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实业家和慈善家大来先生
大来(Robert Dollar)先生这个名字我最早是在之江大学原校长费佩德的女儿珍妮特晚年所写的回忆录中得知的。她在该书中提及,1918年费佩德先后从大来先生和戴维·甘博(David Gamble)这两位美国实业家那儿募得建造学校图书馆大楼和购买图书的两笔巨款。这本是一件好事,但是如何为这座计划中的图书馆冠名却成为了一件令他头疼的事情:因为无论称其为“Gamble-Dollar Hall”,还是“Dollar-Gamble Hall”,都不可避免地会造成歧义。人们看到这样的名称,会误以为之江大学在校园里开办了赌场。这对于教会大学的名声无疑会造成伤害。
这个插曲虽然只是一则花边逸事,但是上海大来轮船公司(Dollar Steamship Line)的美国老板曾是杭州之江大学赞助人一事却因此铭刻在了我的脑海里。
来到美国之后,有一次我在哈佛大学的怀德纳书库里无意中找到了一本大来先生于1912年自费刊印出版的访华私人日记,立即如获至宝,仔细翻看了他历次访华的经过,尤其是他在辛亥革命前后几次来杭州的记述。顺藤摸瓜,我又从哈佛不同的几个图书馆里找到了分别出版于1917、1918、1921、1922年的四种不同版本的《大来先生回忆录》。其中1918年版的回忆录是对1917年版的修订本,而1921和1922年版的回忆录实际上是续集或第二卷。有趣的是,大来先生的日记和回忆录中都附有不少精美的老照片,而且不同版本中的插图也都不尽相同。
作为美国著名的木材大亨和轮船大王,大来先生是20世纪初美中贸易的大力提倡者和参与者,经常来往于太平洋的两岸。他访问过的中国城市多达二十多个,并在上海、广州、天津、汉口等一些重要的城市设有自己的分公司。对于这些城市的印象和他自己的活动经历,大来先生在日记和回忆录中都有生动而详尽的描述。但是令我印象最深的却是他对于1910-1911年间三次访问杭州的回忆和记述,因为它们透露了不少我以前不曾知道的有关杭州的历史信息,并反映出这位美国老人心中隐藏的杭州情结。
一
大来先生于1844年出生于苏格兰的福柯克,父亲是一家木材公司的经理。他九岁时母亲就去世了,此后父亲染上了酗酒的恶习,娶了第二任妻子之后于1857年举家移民到了加拿大。大来14岁时就开始在伐木场打工,因在业余时间自学阅读和写作,被老板派到一个说法语的伐木场去给工头做文书,在那儿他很快就学会了说法语和记账。作为一个伐木采运工,大来的日常工作就是将伐倒的木材做成木筏,并沿着河流将它们运到几百英里之外的木材厂去。从1866年起,大来便开始记日记,将每天所做的事情都用文字记录下来。这一习惯他一直坚持到了42年后的1918年。
1866年,大来终于当上英美木材公司的一个伐木场经理。在积攒了六年薪水和丰富的伐木场管理经验之后,他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1872年,他跟另一位合伙人买下了一个伐木场,自己当了老板。但是首次创业并不成功,他们没有将砍下的木材及时卖掉,而是想等价格再高一点时出手,正好遇上美国的经济萧条,结果他不仅没挣到钱,反而将本钱也输了个精光,还倒赔进去5000美元。大来并没有因此气馁和放弃,而是又从头开始,还清债之后继续收购其他的伐木场,并依靠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很快获得了成功。开始时他只是在加拿大买新的伐木场和林地,但创业成功之后,他就逐渐将业务扩展到了美国的密执安州和加利福尼亚州。
大来先生的妻子玛格丽特·普劳德福
妻子玛格丽特·普劳德福特称得上是大来先生事业和生活上的患难之交,1874年他俩结婚时正赶上他投资伐木场失败,欠下了一屁股的债务。蜜月期间,大来先生便带着新婚的妻子和手下的工人转战安大略省的布雷斯布里奇,开辟了一个新的伐木场。他俩从此形影不离,相濡以沫,携手度过了传奇的一生。
