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人怎么就“牛”起来了?(1 / 1)

与古人对话 黄大路 1590 字 4个月前

本文标题:商人怎么就“牛”起来了?这么说您或许不认同,商人,牛?凭什么这么说呢?您别急,待我把商人的根儿刨出来,您兴许会和我有同感,不信?那咱们就刨刨商人“牛”起来的根儿!

商人之“牛”来源于殷商,一个强盛的王朝在几千年后留给后人的依旧是种种“盛迹”,就像殷墟出土的大量商代贝币,有些竟然是来自阿曼湾和南非湾的。

说到商人,您先别往买卖人身上想,其实,“商”的本义中没有“做买卖”的意思,只是商王朝的商人以殷(就是今天的河南省安阳市)为都城,向四处分散扩张,逐渐称霸中原,慢慢壮大。

商王朝的青铜和玉器知道吧,搁到现在,随便一件饭碗大小的青铜器都能换几辆最高配置的奔驰车。这么说吧,自20世纪初殷墟被发现以来,出土的商代青铜器无论数量还是重量,比全世界所有同时期文明制作的青铜器总和还多呢!再有,出土的商代玉器,全都来自外阜,最远的有产自新疆的。

更神奇的一点就是我上面提到的商代的货币——贝。近年来,考古人员发现,商人的这些“钱”里,有些是产自阿曼湾的贝,更邪乎的是,殷墟墓葬里,还有南非湾的贝。

甲骨文“商”。上边是王冠,下边是城郭,头顶着王冠,三千多年前的商够“牛”的吧?

后母戊鼎(藏于国家博物馆),曾用名“司母戊鼎”。这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大的古代青铜器,大鼎厚重雄浑,透着霸气。鼎上刻有商代青铜器的夔纹。商代青铜器上的纹饰是很讲究的,每种纹饰都有着特殊的含义。

铜戈。这是商军的主战兵器,依仗着这种恐怖的兵器,商王朝称霸中原五百多年。

考古发现,殷这个地方既不产玉,也没有铜矿、锡矿,更没有贝壳,可是为了维系商王朝的日常运作,商王朝就需要大量的铜、锡和玉石资源,可是没有啊,怎么办?商王朝的“商”人们想法很直接:抢!派兵出去抢!

铜,来自江西的瑞昌、安徽的皖南、湖北的大冶;锡,掠夺自云南;玉石,最远抢到了新疆。凡是被商人侵扰过的小国或者部落,无论远近,没几个有本事和商王朝直面抗击或直接抗拒的。通过强掠,强盛了王朝,称霸了中原,您说,商人够牛的吧?常言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后来,商不行了,特别是到了历史上传说的杀人如麻、奢侈无度的商纣王时期,商人不再“牛”了。

商王朝溃败使得商人不再牛了,取代了商、称霸中原的周武王将商人分成小股驱散到了各地。被遣散到各地的商人既不会农耕,又没资格从政,只好开始“倒买倒卖”。话说公元前1046年,甲子日,周武王率领部族联军,趁着商军主力东征,打进了商王朝的都城殷。商纣王驱赶着临时拼凑起来的奴隶军匆忙应战,战斗的结果可想而知,刚一接战,商军就败了——奴隶是不可能为商纣王卖命的,因为昏庸的商纣王真是昏到了极致。见大势已去,商纣王还算是条汉子,点燃火把,将自己连同宫殿、美女、珠宝全烧了,称霸了中原五百多年的商王朝灭亡了。

为什么商人被驱散了以后,就想起了“倒买倒卖”养家糊口呢?原因很简单,商人不光会掠夺,老早的时候,他们就懂得买卖生意经了。早在商王朝全盛的武丁时期,社会经济就已经很繁荣了,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原本的“以物易物”的交换方式变成了货币买卖。

甲骨文“买”。商朝的时候,贝是被当作货币使用的。汉字里的很多和商贸有关的字都由“贝”做偏旁,比如赚、赌、贵、贫、贸等。

因此产生了三千多年前的货币——贝,这也是为啥许多与商贸有关的现代汉字要从“贝”字旁的原因,而前面我们提到的殷墟出土的大量商代贝币,有些是来自阿曼湾的贝,有些是来自南非湾的贝,而这些贝是怎么到殷墟这个地方的,一直困扰着学者们,或许,它是一个永远无法破解的谜。

私有制的确立和社会分工的细化促就了商人的商贸行为,不过,早先做买卖的人并没有特定的名分。在商王朝灭亡以后,商人在做生意的时候,要在牛车上竖起一面写着“商”字的布幡,人们见到了这个“商”布幡,就知道是买卖人来了。后来,人们干脆就把做买卖的人叫作商人。

