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给自己留退路,就能让自己的信心和勇气都集中在前进的道路上。破釜沉舟,所有的困难,都会被你踩在脚下;任何的挫折,都会被甩在身后。在历经千辛万苦之后你会发现,成功原来距离你并不远。
人生就是一场没有退路的旅行,成功的人生永远都没有退路。如果想得到成功,一定要给自己设定一个没有退路的悬崖。没有退路时,就只能往前走,而成功就在前方等着你。
年轻人向一位船工学划船,船工让他先学会游泳。年轻人搞不明白,问:“为什么?”
船工说:“不会游泳,划船时就会担心失足落水,一旦有了这种担忧,也就无法专心划船了。”
年轻人说:“我不会游泳,学划船时定然会小心翼翼,岂不是更有利于学习?”
两个人说的都有道理,但我更赞同年轻人的看法。船工的说法,无异于为自己留了一条后路,自然也就无法做到心无旁骛,甚至可能还会因此而懈怠学习;而年轻人不会游泳,他没有了后路可选,定然会要求自己努力学好划船,因为任何人都不敢随意丢掉生命。如果你踏上的是一条荆棘之路,身后没有退路,肯定会心无旁骛地走完;即使再难走,也会想办法克服,因为你已经没有了别的选择。
退路是尚未成功时保留力量的借口,是失败时冠冕堂皇的理由。只有敢于切断退路,只有具备破釜沉舟的勇气,才能抓住机会并全力以赴。
很多时候,无路可退的人总是更容易得到成功,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只有往北走才能活下来,这时你还会有别的选择吗?如果想在人生中得到非凡的成就,就一定要在关键的时刻将自己挤进死胡同,让自己背水一战,放手一搏。如果要往前走,就绝对不能朝后看。优柔寡断、犹豫不前,只会让我们错失良机;集中力量最后一搏,总会从失败中找到转机,将不可能变成可能。
一个成功学大师曾组织过一次穿越丛林比赛。比赛规则很简单:每位参赛选手的手中都有一幅地图,上面有四条通往目的地的路,用最快的速度到达目的地,就算赢。
面对这个如同迷宫一般的丛林,参赛者都不敢确信自己能否走出去。参赛者们怀着试试看的态度出发,如果路走不通,多数人都会从原路返回,再选择其他路。但是有个参赛者却从地图上撕下三条路,只为自己准备了一条路,最后他带着只有一条路的地图出发了。
大多数参赛者心里都有个想法:如果这条路走不通,就立刻回来。结果,只顾着看地图上的其他三条路,却没有仔细研究自己脚下的路,走着走着,往往就找不到出路了。无奈,只能原路返回,选择其他路。结果,四条路各自尝试了一遍,耽误了更多的时间。
只有那个怀揣着一条路的人,一门心思地往前走,遇到困难时,就拿过地图仔细研究,寻找解决办法。最后,他跨过各种艰难险阻,第一个到达了目的地。
世界著名的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在他的著作《思考致富》中,曾提出了一个成功学理念——“过桥抽板”。这就是说,切断自己所有的退路,努力一把;在你无路可退时,总能激发出最大的潜力,调动起所有的**,义无反顾地往前走,一直到最后。
不管选择哪条路,只要坚持下去,就可以到达终点。退路是前进的绊脚索,人生路上,只有勇敢斩断牵绊住双脚的退路,只为自己留下一条路,才会一往无前,取得最终的胜利。只有具备破釜沉舟的勇气,不给自己留后路的选择,才能有机会冲上生命的巅峰,俯瞰广阔的亮丽风情。
李默学的是广告设计专业,大学毕业后,想在上学的城市找一份跟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可是父母想让他考公务员。李默在公务员和专业工作之间挣扎,既想接受父母的建议,也不想放弃自己的专业。最后,他想到一个折中的方法: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平时努力工作,需要考试了,就去考考。
可是,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将有限的精力分配在两件事情上,必然会带来不利的影响。李默既没有在工作上有所建树,也没有提高专业技能。结果,两年之后,同学们升职的升职、加薪的加薪、结婚的结婚,只有李默依旧不知道要做什么。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只走一条路的人,更容易成功。因为别无选择,才能不顾一切地向着目标冲刺。成功不是不劳而获的,也不会无缘无故地走到任何人的面前,不管你选择哪条道路,都免不了遇到艰难坎坷,只要不退缩、不放弃,就能一步步迈向成功。
在成功者的眼里,最大的失败就是给自己留了太多的可能性。今天很残酷,明天会更残酷,而后天则会十分美好。可是,很多人都会将坚持和努力掐死在明天晚上,只会有很少的人能够看到后天的阳光,所以他们成功了。如果想取得成功,就要斩断自己的后路,置之死地而后生。
无法后退,就只能前行;没有退路,就会更加努力地探寻出路。生活中,退路其实就是在给自己的不成功找借口,在为自己的失败赋予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只有切断退路,才能心无旁骛地迎难而上,才能将我们面对困难的恐惧转变为求生的欲望和战胜困难的勇气,让我们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