从1880年开始,大来先生开始在英国市场上出售自己公司的木材,并且对于国际贸易产生了兴趣。1882年,他将自己的木材生意从加拿大迁移到了美国的密执安州。当时他发现美国政府正以一英亩1.25美元的价格在那儿出售大片的土地,便决定将自己的钱全都投资到买地上去。这笔投资后来被证明是物超所值。1888年,大来一家移民到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圣拉斐尔市。由于他在美国和加拿大各地先后买下了为数众多的伐木场和林地,其中包括了作为美国特产的世界最大树种红松的产地,大来先生实际上已经成为了当时屈指可数的木材大亨。
1895年,大来先生从英国购置了他的第一艘货轮“报童号”,用以将他的木材从美国西北部运往太平洋沿岸各地的木材市场。这是他进入轮船运输业的第一步。他很快就成为了从事美国和加拿大之间木材贸易的第一位加利福尼亚商人,并将轮船的运输业务从木材逐步扩展到了货运、邮件和客运等诸多领域。1901年,他首次涉足对华贸易,买下了一艘6500吨位的轮船“阿拉伯人号”。第一次来中国做生意时,运去的货物数量较小,而且卖得很便宜。所以一开始,他的对华贸易是亏钱的。1903年,大来先生和他的三个儿子合股成立了大来洋行,数年之后,他便在旧金山建造了一座11层的办公楼,作为大来轮船公司的总部办公大楼。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该轮船公司旗下的轮船穿梭于太平洋的两岸,在加拿大与广州、旧金山、上海,以及塔科马(华盛顿州西部港市)与东京之间建立起了固定的航线。1923年,已80高龄的大来先生购买了原属美国政府所有的七艘以美国历届总统命名的客轮,开创了他的全球客运业务。两年后,他又收购了成立于1850年代,并拥有巴拿马至加利福尼亚航线,以及穿越太平洋航线的一家老牌美国轮船公司,即花旗轮船公司旗下的八艘远洋轮船。与此同时,他还跟另一家美裕轮船公司签订了协议,收购了后者旗下的六艘远洋轮船。至此,大来先生华丽转身,又成为在美国独占鳌头的轮船大王。
1902年7月8日,大来夫妇乘坐花旗轮船公司的“中国号”轮船开始了他们的首次东方之旅。他们首先去了日本,然后再坐船来到上海,接着又访问了广州、汕头、厦门、青岛、塘沽、北京、天津、秦皇岛,然后经日本回国。他们第二次来中国是在1903年,这一次他们是乘坐自己的“多拉尔号”轮船来的。他们的第一站是到香港,然后又先后访问了南京、塘沽、通州、山海关、牛庄、旅顺,然后南下去了爪哇和东南亚。他到中国广泛旅行的最初目的是为了破解跨太平洋进出口贸易的一个难题——他发现可以从美国运到亚洲来的货物很多,但是从亚洲运往美国的货物却很少。通过对于中国各地的深入考察,大来先生结识了许多有影响的中国商界人士,并通过交往增进了互信,这使得他扩展对华进出口贸易的路子越来越广。
与此同时,他对于中国社会和文化的认识也在不断地加深。他敏锐地觉察到,中国是一个潜在的巨大市场,只是因为社会形态和观念的落后,以及对于外部世界的误解,才使得中国闭关自守、积重难返。而要唤醒中国这头睡狮,使世界贸易发生革命性的改革,最佳的途径就是提倡现代教育和推进社会的改革,以及通过广泛的民间交往来增进美中之间的友谊。正是出于这个目的,大来先生不遗余力地推动美中两国商界人士的互访,以及在中国各地慷慨解囊,大力捐助慈善和公益事业。根据《大来先生小传》的作者莫斯的不完全统计,大来先生在中国曾经捐赠过一座青年会的大楼,一个孤儿院、一个盲童学校和一个乡村学校。但是这显然没有包括他对于杭州教育事业和保护传统文化而做出的大笔捐赠。过去我只知道他是之江大学堂创办初期的赞助人,读完他的日记和回忆录我才得知,杭州于1909-1910年间重建灵隐寺大雄宝殿时做大殿支柱和栋梁所需的特大原木柱居然也是他捐献的。
