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3

《伦敦新闻画报》第62卷,第1747号, 1873年2月22日,184-187页

我们几星期前曾告知读者,本报特派中国的画家兼记者已经给我们寄来了关于北京天坛内部的速写。中国年轻的皇帝去年10月16日就是在这儿成婚的,其婚礼必须在12月21日冬至那天举行祭天的仪式,以作为皇帝的成人礼。但是还需等到明天,即1873年2月23日,皇帝陛下才能够真正掌握统治国家的权力。

我们在下面刊印一封信件中的一个片断,以介绍本报特派画家对这个祭天大典的详细描述。这封信的作者是特派画家访问天坛同伴之一的英国驻华公使馆的米基·F.A.弗雷泽先生,他专门给我们写了一封私信,以描述当天典礼的情况:

昨天我们去看了北京的天坛。我们很快地穿越了英国公使馆的大院和蒙古人市场,那儿有数十头单峰骆驼一动不动地站在或蹲在积满尘土的地上。还有一些骆驼鼻子上穿着木栓,被那些穿羊皮大衣,戴羊皮帽子,或穿戴漂亮裘皮衣帽的人在牵着走。我们沿着狭窄和高低不平的人行道,经过了那些有着镀金俗丽门面和窗格上糊纸的店铺,走在一条用大石头垒成的石堤上,该堤的一侧是水,而另一侧则是积满干燥尘土的平地。当雨季来临的时候,这块平地也会变成积水的洼地。在我们的两旁都是一长排高墙,上面覆盖的琉璃瓦有青色、蓝色和红色。在好几个城门处都有卫兵用嫉妒的眼光看着我们,但我们很快就穿过了城门,沿着一个用土堆成的斜坡登上城墙的顶部,又从斜坡的另一边从城墙顶部下到了地面。然后就沿着城墙来到一块长满灌木丛和野草的场地。有几个年轻人从身后的城墙顶上高声喊道:“洋鬼子!”我们一行共有六个人,其中包括两个美国人以及《伦敦新闻画报》的辛普森,你们很快就将看到辛普森对我们这次探访天坛祭天所画的速写。我们走了很长一段路,经过了几英里长的高大城墙、城门和城楼,然后又沿着另一座墙,来到了天坛一个从外面难以觉察的门,便冲了进去。守门人来不及阻止我们,所以大家都笑了起来。我们带了一位守门人作为向导,后来又给了他一些钱。用来造这些建筑的石材数量巨大。那儿有许多精美的石阶、汉白玉的祭台和栏杆、巨大的柏树和榆树以及用于焚烧供品绸缎的青铜三脚鼎。有一个汉白玉的祭坛是按照数学原理的比例来建造的。祭坛中心有一块大圆石,那就是大典中祭献阉牛和绵羊时,皇帝陛下所站立的地方。围绕中心大圆石还有9块其他的石头,再外面的一圈有18块石头,再外面就是27块石头,按每圈增加9块石头的比例从中心向外辐射。在另一处地方的一个高台上,矗立着一座高大的鎏金宝顶三重檐圆形大殿,俯瞰园内其他高大建筑和树林。它的形状就像是三个普通的低冠软毡帽,一个个地叠在一起。这座大殿从上到下都有鎏金和雕梁画栋的装饰,山墙上雕刻着奇怪的猎狗和犀牛头像。大殿内部肮脏的情况用言语难以形容。在屋顶下面有一大群蝙蝠在盘旋飞翔。柱子和屋梁上到处都是精美的雕刻和用鲜艳色彩描绘的花纹图案。如果打扫干净,再在大殿里站满那些穿着鲜艳锦缎朝服的祭天人员时,那该是一个多么壮观的场景。殿内柱子上雕刻着龙、蛇和其他动物的图案。有一位中国的小头目追赶上来,斥责别人把我们从外门放了进来,说他自己随时都会掉脑袋。

北京天坛献祭阉牛供品的祭坛

他们指天画地,还拍着自己的肚子赌咒发誓,说我们肯定是在前一天晚上就已经打开了门。在参观了天坛很长时间和辛普森画完速写之后,我们才回家,肚子都饿扁了,习以为常地在中午12点才吃早饭。在回家的路上,我们还看到了许多怪异的景象——算命先生、**的乞丐、穿白衣和戴宽帽的朝鲜人,朝鲜人的脸型有点像欧洲人。我们看到有一个地方在卖戒鸦片瘾的药片,还有图画显示一个鸦片鬼如何一步步堕落,最后变成一个骨瘦如柴的废人的过程。