由称霸四方的商人变成了沿街叫卖、兜售商品的商人,高贵变成了卑贱,商人不敢再“牛”了。

范蠡、勾践、夫差,这三个人据说都被一个名字联系起来了,那就是西施。当西施成功将夫差“拖下水”,引得越国大胜之后,据说就是和这个范蠡游戏于江湖之间。而范蠡不仅仅开创了一个强盛的国家,更成为历代商人的偶像和圣祖。

有一天,范蠡的老妈让他把田里的石头捡干净,刚好这天范蠡和朋友约好到镇上谈生意。老妈的吩咐不可违抗,可如果自己去捡石头,肯定会耽误了生意。您猜范蠡怎么做的?招来一帮乡亲,在田边支起几个大筐,范蠡对众人说:“谁投进筐里的石头多,我就奖励谁。”没出半个时辰,田里的石头便被众人捡干净了。范蠡奖给第一名一点钱,就急匆匆地赶到镇上谈生意去了。事后,范蠡大赚了一笔。节省了体力,节约了时间,范蠡可谓聪明至极。

范蠡的生意经是这样的:

劳动时间——劳动结果:支付一小部分工钱;

省下时间——谈生意:大赚了一笔。

您瞧,范蠡会算计,够牛的吧!后来,在帮助越王勾践实现复仇大业以后,范蠡告别了勾践,跑到当今的山东境内一个叫作定陶的地方做生意去了,没出一年,白手起家的范蠡就变成富甲一方的大商人了。再后来,范蠡被尊作陶朱公,被买卖人敬作祖师爷。因为善于经营,范蠡被尊作了财神。

范蠡的事儿说完了,实际上,从商王朝到清王朝,数千年间,中国政权基本上都是重农轻商,经商的人能算得上“牛”的屈指可数。

商人是怎么来的,您清楚了吧?还没完呢?刚才咱们顺带着把商王朝的根儿也牵扯了出来,那么,商王朝的商人是怎么来的呢?再议商人的由来:得先跟您声明一下,咱们这会儿刨的不再是做买卖的商人,而是三千多年前商王朝的商人。

商人是咱们的祖先,刨他们的根儿,实际上就是在刨咱们自己的根。

商人是从哪儿来的?《诗经》上说:“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这段话的意思是,老天命玄鸟降到人间,生了商人。

玄鸟生了商人,这显然是神话。但商人究竟是从哪儿来的呢?也就是说,商人究竟属于什么人种?这事儿说起来挺复杂的,待会儿咱们再刨这条根儿,先琢磨一下被商人敬奉为祖先的玄鸟是什么鸟吧?郭沫若先生曾经做过这方面的考证。郭先生在看到了甲骨文的“高祖”两个字以后,有了自己的见解——玄鸟就是男性**。

当今中原地区民间常会将男性**叫作鸟儿,这有可能就是从三千多年前商人的先祖观念继承来的。商人是咱们的祖先,鸟是商人的祖先,咱们岂不成了鸟的子孙了吗?其实,在龙之前,咱们的祖先也曾将鸟当过好长时间的祖先呢。

不过,话说回来了,鸟,商王朝的商人,也就是咱们生物学上说的祖先的根儿到底在哪儿呢?

您会说了,这还用问吗?北京人、山顶洞人、蓝田人、元谋人……有根有据的祖先多了去了。您说的这些都没错,但是太远了,咱们将目光放近点,将距今只有三千多年的商王朝当作线索,刨刨咱们祖先的根儿。

话说1928年的春天,一群学者住进了安阳西郊的小屯村,干吗?考古呗,考什么古?考商王朝的古。到了1936年,有个美国人类学家意外地发现,殷墟遗骸中包含黄种人、白种人和黑种人。三千多年前,中原腹地怎么可能有白人和黑人呢?如果这事儿当真,咱们岂不成了黄、白、黑三个人种的混血后裔了?后来,台湾省的一位学者又有了惊人的发现:商王朝的商人由蒙古黄种人、高加索白人、因纽特人、海洋类黑人和无法确认的小头小脸人组成。三个人种就够唬人的了,怎么又多出来两个,成五个了?!如此说来,龙的传人岂不成了杂交的传人了?再后来,关于商王朝的商人到底属于什么人种,因为高科技的介入更热闹了。也就是在几年前,有人把DNA技术引进了对商人人种的鉴别。鉴别的结果,商人的基因更趋向于白种人!就是说,你我都有可能是白种人的子孙。不信?但是DNA就是DNA,这可是科学!看来,科学也有让人费解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