大来轮船公司的远洋轮船
大来洋行的洋伙计赴华北开拓市场
上海商会的成员们欢迎西美商会代表团来访
大来先生在中国各种场合发表演讲时,几乎每一次都会敦促听众们要全力以赴地推进中国社会的改革,营造一种有利于美中友谊的氛围。在这方面,他不愧为一位努力促进美中两国友谊的民间外交家。由于他身体力行,在中国进行了多年的慈善和公益事业,以及他与中国商界已经建立了相互信任的背景,所以他在当时的中国获得了人们的普遍尊敬,他的讲话也具有很大的感染力。
大来先生在辛亥革命时期的中国所享有的崇高信誉和威望可以在以下两则逸事中得到佐证:1911年他来华访问期间,曾就邀请中国派代表团参加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世界博览会一事专门赴南京拜访了中华民国的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先生。会晤时,大来先生拿出了中国商界领袖为他写的介绍信,孙中山笑着说,大来先生的大名他早已如雷贯耳,写介绍信就多此一举了。黎元洪也曾在官邸亲自设宴款待大来先生夫妇。据说宴会是在内战的隆隆炮声所举行的。黎元洪于1916年当选总统之后,当即发电报给人在美国的大来先生,重申了要加强中美友谊的愿望,并且邀请后者担任民国政府的顾问。
二
在其出版的日记和回忆录中,大来先生详细记述了他与妻子,以及他所率领的西美商会代表团分别于1910年4月、9月和1911年10月三次访问杭州的经过和感受。这三次访问的过程都是从上海出发来杭州,然后又从杭州回上海的。第一次来杭州的时候,沪杭铁路尚在建造之中,杭州段只有12英里的路段已经通车,所以大来先生夫妇是全程坐住家船从上海的苏州河途经京杭大运河来到杭州的。第二次来杭州时,沪杭铁路有一半的路程已经通车,所以西美商会代表团的成员们,先坐船沿大运河来到杭州附近的地方上岸,剩下50英里的路程是乘坐火车的。第三次访问杭州时,沪杭铁路已经全线通车,所以大来先生夫妇是全程乘坐火车从上海来到杭州的。
首次来杭时在京杭大运河上的坐船经历给大来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回忆录中,他对于当时在运河上的所见所闻有非常具体的细节描写:
我们从上海出发,沿着苏州河航行了70英里之后,便进入了大运河的嘉兴段。杭嘉湖地区是一个人口稠密的地方。我们经过了许多有城墙围住的城镇。在有些地方,运河的两边即是民居,所以乍看上去,船就像是在经过一条街道。运河的宽度从50英尺至100英尺不等。在有些地方,运河跟水面有几百英尺宽的小湖泊融为一体。除了正规航线上的拖船之外,其他所有的船只都是靠纤夫们拉着走的。纤绳是系在船上一根长竹竿的顶端的,以方便船只交会时可能会给纤夫们引起的麻烦。我看到运河中有一些由原木组成的木筏,20英尺宽、300英尺长。那些原木的直径分别为2-10英寸,所有的原木都是20英尺长,而且都是剥了皮的。为了使人们能沿着运河边上走路,所以在运河的支流上建了许多桥。许多小支流上仅是搁了一块30英尺长、8英尺宽和一英尺厚的大石板。其他较宽的支流上则建起了漂亮的石拱桥。那些横跨运河、连续使用上千年的石拱桥,建造得尤其精美和对称,显示出建造者所掌握的最先进的技术。
我可以断言,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的奇迹之一。它从北京一直延伸到杭州,中间相距有700英里的路程,所以一条船可以从北京一直航行到杭州。而且在大运河中的有些河段,商业贸易非常发达。我经常看到运河中的船队就像是一条拥挤街道上的车队,船上装载着每一种能够想象得到的东西。我们的住家船在有些河段不得不挤着往前走,跟其他船发生碰撞,就像一个人在拥挤的街道上用胳膊肘来为自己开路。人们在运河上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船只,从油漆精美、带有铜炮的兵船,到体积较小的舢板和只能一个人划的独木舟。然而对于那些穿越中国进行旅行的外国人来说,一个超越一切的想法就是,无论走到哪里,我们都能够看到极为拥挤的人群,而且这些中国人的数目究竟有多少,从来没有人计算过,因为人口普查在中国还闻所未闻。
