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ny回学校之前帮我画了一张贴纸,模特儿是我们家的兔子。她要我把它贴在我们餐厅的大门上,免得老要为同样的问题烦恼。我还没有贴上,却有感而发写了一篇文章给非凡的专栏,编辑落的标题是“乐在尊重”,我很喜欢那个“乐”字。
开了二十几年餐厅之后,我愈来愈好奇于当大家必须共同使用同一个空间时,我们该如何建立美好的认识与默契——一种完全不自觉委曲,而是因为了解了别人的存在与需要,所以能欣然接受的限制?
哪些不方便呢?比如说:带宠物进入公共空间。
有一天晚餐,外场的服务人员进厨房向我求救。原来是有桌客人开始喝汤之后,他们才发现竟有小狗一同入座。
我走到桌边关心这个问题时,那一家之主先对我发难,他说:“我们订位的时候,你们又没有说不能带宠物。我们从那么远的地方来,要不然你叫我们怎么办?”我跟他一样为难,不过,同时奇怪着自己的孤陋寡闻。回想起来,我也曾在台北市预约过几次餐厅的订位,似乎没有听过任何商家在电话中主动叮嘱我不可携带宠物,我以为,这已经是一种常识的约定了。
在还没有想好适当的应对之辞之前,捧着小狗的小姐突然把膝上的小狗一把提起,她得意地说:“我们的狗不会乱跑、乱叫,也不会掉毛。”
我看她摇晃着爱犬的头以证明不会掉毛之说,心里既紧张又同时有些啼笑皆非的错综复杂。相信每一个商家都知道,当我们必须拒绝有些要求或制止某些行为时,并非自己不喜欢或不能容忍这些状况,而是,商家既是服务的平台,就必须站在其他消费者的心情来思考普遍性的规则。
我听完客人的抱怨与对爱犬优秀的宣称之后,对他们解释:我了解不能带宠物有多不方便,但是,下次如有机会再度光临,还是请爱犬不要同行。我的贵宾们非常不高兴,当下就给了我一个清楚肯定的答复:“下次不会再来了!”
虽然如此,我还是接着说:“因为有些客人的确介意宠物的问题,所以,我会去跟其他桌的客人打声招呼,免得被发现了有所误会。”
那男客非常不以为然,他说:“没有这种必要吧!没有人抱怨,干吗要主动去说。”
我笑了一笑,客气却坚持地答道:“对不起,这是一定得请大家谅解的事。”然后转过身去一桌桌做了说明。因为有了这样的抱歉在先,我于是安心地走回厨房工作。
工作之间,想起有一次从帕维敦思去纽约,车进新泽西后,乘客拥挤不断。广播器响起低沉温和的嗓音:“各位女士先生,你们一定看到许多需要座位的乘客上车了,如果您身旁的椅子放的是行李,请把它拿起来。我们应该跟别人做好朋友!”
跟别人做好朋友,是的,在这个共同生活的世界里,我们每天都必须与许多陌生的人相逢共处。因为有了做好朋友的心情,限制与狭隘就不再是可厌的规条。
宠物的事使我希望自己也能想出一套如此友善的说辞,如果我说得够好,也许能激发人性中乐于尊重别人的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