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江、广州、南京、上海、大运河、黄埔 (China: Yangtze River, Canton, Nankin, Shanghai, the Grand Canal, Whampoa)

1842

《伦敦新闻画报》第1卷,第27号, 1842年11月12日,420页

我们的上一篇新闻报道是关于英军攻陷了跟日本有大宗贸易往来的乍浦城,那个地方很大。现在我们要报道英军的进一步胜利。扬子江入海口、江边和吴淞口的大量炮台都已被英军攻陷,上海城也已经被占领,那儿的公共建筑被烧毁,清政府属下的偌大粮仓也被打开,粮食都分给了当地的民众。英军在扬子江入海口处遇到了激烈的抵抗,隆隆的炮声一连响了两个多小时,敌人才有了投降的征兆。这场战斗发生在6月16日,第二天,英国皇家海军分遣队派出了一些吃水较浅的舰只溯扬子江而上,攻克了一个装备有55门火炮的炮台。上海城是在6月19日被占领的,在英军两次用舷侧炮齐射之后,中国人放弃了守城的计划。6月20日,英军在扬子江上游50英里处又攻克两个炮台之后,战斗终于告一段落。英国皇家海军分遣队司令亲自率领了两艘铁甲船溯扬子江而上,前往侦察。

英军在炮台上缴获了253门火炮,其中有52门是用黄铜铸造的火炮。大部分火炮都是大口径的,炮身有11英尺长。所有的火炮都配有旋转枢轴,装置在崭新而坚固的炮车上,而且我们还注意到,火炮上都配有用毛竹做的瞄准具。

经印度殖民地总署的批准,我们特地为本报的读者提供了下面这幅有关清军所使用火炮的速写图。

英军也遭受了重大伤亡,有两人被打死,另有25人受伤,但都仅限于英国远征军的海军部队。清军据说有80人被打死,另有相同数目的人受伤。他们操作火炮的技术非常好,英军部分舰只(尤其是皇家海军炮舰“金发女郎号”和运输舰“复仇女神号”“塞索斯特里斯号”)在密集和毁灭性的炮火下遭受了很大的损失。“复仇女神号”的帆索具被炮火撕得粉碎,船上一位炮兵的右臂不得不从肩部被锯掉。另一名“冥王号”上的水兵失去了双脚,而“金发女郎号”上的休伊特皇家海军上尉则被一发炮弹削去了脑袋。

人们将会记得,霍尔海军上尉率领下的“复仇女神号”在刚进入中国领海时,便因击沉了一些清军的兵船而威名大振,令天朝的臣民胆寒。由于这一事件,人们对于“复仇女神号”怀有浓厚的兴趣,我们特意为读者提供一张它在炮击清军兵船时的速写插图。以下这段有关这艘运输舰自从下水以来的简要历史可视为我们报道中的一个插曲。