上海的独轮车
京杭大运河上的一条住家船
大运河岸边的纤道
一条运送木材的货船
张着风帆的独轮运货车队
运河沿线可以看到一片片的桑树林和众多从运河底部打捞淤泥的船只,用于给桑树施肥。人们在两根竹竿的顶端装上一个可以手工开合的罱,颇似捞蛤蜊的那种网兜,但要略小一点。那些船的船头和船尾都有密封的舱壁,可以增加浮力,船舱的中间部分被用来堆积捞上来的淤泥。这些淤泥运到岸上之后,人们就用桶将它们培在桑树的根部。我注意到,由于人们不断地用淤泥来给桑树施肥,使得那些桑园都要比周围的农田要高出一截,甚至比周围的田地高出四英尺。
我们的船从上海出发,路上走了整整24个小时,直到晚上才到达杭州。我们借住的基督教传教使团驻地位于城墙之内,是一座建造精美的欧式洋房,楼房前的草坪共有120平方英尺,四周还有高墙围住。周围的街道都是六至八英尺宽的石板路,颇为平整,但是却看不到有轮子的车辆。所有的东西都是用肩扛手提的人工方式来搬运的。城里运河纵横,每隔三四个街区就可以看到一条运河。这些运河提供了方便而价格低廉的运输方式。这儿的街道都很狭窄,有的还弯弯曲曲,人口非常稠密。跟其他城市一样,这儿的气味很重。由于没有阴沟和下水道,粪便等污物要用船运到乡村,当作肥料卖给农民。生活用水是从城里无数个水井里提取,并用水桶调到各家去的。
作为大来轮船公司的老板和美国未来的轮船大王,大来先生算得上是一位航运专家。而且美国也不乏运河,尤其是世界闻名的巴拿马运河刚刚被美国政府所占有。大来先生之所以在其私人日记和回忆录中称京杭大运河为“世界奇迹”,确实表明当时的京杭大运河给他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这主要是因为运河两岸杭嘉湖平原的美丽风景,一路上石拱桥、石牌坊和江南民居,以及不同运河之间的翻坝等鲜明地方特色和厚重文化内蕴深深吸引了来自太平洋对岸的美国人。他对于第二次访问杭州的描述中也有类似的共鸣:
西美商会代表团所有的成员们都对亲眼见到世界闻名的大运河而感到庆幸,当他们得知2500年来曾经有数十亿的人民在这条水道上来回旅行时,都大为惊叹。运河上的千年古桥迄今仍完好无损。
杭州其他著名的自然景观还有钱江潮和其他西湖风景。跟据大来先生在其日记和回忆录中的记载,1910年9月20日下午,即西美商务代表团到达杭州访问的第二天,正好赶上了每年春、秋季各有一次的钱塘江大潮。美国客人们被带到了钱塘江边的一个寺庙内去观看这个自然奇观:
第二天从早到晚美国客人们都是在西湖风景区游览,早上参观寺庙,中午在一个官府衙门吃了午餐,下午乘船在西湖上游览著名的景点——西湖是中国风景最美丽的一个湖泊。接着又赶到了钱塘江边的一个寺庙,在那儿观看闻名遐迩的钱江大潮,后者每年只是在春天和秋天各出现一次。12-15英尺高的水墙以摧枯拉朽之势从杭州湾向钱江上游呼啸而来,此情此景惊心动魄,令人难以忘怀。
给大来先生留下深刻印象的其他西湖景点还有雷峰塔、六和塔、净慈寺、宝石山和杭州的城墙、城门,他在日记和回忆录中对于上述各个景点均有详细的描述。
毋容赘言,京杭大运河与钱江潮、西湖等闻名遐迩的自然景观形成了大来先生隐藏在心底的杭州情结的一部分。每当提及杭州时,那儿美丽的自然风景便会自然而然地呈现在他的眼前。
三
然而,自然景观并非大来先生杭州情结的主要方面。他之所以经常挂念杭州,更重要的还是因为这儿有两个他曾经慷慨解囊赞助过的地方,其中一个是由美国南、北长老会联合创办的之江大学堂,另一个则是杭州最著名的佛教寺庙灵隐寺。
