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三伏天里(1 / 1)

重生种田日常 苏佑蓁 1889 字 1个月前

暴雨后,天又暴热起来,修路的人们虽然避过中午阳光最晒的那段时间,绿豆汤、薄荷水、淡盐水各种汤水从不间断,有时还有西瓜吃,但陆续的还是有人中暑了,好在备有消暑的药丸,没出大事。

于是下午开工的时间延到了申时中,大家觉得早晚来回,路上占用的时间不少,所以山谷里搭建起了大大小小十几间草棚,四周围起的那种草棚,前后有两个窗户,草棚四周撒些雄黃,青壮们都带上换洗的衣裳,晚上都在这些草棚里睡觉,不回村了,反正苏叶写出来的书稿他们这些人反而知道得最快的,不用天天晚上去晒场听。

这样早上可以开工早些,晚上收工晚一些,中午避开烈阳的时间就长一些。

尽管在三伏天中活干得很辛苦,整天在尘土中出没,个个灰头灰脸,衣服上的汗渍从早到晚没干过,所有修路人员却无一人抱怨,更没有退缩,最多家里人多的会轮流着上工,像叶国健家几个男人就分两组轮流上工,每组三天。

做饭的妇女们还是每天来回,由一中年人赶着牛车接送,苏叶和谢卫华两人没在当地过夜,还是早出晚归,那些青壮可以在溪边洗澡,她却不行。

人的适应环境真的很强,在前世,走在人行道上,晒一会太阳,苏叶都觉得头昏眼花,但现在每天干活那么长时间,天这么热,竟不觉得多难受,晚上回家时累了些,但睡一个晚上,到早上又变得元气满满,身体一丝不适也无,年轻真好!

七月中旬,收到苏静舫的来信,苏世泊来找苏世伟苏景林在书房里商淡,苏世泊笑着对苏世伟和苏景林说:“十三叔给的意见是可以和书局合作出印出来,符号也用里面,京城那边他会把符号呈上去,他说这符号很好用,估计会起些波澜,但没事。”

苏世伟笑着说:“十三叔既然这么说,那指定没事,世泊,你常在外面奔波,人脉也广,出书这事就劳烦你了。”

苏世泊笑道:“说的什么客气话,这种互益的事多多益善,只是这山南府读书认字的人不普遍,话本也是乏善可陈,不如京城繁华,不像江南文风盛行,各种志怪小说不少,我倒是觉得有必要下一趟江南。”

一直在听两人说话的苏景林道:“现在只写完一册,下江南怕是不够,三伯,十月初昊哥成亲,昊哥九月初就得上京迎亲吧?时间上会来不及。”

苏世泊沉思一会,说:“我回去和家里人商讨一下,第一册订成书了吧,给我一份。”

苏世伟把苏景林装订成书的话本第一册上、下两本交给苏世泊一份,苏世泊回去和苏族长苏世涛苏景旭商量过后,决定苏景昊成亲之后再下江南,到时苏叶第二册也该写完。

当晚睡前,苏景林叫住苏叶:“叶子,你写的话本确定了去府城找书局合作出书,

三伯让我问你,作者名你想起什么样的?”

苏叶想了想,说:“就‘长风’两字吧。”

苏景林念了两次:“长风、长风,这样,不如用‘长风居士’如何?”

苏叶:“长风就好了,用居士太高大上了。”

苏景林皱眉:“高大上是什么意思?”

苏叶笑了笑,说:“高端,大气,上档次,话本是很接地气的东西。”

苏景林自语:“高大上,接地气,好体贴切的名词”

过两天,苏世泊带几份书稿和几个人去了府城,合作的具本情况苏叶不了解,她也不怎么关心这些,反正有苏景林,她家不会吃亏。

七月下旬,山谷的中午是安静的,修路的人们在补眠,小溪边的草棚下,苏叶坐在用木板搭起来简易饭桌边,前面是一壶薄荷水,一个白瓷杯,中间有个竹筒,竹筒上插着谢卫华摘回来的小野花,紫色、红色、黃色都有,搭配起来有点模样。

靠着唯一的那排草帘墙下,有一个竹制的躺椅,苏世伟拉来给她专用的。

手摇着团扇,时不时才有一阵风过来,前两天下雨时写了不少章节,所以不急着赶稿,这会她也没提笔写作的兴致。

谢卫华和叶德祥叶德武去了岩石路段那边的草棚下睡了。

苏叶着着溪边盛开的野花心想:这样的经历怕是一辈子都忘不了,亲眼看着修好的路一点一点的延伸,山体岩石一点一点地被凿开,割开,心里有着说不出的满足,还有深深的自豪感,将来老了,可以自豪地对子孙说:小子哎,出村的那条路老娘也有参与,还是主力人员。

苏叶喝了水,躺躺椅里迷糊睡过去,睡梦里,感觉很清爽,睁开眼睛时,谢卫华正坐一边给她扇风,苏叶发现自已身上一点汗都没有,便知道他给她扇很久了。

谢卫华微微笑道:“醒了?”