“复仇女神号”是由利物浦附近伯肯黑德钢铁厂的莱尔德先生为东印度公司所制造,于1840年3月开往中国。它既是第一艘绕过好望角的铁甲轮船,也是第一艘出现在中国的铁甲轮船。此后它在中国的服役经历为世人所熟知。下面是一段关于这张速写插图的描述文字:海军准将J.J.G.布雷默爵士(二等高级巴斯爵士)已经做出了攻克大角头对面穿鼻要塞的作战计划,“复仇女神号”与东印度公司的另一艘运输船“女王号”,在第三十七印度步兵团下船之后,占据了位于穿鼻要塞上炮台下的一个有利位置,并开始准确地向炮台开火,许多炮弹落在了围墙之内,这使得英军部队能快速挺进,很短的时间内便攻克了炮台。此项任务完成之后,它又掉头转身,向下个炮台发起了轰击,将霰弹、榴霰弹和火枪弹一股脑儿地倾泻在敌人的头上,将其注意力吸引到了海面上,使得英军的步兵和“风信子号”军舰上一部分从炮台围墙攀登上去的水兵有了突破防御和冲进去的有利时机。后者在很短的时间内便攻克了炮台,赶走了所有的敌人。然后“复仇女神号”又继续赶去进攻那些停泊在安森海湾下方一条内陆小河河口的大批兵船,并且在500码的距离内向四艘最大的兵船发射了密集的炮弹,后者也开炮回击。它所发射的第一排康格里夫火箭弹立竿见影,炸毁了一条最大的兵船,并消灭了船上的所有水勇。其他的兵船也很快就哑了火。然后,“复仇女神号”和另一艘英国皇家海军军舰“地狱火号”一起放下小船,派兵前去攻击。“拉恩号”“卡里俄珀号”和“风信子号”等军舰也都放下了一两条小船,前去援助。英军士兵们登上了一条又一条的清军兵船,在船上点火焚烧。当火势蔓延到弹药库时,那11条清军兵船全都被炸成了碎片。“复仇女神号”又继续行驶到了珠江上游的一个城市,给当地人一个措手不及,缴获了停泊在江边的两条平底帆船,没有发出一颗炮弹,也没有遭到任何攻击——在一个只有平底帆船的地方,光是铁甲船的外表就够吓唬人的了。我们可以理解为何海军准将会对“复仇女神号”大加赞赏,懿律全权代表关于“复仇女神号”完成了两艘战舰所应完成的任务这一说法,证明它确实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在战斗中只中过一颗炮弹,其他的炮弹不是从它的上面穿过,就是还没有够着它。1月8日,“复仇女神号”按照海军准将的指示,跟皇家海军军舰“布伦希姆号”的两条火箭船一起列队,在距离装备了100门炮的亚娘鞋岛炮台1,100码处,准确地向该炮台发射了炮弹和火箭。由于处在浅水区这一特殊位置,它没有受到炮台的回击。说真的,炮台上的敌人只能够动用四门炮来对付它,而且还都是小口径的火炮。在开火后大约10分钟,它按照海军准将的指挥撤退了。他所在的军舰中了清军的一发炮弹,迫使他升起了一面停战的旗帜,并终止了当天的战斗。

装备有毛竹瞄准具的火炮

在攻占广州和1840年以来在中国的几乎所有战役中,“复仇女神号”总是战功卓著。它吃水浅的特点使得它能在内陆河上和海岸边航行,而其他的舰艇则难以做到这一点。它有幸拥有一名能将一流的军事技能、卓越的航海本领与过人的勇气集于一身的船长,而这位船长只有在投身于战斗时才会感到心满意足。

“复仇女神号”运输船炮击中国战船——根据东印度公司拥有的一张速写绘制

7月20日从广州寄来的信件提及,根据停泊在江苏扬子江上的英国皇家海军舰队发来的情报,7月4日他们抵达了位于大运河镇江府上游的扬州。那儿离南京不远,从这个位置看,我们认为贯通南北的大运河与扬子江汇合处已经被英军所控制,南京已是唾手可得。“京杭大运河这条世界上最长和最重要的人工河道是由忽必烈和他的继任者们建造的。作为一条交通枢纽干线,该运河从浙江省的杭州一直延伸到了大清帝国的京师北京,全长有700英里。但实际上,那条被中国人称作‘闸洪河’的人工闸坝并没有那么长。它发端于黄河的南边,那儿有条自然的航道将东平湖与清河的出口连接,并从那儿一直延伸到山东省北部的临清。那条航道经汝河(RuHo)和白河抵达北京。”“我们之所以要这样描述大运河,不仅因为它是把商品和漕粮从南方各省运往北京的主要通道,而且还因为假如有人从海上向中国发起进攻时,可以轻易地夺取大运河的某些河段,这样就能切断连接大清帝国华北和华南这两大部分的交通干线。”伊里布已经派人去广州,请那里的地方当局派两位行商和两个通事到苏州去,两广总督随之命令吴天垣和伍浩官的第五个儿子(也是他唯一在世的儿子)前往,但究竟是出于什么目的现在还不知道。那两位行商定于昨天离开广州。本来是想派伍浩官本人去的,但他因年老体衰最终还是没去。闽浙总督以为行商们平时习惯于跟“蛮夷”们打交道,所以可以用他们来跟英国人进行谈判,尽管行商们自己清楚,前一次璞鼎查爵士曾拒绝跟他们见面。我们认为,这两位行商在听从调遣时心里一定很不情愿,因为除了这趟旅行将要花费他们一大笔钱财(人们都知道,这些行商富可敌国,在北方屈指可数)之外,假如参与谈判的话,他们还会丧失自由。这些想法肯定跟清廷的期望不符,所以他们很可能会被流放到新疆伊犁去。据说将行商们召到苏州是为了满足索赎南京的条件。这可能纯粹是猜测。按照中方的报道,偌大的上海城已经被英军占领,据说英军已深入内地,占据了苏州。上海是大清国最重要的海港城市之一,那儿的贸易动用了为数众多的平底帆船。我们还没有任何来自北方的人确认上述报道。