大来先生本人是虔诚的基督徒,跟美国长老会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除了担任西美商会会长这一职务之外,他在美国还兼任了旧金山基督教青年会的会长。大来夫妇首次访问杭州,除了游览西湖风景,还对之江大学堂的捐赠事宜做出了具体安排。从其访华日记中我们得知,1911年10月,他率领西美商会代表团访问杭州时,就是住在钱塘江边的之江大学堂校园里。这一细节表明,他与刚成立的之江大学堂之间的关系实在是非同寻常:
慈禧太后过去专用的车厢
1915年应大来先生邀请和陪同,赴美国参加旧金山万国博览会的中国游美实业团,前排中央为团长张弼士先生。
大来先生陪同中国游美实业团去白宫拜会了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先生。
我们代表团成员住在之江大学堂的校园里,学校离杭州城有三英里,位于钱塘江边,离闸口的沪杭铁路终点还有一英里。这条铁路完全建成之后,可以抵达宁波和福州,但在之江大学堂校园的下面还必须建造一座长达四分之三英里的桥梁,才能够使铁路跨越钱塘江。由于建桥需要大量的资金,所以沪杭甬铁路的建设一拖再拖。上一次我来杭州的时候,之江大学堂的校园建筑还没有开始动工,但现在这儿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有八幢宽敞、现代化的大楼出现在校园里。这些宿舍楼和教学楼足以接纳200至250名学生。教授们都住在舒适的小别墅里,尽管在校园建设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但我发现已建成的那些建筑既美观又坚固,可以使用很多年。生活用水是用毛竹管从山泉引过来的,这些毛竹管很快就将被铁管所替换。另外还需要装设下水道。学校需要添置一艘汽艇,以保持跟城里的通讯联系。还有中国教师的宿舍楼,等等。
星期天,我们作为费佩德教授的客人去了教堂,并且对于这儿的宗教仪式深感兴趣。早上十点,费佩德先生用中文给学生、教师和家属们进行了布道。宗教仪式中那些学生们的歌咏声之美令我大为吃惊。他们用中文歌词唱了所有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宗教歌曲。我注意到,在以后的布道中,管风琴演奏换了一个人。询问之后,才得知有16名学生演奏管风琴已经达到了在宗教仪式中独奏和伴奏的水平。学生们虔诚的举止和风度令我深为感动。
在同一段日记的记述中,大来先生无意中还透露出了他想去灵隐寺看重建后的大雄宝殿的急迫心情:
西湖的水面平滑如镜,这是一个划船的好去处。我们本想坐船去建于公元326年的千年古庙灵隐,但是时间不允许。我急于想看一眼我们从哥伦比亚河运来的、用于重建灵隐大雄宝殿的那些巨大原木,后者长达120英尺,底部直径5英尺。灵隐这座号称中国最大的佛教寺庙被太平天国的军队所焚毁,现在盛宣怀(宫保)正在组织重建。那些原木都已经在大殿内竖起来了,人们正在建造大雄宝殿的屋顶。为了把这些原木从西湖边运到灵隐,不得不动用一支庞大的队伍,尽管这段距离只有区区三英里。完全不依靠机械的力量,要把这些巨大的原木直竖起来,也是一项非常艰难的任务。它们的体积远远超过了此前中国进口的任何木材。
清末邮传部大臣盛宣怀
这段文字无意之中透露了一个重要的秘密:1910年由盛宣怀出面重建的杭州灵隐寺大雄宝殿原来跟大来先生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灵隐寺的大雄宝殿规模宏大,所以盛宣怀特意想到美国去进口世界上最大树种红松的木材,而生产这种原木的美国木材大亨不是别人,恰恰就是一心想在中国打开市场的大来先生。而盛宣怀本来就是大来先生来华做生意的合作伙伴,所以后者索性把红松原木捐献给了杭州灵隐寺,并承担了红木运到杭州的所有运输费用。关于这一点,大来先生在1911年10月第三次访问杭州的回忆录中有更为详细的解释和描述:
