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茶女和清军旗手 (Sketches from China: Chinese Woman Gathering Tea and Chinese Military Standard-Bearer)

1857

《伦敦新闻画报》第30卷,第843、844号, 1857年2月7日,114页

中国采茶女——根据一位中国画家的作品绘制

最近有一本中国画家的画册传到了我们的手里,当我们从中看到《中国采茶女》这张画时,并未感到奇怪。中国人在世界上获得的声誉主要就来自这种奇妙植物的种植和生产。从中文典籍来看,茶叶的种植可以追溯到远古的时代,最早见于著名哲学家和伟大的伦理学家孔子编纂的《诗经》之中(原文如此)。因此,在一套表现中国风情的插图之中出现采茶这个题材是合适而有趣的。长期以来,采茶都是中国诗人喜欢描述的主题,茶叶既是庄稼汉的最爱,也是皇帝、朝廷极为珍视的贡品。即使是在我们自己的国家,倘若剥夺了茶叶这个商品的话,也将会是一场非同小可的灾难。它为富人们提供了一种奢侈品,也为穷人带来了一份祝福。这种饮料减少了人们对于烈酒的依赖,因而它对伦理道德所产生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

我们从波乃耶先生的《茶叶的种植和生产》这部杰作的“采茶的季节”一章中摘引了下面这段文字:

金能亨(Cunningham)说茶树在舟山的开花季节是从10月到1月,而茶籽是在9月至10月之间成熟的。而丁兴(Ting Hing)这位有名望的绿茶代理商告诉我们,茶树是于9月至11月开花的。另一位绿茶代理商又说它们的开花季节一直延续到2月。

有一本中文书这样描述道:

在温暖适中的春季,茶树开始发芽,这是采摘新茶的最佳时机。刚刚有些展开,像针那么长,上面覆盖着绒毛的茶尖就被采摘下来,制作成“白毫”。在过了谷雨(5月20日)[1]的几天之后,茶叶慢慢长大,这时的茶叶叫作“头春”。“头春”醇厚芬芳,口感很香。当“头春”采完之后,就要等茶树长出新的嫩芽。到了芒种(6月6日)[2]左右,它们就得被采摘下来,进行炒制。这种茶叶称作“二春”,闻不出香味,呈暗黑色。到了夏至的时候,茶树还会长出茶叶,它们被称作“三春”,呈淡绿色,口感较差。

《玉叶三奇》(有关红茶国家的统计数字在此有所披露)也说:

中国人说,“烟茶”或“头等小种茶”不仅必须在晴朗的天气里采摘,而且那些质量头等的茶叶还必须是在连续晴好的天气条件下,在一天之中最热的下午采摘。另一方面,有一本中文书说,那些在阴雨天采摘的茶叶质量较次,尝不出味来,不适于制作“宝种茶”或“头等小种茶”,然而它们还是勉强可以制作成“小宝”“大宝”,或是优质的“小种茶”。

还有一种区别是由于采摘时选择特殊茶树丛中最佳最多汁的茶叶所造成的。据说那些经常拜访寺庙的茶商通常要对比某种已知茶树的茶叶质量。这些茶树按它们跟特定花卉香味的相似性而起名。在年初的清明季节,他们就回到茶园,亲自采制茶叶。每一片茶叶都是单独从茶树上采摘下来的,那些风味相同的茶叶被采摘下来之后,都混杂在一起,在整个炒制过程中都是单独制作的。它们用小纸包进行包装,每包重约8至12盎司,有时纸包上写有字体很大、笔画流畅的汉字,表示气味跟它们相似的花卉,有时还用小楷字体写出作为它们出产地的山名。茶商和顾客特别注意纸包上所写的这些汉字。当然,这种关注只是针对“宝种茶”,因为后者的产量极小。

清军旗手

在插图中可以看到几株画得很美的茶树。采茶是一个非常微妙和重要的过程。每一片茶叶都是单独从茶树上采摘下来的。采茶女的双手要保持干净,在采摘某些优质的茶叶时,采摘者几乎不敢朝茶树呼气。在日本岛一个叫宇治的地方有一座山,据说那儿的气候特别适合于茶树的生长。在当地生产的所有茶叶都要保存起来,供日本天皇专用。

清军旗手

本报1月17日的那一期曾经详细描述了中国军队的建制。现在我们根据中国画家的作品绘制了一张有关旗手的版画插图。旗帜就悬挂于插在他背后的一根旗杆上:那面写有汉字的旗帜是深红色的。

[1] 原文如此,谷雨为春季最后一个节气,于每年4月19日——21日交节。

[2] 原文如此,芒种为夏季的第三个节气,于每年6月5日——7日交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