广州

关于6月16日那场战役的进展和结果在下面这段引自英国全权大使璞鼎查爵士官方公告的文字中有详细的报道:

在经过必要的停留,用以摧毁炮台、军火库、铸铁厂、兵营和其他公共建筑以及在乍浦缴获的火炮、武器、弹药之后,英军重新登船,远征军最终于5月23日离开了那儿的港口,并于29日到达了崎岖列岛,在那儿一直停留到6月13日。就在这一天,英军穿越了事先已经测量过并做出标记的沙洲,进入扬子江并到达扬子江与黄浦江交汇的吴淞口。

清军在吴淞口修筑了大量的防御工事,以守护两条江的出海口,并且似乎十分自信能够击退英军,以至于容忍英军总司令于14日派遣两艘小型舰艇从近处进行侦察。同一天晚上,清军兵勇们在看见英军小船为军舰布阵进攻而铺设浮标时甚至还用欢呼声表示鼓励。

16日凌晨,英海军中队起锚,开始进入各自战舰列队的位置。还没等军舰停稳,清军的炮台就开火了,从两面夹击英国海军的炮弹密集而不停顿地发射了两个小时。当炮火渐渐稀落下来时,英国的水兵和海军陆战队队员们在军舰炮火的掩护下迅即登陆,在大部队登陆和排列好进军队伍之前就将敌人赶出了炮台。

南京大报恩寺琉璃塔

中国京杭大运河

英军在炮台里共缴获253门大炮,其中有52门是铜铸大炮,其中大多数都是长度超过11英尺的大口径火炮。它们全都配有旋转枢轴,并被装置在崭新而坚固的炮车上,此外它们还都配置了毛竹瞄准具。

远征军中海军的伤亡人数是2人阵亡、25人受伤,然而在登陆部队中却没有一个人伤亡。考虑到清军的炮火是那么密集,英军伤亡人数那么少简直是个奇迹。“金发女郎号”战舰的船壳上中了14发炮弹,“赛索斯特里斯号”运输舰中了11发炮弹,几乎所有的军舰多多少少都中了炮弹。敌人方面的伤亡人数据说是80人被打死,还有同样数目的人受伤。

6月17日,英国海军舰队中一些较小的舰只开始进入黄浦江,并且发现那儿有一个被遗弃了的炮台,上面装备有35门大炮,其中有17门是铜铸大炮。

6月19日,有两个靠近上海城的炮台向英国海军先遣队开了火。但是在英国皇家海军连续发射了几次舷侧排炮之后,中国人逃跑了。这两个装备了48门大炮(其中17门是铜炮)的炮台随即被英军所占领。英军大部队占领了上海城,城内公共建筑均遭到了破坏。大批的清政府粮仓都被打开,让老百姓来取粮食。