参照上面弗雷泽的这封信,我们应该指出,辛普森关于建在三层圆祭坛之上的那个三重檐大殿(在他的速写中称作北祭坛)就是“天坛”本身的说法是不准确的。“天坛”包括北祭坛和南祭坛,后者距离前者约有1英里,是举行向上天献祭阉牛之大礼的地方。北祭坛上的圆形建筑并不称作“寺庙”,而是叫“天宫”。它堪称中国建筑的一个精美标本。这座大殿所用的建材是木头,高约100英尺,三重檐上覆盖着深蓝色的琉璃瓦,穹顶是一个椭圆形的金球。殿内并没有任何偶像,只有天帝和清朝八位已故皇帝的牌位。除了一些细节之外,作为天宫基座的北祭坛跟南祭坛在结构上基本相同。最主要的区别就在于北祭坛有八组台阶通向祭坛顶部,而南祭坛只有四组台阶。这里,“八”这个数字被认为是代表了中国象征系统中自古以来就享有盛名的“八卦”,一个八边形的神秘符号。这两个祭坛在视觉上的最大区别在于北祭坛上有那个圆形的三重檐大殿。在北祭坛上的祭天大典是在立春的时候举行的,主要是祈祷上天风调雨顺,来年五谷丰登。这儿的祭献仪式也是由皇帝来主持的。我们现在要引述本报特派画家辛普森的来信,他对于教会和神话的典故颇有研究,在信中他描述了中国皇帝的祭天仪式:

据说中国有三种不同的宗教:道教、儒教和佛教。但是在北京皇家寺院里所举行的这种祭天仪式却与上述信仰形式完全不同。中国皇帝并没有忽视上述这三种不同的宗教,然而在北京皇家寺院里所实行的是一种真正的国教。没有任何一种宗教与此相同,这种宗教仪式只是在京师举行,而主持仪式中唯一祭司就是皇帝。

在北京有一些庞大的皇家寺院——天坛、地坛、先农坛、日坛和月坛。在天坛和地坛所举行的主要祭祀仪式是在夏至的时候举行的。在先农坛的祭祀是在春天举行的,皇帝要亲自扶犁耕地,并且播下两种不同谷类的种子。他这样做是为了给臣民树立一个勤勉劳作的榜样,这是君王给人民所立下的一个极好的正面形象。中国人当然是很好的农学家,我听说他们在这一领域内广受称赞。但是他们在这方面的高效率是否因为皇帝所树立榜样的结果,我却难以下此结论。皇后和宫女们每年也要举行一次喂蚕的仪式。这也是为了给中国的妇女们树立一个勤勉劳作的榜样,因为养蚕被认为是属于妇女的工作。

地坛位于城市的北部,那儿有掌管群山和海洋之神仙和精怪的神龛。在这些神龛内有中国五岳和满洲里、蒙古一些高山以及四海和四湖的神位。日坛位于北京的东部。那儿的祭祀仪式是在春分的时候举行的。跟其他皇家寺院一样,这儿的祭坛被树丛所包围。在祭坛上没有其他的神仙来分享给日神所献祭的供品。月坛的祭祀仪式是在秋分的时候举行的。跟月神一起接受献祭的还有大熊座的七颗星、五颗行星(太阳系行星系统的最新发现还未传到北京)、二十八星宿以及天上的其他神仙。

在天坛皇帝所祭拜的是天帝——这是中国人为天界最高君王所起的名字。然后他会祭拜祖先,即清朝已故皇帝的神主牌位。目前已经有八个已故皇帝的神位,它们被放置在天帝祭坛前面的两侧。“天帝”这个专有名词也被传教士们选中,以作为英语“God”译名的。这是因为在汉语中,天帝是至高无上的天神。然而从以上这段描述来看,天帝似乎只比皇帝高一点。这并非对神的不敬或礼数不周,而是为了强调君权神授。在世界史上我们还能找到其他类似这样自命不凡的例子,但是它很好地说明了这种理论,而且完全符合当今世界的潮流。人们想当然地认为中国的皇帝和天上的神仙都是掌管宇宙事物的,在两者之间存在着某种同伴关系,即所谓“天帝和皇帝都是至高无上的君王”。“皇”表示其身份,“帝”表示其权力。天帝统治天界,皇帝统治世界。“中国”(或“天朝”)这个中国人自己起的名字表示它占据了俗世的最中心位置。它还统治着一些附属国的人民,如朝鲜人、安南人、福摩萨人[1],以及蒙古王属下的各个部落。所有这些民族都被称作皇帝的“藩属”,即每年要为皇帝的统治而奉献贡品的附属国。

除了把已故皇帝归入神的范畴和将活着的皇帝视为神的合伙人等做法之外,我们对在天坛举行的祭祀仪式并没有什么质疑之处。那儿看不到任何偶像,也没有任何迹象暗示有偶像崇拜。那儿没有任何塑像或图画,以至于回教徒或长老会信徒都可以把它当作一个祭拜天帝的地方。每年夏至在南祭坛上所举行的祭祀仪式,其性质是悔罪和献祭。皇帝在举行大典的前一天晚上就坐着专门为这个祭祀仪式所准备的象车来到天坛,并且要在“斋宫”内过夜。“斋宫”这个名称就说明了祭祀仪式的性质。在天亮之前,他就要赶到南祭坛那儿,去向天帝献祭一头阉牛。在过去,皇帝还要亲自操刀宰牛。阉牛是整个在祭坛边上的一个火炉里烧掉的,作为祭品的一些绸缎则是在祭坛上另一个较小的火炉里被烧掉的。吃和喝在中国的礼仪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天坛的祭祀仪式中当然也少不了。祭祀仪式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皇帝必须吃掉“福脯”。

