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C的光荣与落魄
有一家有名的家具公司叫作IKEA(宜家),许多人认为IKEA是瑞典公司,但不是这样。
IKEA是荷兰的非公开企业。的确,它发祥于瑞典,但是现在将本部转移到了荷兰。在欧洲,荷兰也算得上是法人税负担比较轻、比较“宽容”的国家。因此,许多跨国企业将登记意义上的总公司设置在荷兰。
战斗的对手,要互相斗争到底,但是生意上的对手,要向其提出有利条件将它诱导到自己国家——这种令人难以招架的战略,是荷兰的传统。
从在江户时代荷兰被允许在日本做生意这一事实来看,也能感受到荷兰的不好对付。
意大利伴随着中世纪的结束而没落,替代它新登场的荷兰打着“宽容”的旗号,一跃成为欧洲的主角。
荷兰黄金时期(Dutch Golden Age)的主角就是VOC。“簿记”“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支撑着VOC的成功。
向中世纪天主教造反的新教徒并未停留在反抗层面,更是通过孕育出新经济结构打开了新世纪的大门。
VOC将宿敌西班牙和葡萄牙驱逐出了东印度海域,最后独占了香料市场,大赚了一笔。带着荣光的VOC却在18世纪末欠下巨额债务,在资金操作上陷入困境,于1799年破产。
VOC落魄的转折点是英荷战争,从亚洲装来货物的荷兰船舶接连被英国海军抓捕。
确实也有这一因素,但是从VOC自身来看,它也透露着失败的征兆。
如果要列举主要原因的话,如下所示:
① 粗糙的会计计算和报告:未成熟的会计制度;
② 给予股东过多分红:内部保留的不足与借入性质;
③ 对不正当行为和偷盗的大意:管理不足。
VOC落魄的理由
首先关于①VOC确实引入了复式簿记,但非常原始,对各商品的赢利完全不清楚。
“不清楚哪一个商品赢利多少”,在这种状态下无法进行正确的判断。经营者会错过畅销品,使得赢利不断减少。没有准确的会计报告,也完全没有进行监管,股东非常愤怒。
接下来是②给予股东过多的分红。VOC每隔数年就会进行结算,虽说不定期但是会给出分红。这一分红没有经过确切的计算,多半过于慷慨。VOC的内部保留不够充足。
如果出现了超出股东出资部分的赢利,就可以进行分红。但是分红终归有上限,如果将其全部进行分红,公司的资本就不会增加。如果想扩大事业,就必须留存一部分赢利作为内部保留。
VOC在分红上过于慷慨,导致本金不足,不得不依赖于借款。关于“应该以何种程度进行内部保留”这一点,账本并没有告诉我们。
最后是③对不正当行为和偷盗的管理疏忽。
在风险极高的远洋航海中,这与“不顾性命的鲁莽汉”有关。即使对他们说“不允许偷窃商品”,他们也不怎么能听进去。在VOC的航行中,挪用公款和船员偷盗商品接连不断地发生。VOC一点都没有进行管理。
最终,粗糙的会计经营、不充足的经营信息、职员的道德观念低下,这几点综合起来,VOC丢失了股东的信任,走向破产。VOC虽然成功筹措了资金,但是在运营方面并没有获得成功。
因为有限责任、分红、证券市场这些因素,VOC从股东那里“筹措”到了巨额的资金,但是它欠缺在生意中“运用”资金、使其增长的能力。
被错过的人气商品的变迁
VOC优秀的经营者很少,又由于粗糙的会计记录,看错了商品的热销变化,结束了200年的经营。
如果我们看一下VOC失败的“三个原因”,就能发现这之后的会计制度和理论都是为了克服这三点发展而来的。
具体来说就是如下几点:①粗糙的会计计算和报告的改善,充实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应对②给予股东过多的分红,出现了股东投资款返还的合作金融理论。另外,作为对③不正当行为和偷盗的管理疏忽的反省,加强了企业管理。
时价发行增资
我们看到,在阿姆斯特丹的证券交易所中,VOC的股票价格上涨了不少。如果在这时实行“时价发行增资”,就能得到巨额的资金。但是VOC并没有这样做,还是一贯地通过借款进行资金筹措。在簿记终于推广开来的当时,还想不到时价发行增资。
①粗糙的会计计算和报告→财务会计制度的改善和管理会计机能的充实;
②给予股东过多的分红→构建合作金融理论;
③对不正当行为和偷盗的检查管理疏忽→企业管理的加强。
这样看来,“VOC的失败”与之后的会计制度和理论的发展有着匪浅的关联。其中,VOC在“看清热销商品”方面有着重大的失败,管理会计中的“充实业务信息”就与这一教训紧密相关。
VOC的利润在逐渐降低,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们主营商品“香料、茶、白砂糖”价格的下跌。价格下跌的商品只能以量取胜,但是交易量的增加会伴随运输和保管费的增加,当时并没有人来计算每一件商品总体的盈亏情况。
VOC一方面执着于利润率下降的香料,另一方面错失了从17世纪后半叶开始“向丝绸和棉织物转变”的趋势,这一领域被英国人捷足先登。
上面所说的这些情况成了英荷战争之前,荷兰对英国“生意场上失败”的决定性因素。
伦勃朗令人心酸的资产负债表
荷兰的黄金时期17世纪又被称为“伦勃朗世纪”。
这两者中的无论哪一个,好日子都非常短暂。
伦勃朗发表《夜巡》之后,妻子和女儿不幸死亡。即便是为了照顾仅存的一个儿子而请的乳母,伦勃朗也与其发生了纠纷,怎么都无法得到一个幸福的家庭。由于有浪费的陋习,伦勃朗非常穷困,后半生被法院宣告破产。
破产时法院所制作的伦勃朗的财产目录(资产负债表),记载了他所拥有的数件收藏品。从这一记录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他作为艺术家的爱好有多广泛,但经由破产这样的不幸向后世传达这些信息,是多么可悲啊!
伦勃朗的收藏品以一文不值的价钱被人压价购买。
伦勃朗在阿姆斯特丹画完《夜巡》后的全盛时期,他的财产达到了4万荷兰盾。将其放到现在,相当于百万人民币级别的资产,是非常大的金额。
但是在完成《夜巡》之后,情况急转直下,他的晚年生活不太如意。他的落寞,与荷兰经济的没落也有着很大的关系。伦勃朗还对船舶进行了投资,投资产生的损失一定是用借款来填补的。
金钱与名誉都没能得到眷顾,人生的后半段悲剧向他袭来。他最爱的儿子提图斯在27岁时去世了,泄了气的伦勃朗似乎是追随着儿子一般,在第二年,63岁时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到了人生的后半段,无论是金钱、家庭还是事业,都没能受到眷顾,伦勃朗成了失去了自己容身之处的男人。
这样的他,在其最后的时日里也还是留下了绝佳的画作。其中,《浪子回头》可以称为杰作中的杰作。
如果用自古以来众多画家会选择的题材来描绘这幅画,那就是以“身无分文回到家中的浪子,以及并未责怪他而以拥抱相迎的父亲”为主题。
伦勃朗在这幅画上寄托了怎样的情感呢?
是对温暖守护了自己的父亲表达感谢,还是对没能予以关爱的儿子表达思念呢?
这幅画中,有他年轻时的画作里未曾见过的柔和笔触,充满了祥和。
真正的平和只有经历过痛苦回忆的人才能够感悟。
但愿他在天堂也能被温柔的光芒包围——我不禁想要这样为他祈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