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母亲隔着餐桌畅谈着家事与烹饪之道,早上暖暖的阳光美妙地透过窗纱,筛晒在我那张旧木拼成的宽大餐桌上。
母亲面前摊着一本日文《圣经》,而我的笔记本电脑也已经开机,只因为一个咖啡杯所引起的万般生活趣事,让我们都忘了眼前打算做完的事——母亲想好好读完一个经节,而我打算完成这篇文章。
虽然计划因谈天而耽误了,但我忽然意识到,如果自己还算有资格提笔写一篇关于好好生活的文章,是因为从小到大曾有过无数这种谈话机会,而每日生活的实践,更激发出新的灵感与趣味。
回顾过往岁月,不管我与家人环坐在哪一个家中的餐桌上,我都不得不承认这一生中自己所受过最实用也最美妙的教育,是在餐桌上。
生活在一个急遽变迁的社会中,我从年幼时未曾听过“外食”这两个字,一直到眼见外食取代了多数人的回家用餐。我也从家家户户亲手除旧布新、洗手羹汤的年节,一路走到年菜外送的时代,这让人享受到某些方便,也同时感受到生活质感被破坏的事实。
所幸,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生活方式的选择权,所以我仍是那个日日开火做饭的母亲,偶尔外出用餐时,更能感受充满庆祝气氛的欢愉。我也从不拿工作作为不能料理三餐的理由,因为平白损失掉日日可以重复的快乐,只是自己的损失。
所以当我开卷读到史密斯在他的书中写道“一顿在家做的美味佳肴,拥有着可以抚平人心的力量”时,我对自己始终辛勤耕耘的餐桌园地更添爱怜。
思及家中的一日三餐时,我常想,“吃”固然是一种不可思议的享受,但更美的,或许是因为同桌共饭是一种创作活动,创造的魔力会因为经验丰富变得愈来愈容易。
我们可以在每日的餐桌上不停地运用心思,将食物与餐具搭配、组合,用来更新生活的感觉;即使是同一个餐盘上的同一份食物,也可以鼓励自己在放置与装饰上,别具新意。
素材的多寡不是决定丰富的条件,讲究的心情将会发挥出更大的力量。
“好好吃饭”听起来像是母亲对一个稚龄孩子的叮嘱,但是它却简单、完整地说尽了我们都该有的态度——用好好的心情,好好享受大地的赐食与每日的生活。如果用餐的心情可以描绘出生活的力量,就让我们一起来延伸这力量。
PS.
这篇文章是多年前应上善人文基金会之邀所写,当时,我还没有出版第一本书,只为报章杂志写些关于生活与饮食的短文。
五年之后,重看这篇文章特别有感慨,这几年来,我耕耘餐桌的想法完全没变,却多出许多知心的朋友,她们是读者,更重要的是,她们是许多家庭的妻子与母亲。我知道,也看见,由她们所管理与主导的家庭生活,在餐桌的耕耘中已更加温暖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