英国海军分遣队司令于6月20日率领10艘小型铁甲船溯黄浦江而上,在这次侦察行动中,距离上海城50英里处的另外两个各自装备了4门大炮的炮台也被英军占领和摧毁,这使得英军在这几次战斗中缴获的大炮总数达到了惊人的364门,其中有76门是铜铸大炮,而且大部分都是漂亮的大口径火炮。许多铜炮上的装置表明它们都是新近制造的。其中有好几门炮身上还铭刻着“红毛大将军”等字样。有一门特别大的火炮还被冠名为“蛮夷”。

据说清朝的高官们和军队都逃往苏州、常州和南京了。这些清朝高官还做了间接的努力,试图执意拖延正面交锋的时间。他们急于想要和谈的一个证据就是释放了先前被绑架的16名英军士兵(包括白人和印度人)。然而由于他们的友好姿态并非建立在能够被对方接受的基础上,所以他们吃了闭门羹。

这个胜利所带来的结果是令人鼓舞的。浙江和江苏这两个中国最富饶行省的官员们都心惊胆战,生怕常州府和南京也会陷落并受到劫掠,以及京杭大运河也被英军占领。英国远征军逼近大运河和南京所带来的危险,被认为会促使大清皇帝做出一个公平合理的安排。但是人们仍然怀疑皇帝是否被告知了真相。

在被战争摧毁之前,南京也许是世界上最大和最雄伟壮观的一个城市。它现在仍然拥有繁荣的贸易和众多心灵手巧的手工艺者。它被视为大清帝国的雅典。

迄今为止,清廷当局的确做出了很大的努力来抵御外来的侵略。皇帝在6月初颁布了充满敌意的诏令,发誓要驱走“蛮夷”,但是他并没有吹嘘麾下将领和兵勇的勇气。应该指出的是,这个诏令是在英军攻占上海城之前颁布的。

还应该指出的是,俄国正忙于唆使清政府反对大英帝国的要求,而且还通过向清军派遣军官的方式来帮助他们。美国和法国派出了他们的战舰来观察我们跟这个不寻常的种族之间的战争,而且就像他们所宣称的那样,想要获取我们花费了这么多鲜血和金钱才得到的所有利益。美国和法国的战舰从广州的珠江一直开到了华北的港口,那儿是他们以前从来没有被允许进入的地方。

来自广州的情报并非毫不重要,似乎人们又在积极地修筑这个城市和整个行省的防御工事。中国人在黄埔的下游不远处,一条与珠江平行的支流上建造了一个面积相当大的要塞。据说清政府为此又在沙面洋行附近的一个铸造厂里铸造了大量的火炮,那个铸造厂表面上是个私人企业。

广州城里因再现可怕的系列投毒案而引起了相当大的震动。行商伍浩官贴出布告,宣称驻扎在河南(珠江南岸)的八旗兵在好多水井里投下了毒药,已经有20名汉人因不慎饮用井水而被毒死。因此外国人必须注意饮食卫生,因为尽管这一可怕暴行所针对的是汉人,但是饮水中毒的范围并不会局限于汉人的圈子。八旗兵与广东省居民之间似乎充满了巨大的敌意,在广州一带已经发生了好几起冲突,并且死伤多人。

美军司令卡尼海军准将已经要求广东巡抚赔偿英军攻打广州城期间美国公民所受到的损失,并且已经得到补偿。但是那些美国人对于所得赔偿款的数额并不满意,尽管它已经高于海军准将最初提出的数额。

绑架事件仍然猖獗,许多人质仍然被扣押在敌人的手中。各地对于清政府当局的失职和未采取强硬手段来释放这些不幸的人质和预防新的暴行发生而颇有怨言。当局不止一次暗示,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是人质的身份背景过于卑微。值得庆幸的是,大多数人质依然还活着,并且处境安全。当英国海军舰队到达乍浦附近海面时,有人传话给郭富(Hugh Gough)将军,假如英军放弃攻击乍浦计划的话,他们可以交出几名被绑架的人质。这一建议当然没有被听信,但是对方想要和解的愿望被视作是一个有利的迹象。毫无疑问,当敌人希望能通过释放人质来获取好处时,人质的生命也就有了保障。

