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1

《伦敦新闻画报》第38卷,第1076号, 1861年2月23日,159、170-171页

中国的马车

本报特派中国的画家兼记者在发自北京的一篇报道中,描述了一个出租马车停车处的情形,以及提到了在中国北方流行的马车式样。本报根据该画家的速写所绘制的这幅铜版画向读者们展示了这种马车的外形。美国公使华若翰先生当时就是乘坐这样的马车(他称之为箱子)进入北京城的。这种马车由于没有弹簧装置,所以在路面不平的情况下会颠簸得很厉害,但在路面良好的情况下速度就可以很快。拉车的骡子或小马都很有灵性,马车夫单凭吆喝就可以驾驭它们,几乎都用不着甩鞭子。当马车夫喊“嘚儿——”时,它们就往前走,一听到“吁——”的吆喝声就会马上停下来。让它们向左拐或向右拐也可以单凭吆喝就实现。中国人怜惜牲畜的程度和驯服它们的能力简直令人吃惊。当印度人给一些执拗的骡子上挽具时,无论怎么威胁,它们都不肯听从,但是在一位完全陌生的中国马车夫一声吆喝之后,那些骡子顿时变得像狗一样驯服。北京人非常喜欢马,而且也像英国的驴夫们那样,骑着驴子出远门。有些中国北方马车的外表装饰非常漂亮,车轮上过清漆,上面点缀着钉子和黄铜固定物。挽具非常干净整洁,而且上面还裹了一层垫套。住在京师的贵妇人经常租马车。城里每隔一段距离,就会有一个正规的出租马车停车处。马车夫在赶马车时总是坐在车辕上的。

北京的骡车——根据本报特派画家的速写绘制

冰上的游戏——根据本报特派画家的速写绘制

北京的一座茶馆——根据本报特派画家的速写绘制

在冰上嬉戏的中国少年

本期首页上第二张铜版画插图所描写的主题是中国少年的冰上游戏。本报画家在发来这张速写时写道:

白河上现在已经全部结了冰,从北京的水塘一直到大沽的河道都成了溜冰场。无数的中国少年,就像世界各地的孩子们那样,在冰上尽情玩着他们的游戏。然而避闪无常的溜冰方法却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一种用玉米秆子做成的冰鞋被踩在脚下(但并未绑在脚上),然后那些男孩子手里拿着一根棍子,撑着冰面往前飞快地滑行。当然他们会不时地跌倒在冰面上,但很快就站起身来,哈哈一笑,又开始滑行起来。这个天寒地冻的季节也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日子。白天阳光灿烂,晴空万里,夜晚明月当空,皎洁澄莹。冰面像钻石一样闪闪发光,令人心旷神怡,遐思万千。

北京的茶馆

在上一页里,我们根据本报特派中国画家的速写绘制了一张表现北京一座茶馆的铜版画插图。中国城市里到处都是餐馆,或者叫作茶馆。它们都把桌子摆在街上,颇似我们在巴黎大街上所能见到的情景,可是这些茶馆并不像巴黎的路边咖啡馆那么格调高雅。北京的市民们酷爱泡茶馆,他们有的一边品茶,一边凝神注视着街上的情景,有的嘴里叼着烟杆,跟别人聊得起劲。从店铺中斜伸出来的那根木杆子是北京街道上的一个典型特征。有一个男人手里用木棍举着一只鸟,端坐在中间那个茶桌边。中国人更喜欢这样把鸟儿带在身边,而不喜欢拎着鸟笼。在鸟的翅膀下面拴着一根线,这样它虽然有活动的自由,却不能从主人身边逃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