我们访问了著名的灵隐寺,它位于离城墙大约六英里远的地方,有一条修建得很好的石板路可以直达这个寺庙。这儿所有的乡间道路都大同小异,所以对于这条路的描述也可以适用于其他道路。路面约有八英尺宽,用碎石镶嵌而成,路中央铺有每块四英寸厚、三至八英尺长和二英尺宽的石板,两块石板并排放置,这样就使得中间的石板路有四英尺宽。这些道路已经存在了上千年,有的石板已被磨得凹下去了,但由于中国人几乎都是用脚走路,或是穿草鞋,所以石板的磨损并不算太厉害。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儿的人不用带轮子的车,几乎所有的东西都是靠肩膀来挑的。
通往灵隐的路上挤满了前去烧香的佛教信徒。许多职业乞丐在路旁搭建了窝棚,大声地向路上经过的香客们乞讨。饭馆的顾客一拨接着一拨,生意兴隆。灵隐寺占地数百英亩,这儿的地形并非一马平川,而是怪石林立,变化多端。在山岩上雕刻着数百个佛像。人们在洞穴内雕刻佛像,这样使得便可以保护它们不受风吹雨打。没有一座佛像是比真人更小的,有的佛像要比真人大三四倍。关于这个寺庙有许多传说和奇妙的故事。其中有一个传说讲的是如来佛将飞来峰这整座山从印度搬到了这儿。其他故事也都认同这一说法。
灵隐寺最早建于公元326年,它坐落在山谷里茂密的树丛之中,周围的小山上到处都是石灰岩,山上有各种奇形怪状的洞穴和神龛。1280年时,马可·波罗曾经访问过这个地方。据史书记载,1729年时,寺院曾得以大规模的修缮,四周的环境和花园也有很大的改善。其主殿为大雄宝殿,250英尺长、80英尺宽。主殿的旁边是五百罗汉堂,因为那里面有500罗汉的塑像。那些塑像要比真人大得多。主殿后面的那个后殿长225英尺,宽50英尺,如今这儿是香客们最多的地方,因为大雄宝殿在1861年时便被太平军一把火给烧了。实际上,当时寺院内所有的建筑都遭到了劫掠和烧毁,但是有一个和尚告诉我说,当太平军来到这儿的时候,他们看到这儿有那么多的菩萨,都被惊呆了,所以还来不及放火烧寺庙就逃走了。后殿的建筑和里面的佛像目前都焕然一新。
当盛宣怀阁下听说美国人要在离这儿不远的地方为中国男孩子们建造一个大学堂时,便下决心要把灵隐寺的大雄宝殿按原样修复——这个寺庙曾经是这个佛教寺院中最富丽堂皇的。出于这个目的,他便订购了美国所能够找到的最大的28根圆木。它们分别长达150英尺,底部的直径为5.48英尺。每一根圆木都是笔直的,是美国所出口的最好的木材。其中最大一根圆木的重量超过了20吨。我捐献了这些圆木,并将它们放在“M.S.大来号”货船的甲板上,从美国运到了上海。然后它们被做成木筏,沿着京杭大运河走了两百英里的路程,来到了杭州。从西湖边到灵隐寺,有五英里的路程它们是一根根地由250名苦力,即每一边125名,用竹杠抬过来的。每一根竹杠两个人抬,竹竿与圆木用细绳索系住,竹杠跟原木的角度略成锐角,以便使一边的苦力能用右肩来抬,而另一边的苦力则用左肩来抬;所有的人都要按照指挥者的口令一起稳步往前走,而工头们则要不停地前后跑动,以监督每个人都全力以赴,不退缩和偷懒。工头行使职责的标志是一根长达六英尺,头上削尖的竹竿。如有谁偷懒,他便会用它戳其肋骨,或砸其肩膀。他们使我回想起旧时采伐木场里那些赶着公牛拉木材的牛仔。
正是因为灵隐寺大雄宝殿里有大来先生捐献的巨大红松原木,后者才会有牵肠挂肚的“杭州情结”。上面这段关于杭州灵隐寺大雄宝殿重建过程的描述堪称一段罕见的珍贵史料。现有的灵隐寺沿革史以后恐怕都得据此而改写。
1910年重修灵隐寺大雄宝殿的立柱为大来先生捐赠的美国红松原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