长期以来,菲律宾鸦片贩子的放肆行为引人恼怒。最近,有一个臭名昭著的菲律宾恶棍在香港的大角谋杀了一个中国人。行商们要求香港当局对此给出一个说法,并将外国商人们都召集到市政厅来进行调查。我们尚不清楚调查的结果,但显而易见,倘若当局容许当地的中国人被挂着英国国旗的鸦片贩子们肆无忌惮地虐待和杀戮的话,那么中国人肯定会以牙还牙,用同样的暴行来对英国人进行报复。

据说目前在香港进行的贸易活动很少,显然澳门仍是进行商贸交易的主要场所。为了表明中国沿海地区所进行的部分毫无效率的封锁是多么的无用,我们也许可以提及,上一个季节从中国大陆到达新加坡的平底帆船数量比往年更多。

6月13日离开香港的英国全权大使在发起吴淞口战役之前便赶上了英国远征军。最近从英国赶来的大部分战舰和运输船肯定也都加入了战斗行列。英国皇家海军军舰“惩罚号”在经过了90天的航程之后,于6月19日抵达香港。

我们还没有从厦门或舟山接收到任何重要的消息。英军已经从宁波和定海撤出,只在通向定海的甬江河口附近还留下了一支英军卫戍部队,以守卫那儿一个山头的制高点。

英国远征军的目的地似乎是北京,至少今年是这样。位于扬子江出海口附近的一些城市已经被英军占领。根据最新的情报,英军主力已经向南京城推进。在澳门,人们每天都在等待攻占南京的消息——说实在的,广州、澳门、香港等地的谣言满天飞,说南京已经被英军攻占。

南京被占领之后,下一步该怎么办?我们目前对此一无所知。占领大清国在南方的重要城市是否能促使两国签订合约?假如不能签订合约的话,英军是否能下决心永久占领华中地区的这片领土,或是在明年向北京进军?英军会利用毫无成果的谈判来争取时间吗?假如是这样的话,在中国已经积累了三年经验的英国全权大使还会让自己再次被愚弄吗?有人认为占领南京可以使英国人控制京杭大运河这条向北方诸省运送粮食的大动脉,掌握江南各省丰富的自然资源,并且促使清朝皇帝和谈,以避免英国人造访北京。由于各种原因,尽可能不让外国人来北京似乎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当英军逼近北京时,清朝皇帝很可能会逃往蒙古,于是英军只能被迫选择在北京过冬,或是放弃北京。在距离英国海军舰队100英里处过冬,会使英军承担很大的风险。英国海军船只在冬季的北直隶海湾浅水中找不到一个安全的锚地。众所周知,在靠近蒙古山脉的北京过冬,将会遭遇冰雪严寒的恶劣天气。

南京

清廷颁布了一个很奇怪的谕令,其别样的口吻表明中国当局终于觉得有必要向风暴低头了。下面这段文字便引自这一谕令:

英夷正在江苏、浙江两省引起骚乱,他们的船只数量正在不断地增加,我们担心他们会像老鼠那样偷偷地侵犯大清国土。因此我们要对他们晓之以理,让其明白这样做将会给他们的国家带来巨大的灾难。

目前很难找到合格的通事(翻译),据调查,我们发现英夷最信任的人莫过于行商伍浩官,但其年事已高,恐怕不能亲自为朝廷做事。因此我们应该尽快挑选数名能与英夷交谈和谈判的伍浩官的弟弟及子侄。

经过考察之后,要立即派遣其中的一两位通事以最快的速度赶到江苏。如能早一天赶到的话,将会对我们十分有利。当伍浩官的弟弟和子侄们服从朝廷命令赶往江苏时,即能证明他们对朝廷的忠心和为皇帝肝脑涂地的意愿,这些都会原原本本地禀告给皇帝。

