些有志有情有才有艺有心有意的天下人在此安家落户养子育女的和谐家园!

无论怎么叫,无论怎么称,所有今天的增长极,还有明天的中心,或者未来更现代化的大直辖市,将它们的一切长处与好处加起来,便是家园二字。

只有美好的家园,才是吸引一切向往幸福、安宁生活的人类众生的因素与根本。

新重庆是一部流动的摄影机,它每天都在拍摄最优美最精彩的両面;

新重庆是一台飞旋的播放机,它每时都在播出最动听最响亮的乐章;

新重庆是艘破浪的远征船,它每日都在开启最壮丽伟大的航程……

你能看得过来吗?你能真正体会其美妙和美妙的全部吗?

显然,日新月异的新重庆有太多进步和发展的辉煌值得一看,但想用心看个够,显然是一种妄想,因为太多太多,最终你会产生力不从心、挂一漏万的感觉。我们只有一种永远的敬畏和向往,一种永远的欲罢而不能,一种永远的激动和亢奋……

直辖10年来,我们认真做好了三篇大文章,基本完成了中央交办的四件大事的主体攻坚任务,取得了打基础、建平台、增后劲的显著成就,夺取了富民兴渝、构建和谐重庆的新胜利,重庆已经站在了新的历史点七。直辖10年的奋斗历程,是一部爬坡上坎、负重前进的创业史,是一部勇于创新、与时俱进的改革史,是一部攻坚克难、团结奋进的拼搏史。

今天的重庆,正处在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关于重庆工作重要讲话为标志,进人了求突破、上台阶、大发展,努力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阶段。

年轻而朝气、智慧而沉稳的汪洋书记在刚刚召开的中共重庆市第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向全市党员、干部和直辖市全体人民吹响了新的战斗号角。我们有百倍的理由与信心相信,重庆市委、市政府引领全市3100万人民在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为重庆勾画的蓝图: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大直辖市正在开启独树一帜的伟大事业,在未来5年中迈上三个台阶,将重庆建设成为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在西部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她将让全中国和全世界更加为之瞩目,为之振奋!

未来的中国亮点,属于重庆。

未来的最美好家园,属于重庆。

这是一种无法抗拒的潮流,如同嘉陵江、乌江等会聚的千里川江那样气势磅礴、滚滚东流……

巧:让我们一起以中华民族的名义,向共和国第四直辖市、向共和国的3100万重庆人民致敬,祝福他们像黄葛树那样永远生根茂盛在这片热土上,祝福他们再创更大的辉煌!

要在很短时间内,写一个城市,写一个10年迅速崛起的城市,无论以哪种形式都是非常困难的。当初之所以接受这样的任务,是因为每次到重庆总是得到包括重庆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何事忠在内的一批重庆领导和朋友们真诚的相邀和热情的接待,同时还有来自我自己内心对这个美丽城市的那份情意。如果不是重庆出版集团董事长罗小卫、总编辑陈兴芜等一次次热情细致的帮助指导及出版集团的刘玮、田茂、王晓婷和好友王超、马岱良等的关心支持、全力配合,本书肯定是写不成的。

重庆直辖10年,成就辉煌。靠一个作家、一部作品想全面描述,必定遗憾多多,这是我始终这样认为的,也是心头总惶恐的事。对于国色重庆,本人不期待所有人的赞誉,只希望自己通过几个月的采访、观察后,将一些感受与理解能准确地表达出来,能让那些并不了解重庆的读者与我一起分享这个美丽城市的辉煌伟业和重庆人今天的心气。仅此而已。

自几年前写三峡移民题材的国家行动后,我便对重庆产生了一份不可抹去的感情。以至于经常在北京的时候总自觉不自觉地看一看重庆的新闻、重庆的电视,并且养成一种习惯,似乎自己的命运与重庆有着某种关联。这种感情的牵挂是一个游子对故乡的那种牵挂,重庆能在我的心中产生如此影响,让我自己都有些吃惊。

我要感谢重庆市委领导,感谢国资委的王澜博士、重钢的余新庆、移民局的郎诚、西南铝公司的汤莉、汽车杂志记者岳琳、新女报的吴景碰等朋友,是他们或直接帮助我完成了采访任务,或直接提供了他们自己积累的材料与作品。谨向本书引用的相关资料的作者和出版机构、新闻单位致谢。需要说明的是,第10节及第24节中,引用了部分网络新闻材料,因不知作者其名,在此一并致谢!还要特别感谢重庆出版集团的编辑们:喻杨、吴立平、杨耘、周显军、金乔楠、向洋,是他们的无私帮助,才有了本书的出版。

何建明

2007年春节至五一于北京重庆完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