苏叶坐了起来,还有些迷糊,揉着眼睛,说:“你来很久了,怎么不多休息一会”

谢卫华左右看了一下,在她脸上亲了一下,才说“我眯会就很精神了,起来了,喝点水吧”,苏叶已经习惯了谢卫华时不时偷亲一下,现在都不会害羞了。

“嗯”一声,伸伸手脚,走到桌边坐下来,倒杯水喝,薄荷的清爽刺激着她脑子完全清醒了。

谢卫华也走过来坐她旁边,给她扇着风:“八月你还去府城吗?”

“不想出去了,你得去吧?”

“昊哥回来了,到时要是他去,我就可以不去”

“到八月底,岩石路段应该可以完全凿通了,天这么热,大家真不容易”苏叶感叹道。

“其实还好了,上工时间安排得当,防暑气的水天天足够,出去打短工,三伏天最热时也要干活,有时会中暑,救治不及时都有可能失去性命。”

“从城里修来的那边上工时间也是和我们一样?”

“一样的,防暑气的水也很足,监工的人是我们村里人,对了,有点奇怪,前两天和风楼居然给我们村里捐了五百两来修路。”

“是单纯的捐款还是图什么?”

“不知道,最近村里最热闹的就是晚上的说书了,姑父和昊哥刚去省城没多久,话本没那么快传出来吧,再说他一个开酒楼的,难道那东家还开书局不成。”

“酒楼里说书吗?”

“有的,不过说书一般是茶楼酒馆居多。”

苏叶舒口气,说:“想到八月底就不用凿石头了,心里爽快。”

谢卫华温柔地看着她:“不一定,你看小溪两岸了吗?这小溪在两山之间,下暴雨时两山的雨水冲刷下来,你看溪水不宽,但冲刷的溪面足有十多米,所以石桥得建十多米长,像村里的一样,必须得建石孔桥,才不像现在用木头搭出来的桥一样,年年都要修几次,所以要用到的石头不是一般的多。”

苏叶:这桥会千年不倒吗?

和风楼捐款跟话本并没什么关系,从城里到周家村那段路开始修时,和风楼掌柜就知道了,在给少东家世报分店情况的信中提了一嘴,不管在土豆种植或是花生种植和花生榨油方法,因种子原是和风楼免费给的,所以这些苏世伟交给和风楼时分文未取,这几样让和风楼受益良多,所以少东家叫他从帐上提取五百两银捐给福家村修路。

当然这几样价值并不止只值五百两,但一下子捐太多并不好,少东家觉得以后可以再从其它方面给苏世伟一家补尝。

而此时,府城和风楼近几天来客天天暴满,每年和风楼一到三伏天时生意变惨淡,但今年在一楼设了一个说书位置,生意一天比一天火旺,到说书时间时酒楼更是暴满,掌柜是笑得合不拢嘴,今年这分店收益可以更上一层楼了。

福家村的那一群江南人脑子真好,幸好前几年横县那边的掌柜跟他们交好,并维持至今。

住高升客栈小院里的苏世泊每天都有各酒楼的掌柜和各书局掌柜上门拜访,也想从他手中买话本,但苏世泊跟和风楼订了合约,除了尚文书局,不再向其它酒楼和其它书局贩卖话本,有新的话本优先和风楼用,苏世泊每天笑着把各掌柜送离客栈,脸都僵了。

和风楼也只是想占这一先机,把客人留住,书局出书以后,苏世泊就控制不了。

隔高升客栈一条街的尚文书局和苏世泊签了合作书,赶紧让老师傅们雕板,抓紧印出来,书局掌柜看和风楼天天那么火暴,暗自庆幸自已有眼光,看了半本就拍板合作,八月府试时,学子们都聚集府城,到时生意更好。

时间进入了八月,早晚多了一丝凉意,尚文书局火暴了起来,加紧印出来的话本“废材五小姐逆袭记”刚摆上就受了欢迎,消息传得很快,摆上的八百册两天就售完。

消息传回来,苏叶笑着对苏景林说:“哥,找个画师,把话本里的人物刻画出来,订成本,估计也会很受欢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