北京天坛的北祭坛

由于夏至的祭祀大典是在南祭坛上举行的,所以它被视为中国最重要的宗教场所。在欧洲人眼里,这儿并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显示它的教会性质。它看上去更像是某位园艺师的创意作品,使你联想到凡尔赛宫或水晶宫的花园。祭坛顶上的圆形空间似乎是为一个乐队的演奏而设计的。它比特拉法尔加广场上的喷泉稍大一些,有用汉白玉砌成的台阶和栏杆。它位于其他两层平台之上,形成一个三层的平台。每一层都是用相同的材料建造的,每一层都有9级台阶,即从地面到祭坛顶部的每一组阶梯共有27级台阶。祭坛的东、南、西、北共有四组阶梯。整个祭坛被一道矮墙所围绕,在每一个方向的阶梯前面都有敞开的汉白玉门道。墙的形状是方的,在墙内的东南角有一个焚烧阉牛的祭坛火炉,另有其他八个更小的铁制火炉是用来焚烧献祭给八位祖先的其他供品的——阉牛只献祭给上帝。已故皇帝的待遇相当于退休人员,或一个公司的休眠合伙人。他们似乎对公司的事务仍有兴趣,并且仍然能够分享公司的利润。

天还没亮,这些火炉就已经在熊熊燃烧。皇帝站在祭坛的顶部烧香,并且对着天帝和祖先的神主牌位祈祷。音乐响起来了,一种形式非常古老的舞蹈也在围墙内的某处进行。所有的皇亲国戚都站在皇帝祭司后面的祭坛上。这时天蒙蒙亮,人们刚可以勉强看见周围的景色,但现场最引人瞩目的仍然是献祭的火光。那个烧阉牛的火炉名为“启明”。面对这样的一个场景,我想跟这个祭祀仪式相关的想法无论有多么荒唐可笑,都会在这一刻被忘得无影无踪。人们可能会忽视死的或活着的皇帝,但是只有天神才能在这样的情况下赢得尊敬和尊崇的感情。

对一个参观者来说,由于北祭坛顶上有那座永久性的建筑,所以给人的印象会更加深刻。那个三层的汉白玉圆形祭坛跟南祭坛并无二致,区别就在于它有八组阶梯,而不像南祭坛那样只有四组阶梯。在这个祭坛顶上有三个汉白玉阶梯,在那上面是一座圆形的木质大殿。皇帝在春天到这儿来献祭,并为秋天的丰收而祈祷。

北京的大多数皇家寺院都跟数字有关系,而这一点在天坛表现得格外明显。“九”这个数字对它来说有特别的意义。每一层的阶梯有9个台阶,所以三层的整组阶梯应该是27级台阶。祭坛的顶上有9个由汉白玉石板组成的圆圈。最中心的圆圈有9块石板,第二圈有18块石板,第三圈有27块石板,等等。每圈的圈数乘以9就是这一圈的石板数,直到最外面一圈的石板数为九九八十一,即中国哲学中最常出现的数字。

关于这一信息,我们有赖于北京一位传教士和著名汉学家艾约瑟于两年前发表的一篇文章。他花了大量时间来研究寺庙的象征意义。他进一步这样谈到了天坛:

同样的象征主义还适用于该祭坛的栏杆、阶梯和下面的两层平台。有四组九级台阶下到中间的那个平台,那儿放置着日、月、星辰和太岁的神主牌位。日和星辰在东面,月和太岁在西面。星辰就是中国黄道十二宫图中的二十八星宿。公元1世纪以后,印度人借用了二十八星宿,并称之为Naksha-Tras(梵文:天神们在月亮上的住所)。太岁是对于六十花甲的神化。祭坛顶部的栏杆共有八九七十二根柱子。中间那个平台有108根柱子,最下层的平台有180根柱子。三个数字全部加起来就是360——一个圆圈的度数。第二层平台上的内圈铺了90块石头,外圈铺了162块,即顶层最外圈81块石头的2倍。最底层平台的内圈有171块石头,外圈有243块石头,或3倍于9的平方。在建造天坛的时候,建造者的目标是只用奇数。天属于奇数,地属于偶数。天是圆的,地是方的。或者用中国玄学思想中的终极表达方式来说,天是阳的,地是阴的。1、3、5、7、9等数字属于阳性的天,2、4、6、8、10属于阴性的地。这一点在关于天坛建造的官方出版物中被定为一种基本的原则。

北京天坛的祭天仪式

按照这一规则,地坛的建筑都是方的。铺地的地砖数都是乘以6和8。这儿最常见的数字是36或64。因为这儿我们所遇到的都是阴性的事物。阴界的原则是方形和偶数,正如天坛所代表的阳界原则是圆形和奇数。地坛的主要献祭仪式是在夏至这一天举行的。在祭坛的附近有一个用来埋葬阉牛的坑。

[1] 这种表述违背历史,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福摩萨”是西方殖民者对台湾的一种带有殖民色彩的称呼。——译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