在发布此急信的同时,我们也会禀告朝廷:事情十万火急,我们必须立即找到通事,一刻也不能再拖延下去。

然而,最引人注目的一份文件则是皇帝于1842年6月5日亲自颁发的一个关于如何处理夷务的诏令。它发表在由清政府刊印并在全国范围内发行、用以控制公众舆论的官方刊物《京报》上。它反映了皇帝本人对于这场战争起因和进展的说法。他认为战争的起因是“鸦片如鸩毒一般流入中国”。这些被他称之为“盗贼”的“蛮夷”残害大清臣民的惨状令他心如刀割,并大声疾呼:“我的臣民何罪之有,要忍受如此苦难?”皇帝承认清军在虎门战役中受到挫败,致使海边的黔首们生灵涂炭。广州的赎金被说成纯粹是行商们偿还债务,六百万两的数额被贬为“小事一桩,不足为惜”。然而这个皇帝的诏令应该不加删节地全文细读。从诏令的内容看,清廷并没有任何愿意妥协的意思,但是皇帝显然最终了解了事实的真相。诏令中有一种沮丧和希望的奇异混合,以及对于清军士气所“无法企及”的“可憎异类”的强烈敌意。“然而,假如清军尽力而为的话,”皇帝陛下补充道,“我们仍能将那些不中用的蛮夷小儿扫地出门,驱入茫茫的死亡大海,并且令大清国的子民重获和平与安宁。”

黄埔

通往北京的交通要道在1840年时完全不设防,但现在却是严密封锁,甚至还不惜代价地修筑了大量的防御工事,以确保其“固若金汤”,可抵御“蛮夷逆贼”们的进攻。

从白河口至天津,清廷修筑了众多坚固的防御工事,还聚集了大量的军队。清廷直辖的北直隶政府向皇帝报告了为加固这些防御工事而追加拨款的极端重要性。而皇帝陛下在亲自接见浙江提督之后,已下令让他们建造炮台和铸造大炮,并且以十万火急的速度将大炮送往浙江。这些临时的准备工作肯定给清廷的户部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京报》最终也透露了这笔追加拨款的数目,即从户部提取三百万两白银支付给了浙江,另外还有一百万两白银支付给了浙江周边的省份。

广州—澳门—香港

我们将怀着很大的兴趣关注来自华北的报道。

3月份《陆上邮报》的报道造成了香港所有建筑的停建,但是澳门和广州租界的大多数建筑工程仍在进行。在新界里除了鸦片贸易,根本就没有别的生意。而且几乎所有的鸦片贸易都被转移到了黄埔,那儿有一支10到12艘船组成的悬挂着英国国旗的走私鸦片船队。最近那儿又来了一艘葡萄牙的鸦片走私船,但由于被别人视为私自闯入者,这艘船很快就受到了控制,并被拖往别处。这些鸦片走私商跟当地人的关系很好,就连那些官员对他们也是听之任之。广州十三行仍处于半关闭状态,有些洋行已经完全成为了废墟,在广州的外国人总数不超过五六十人。广州的居民保持着缄默,他们并没有在街上公开侮辱外国人。伍浩官并不经常公开露面,似乎很想对生意甩手不干。所有这一切当然都是发生在科克兰海军分遣队司令进入珠江之前,而英国海军进入珠江之后会发生什么现在谁也不知道。香港周围的海域海盗肆虐,其中一些已经被捕获。在中国海域中有三艘外国军舰,其中两艘是美国军舰,另一艘是法国军舰,它们有的已经动身,有的正准备动身前往北方去围观英国海军的战役。英军第五十五步兵团的坎贝尔上尉于5月27日在乍浦阵亡,他在攻城时胸口中了一枪,苟延残喘了9天之后终于毙命。香港的报纸对于它们所谓“英中王国之都”目前不太好的衰落苗头似乎并不喜欢。作为吸引定居者的优惠条件,报纸说只要在澳门连续三年租用一幢房子或仓库,就可以获准在香港建造一个同样的永久性住房,并且以澳门海关标准价格的四分之一来装卸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