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家华罗庚说过:“成功的人无一不是利用时间的能手。”充分利用时间,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而,我们不管做什么事,都要考虑节约时间的问题,利用自己有限的时间,争取获得更多的东西。
很久以前,在池塘边住着一只蟋蟀。蟋蟀很喜欢唱歌,而且声音很好听,每天天一亮,它就会站在一块大石头上放声歌唱。
夏天的一天,太阳高照,蟋蟀又站在了那块大石头上。一只青蛙跳过来,对它说:“蟋蟀哥哥,夏天食物最丰富,还不赶快准备点过冬的粮食,不然冬天就要饿肚子了。”可是,蟋蟀却摇摇头说:“夏天还没过完,不用这么着急!天气这么好,怎么不晒晒太阳、唱唱歌?”说完,它又接着唱起了自己的歌。青蛙看它不搭理自己,只好走开了。
秋天到了,尽管秋风瑟瑟,但蟋蟀每天依然站在大石头上唱歌。一只猫头鹰看到后,飞到它身边,说:“蟋蟀哥哥,冬天马上就要来了,还不快准备过冬的食物?”蟋蟀说:“你们都怎么了,为什么都让我储存过冬的食物?快走,快走!不要影响我唱歌!”猫头鹰看到自己的好心被对方当成驴肝肺,气得直跺脚,然后离开了。
冬天很快来临,寒风凛冽,蟋蟀饿了,但没有食物。它这才后悔当初没有听青蛙和猫头鹰的话,没有在有限的时间里去储存粮食,结果很快就冻死了。
对于世间万物来说,时间都是有限的。只有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更多的东西,才能生存下去。否则,浪费时间,就如同唱歌的蟋蟀一样,等于在荒废生命。
如何充分利用时间是一个永恒的问题。其实,只要扎扎实实地用好每一分钟,终将会有所作为,难得的是养成一生都扎实利用时间的习惯。因为有的人只是利用了青春,而有的人却仅仅用了自己一辈子中的几年而已。对时间的利用不同,必然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大科学家爱因斯坦的成才之路非常艰难。大学毕业后,他想当一名物理学家,可是因为自己是犹太人,最后只能做一名邮政局小职员。然而,艰难的生活没有动摇他的决心。他每天都会将一天8小时的工作在4个小时内干完,而剩下的时间,则全部用来学习和研究。在长期的坚持和努力下,他最后终于取得了众人瞩目的成就。
人都具有一种微妙心理:时间太过充足,注意力就会就下降,效率自然也会跟着降低;如果具体完成的时间相对紧张,就会自觉努力,自然效率也就提高了。人的潜力很大,而限制时间通常不会影响身心健康,但能提高办事效率,何乐而不为?
犹太人喜欢把时间视作金钱,常以1分钟得到多少钱的概念来工作。比如:请员工做事,工薪都是用小时计算的;会见客人,也常常会恪守时间,绝不拖延。这种对时间的利用,完全值得我们学习。
在城郊的居民区住着三户人家,他们的房子紧紧相邻,三个男人都在附近的一家炼铁厂工作,工作辛苦,工资不高。下班后,三个人都有各自的活法。男人甲到城里去蹬三轮车,男人乙在街边摆修车摊,男人丙则关在家里看书,写点文字。男人甲钱赚得最多,生活有结余;男人乙也过得不错,能对付柴米油盐的开支;男人丙虽然没有额外的收入,但也活得从容自在。
有一天,三个男人说起了自己的愿望。男人甲说:“我只要每天都有车蹬就满足了。”男人乙说:“我希望有一天能在城里开一间修车铺。”男人丙说:“我以后要离开炼铁厂,靠文字吃饭。”其他两位都不相信。
5年过去了,他们还是过着同样的生活。10年过去了,男人甲下班后依然会到城里蹬车;男人乙确实在城里开了一家修车铺;而男人丙发表了一些作品,在当地引起了强烈反响,不久之后他的作品被一家出版社看中,他也如愿到省城当了编辑,一边工作,一边著书。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我们每天都会撕一张日历,日历越来越薄,快要撕完的时候有些人会感到吃惊,时间为什么会这样快?把几十年的日历装成合订本,那便是我们的全部生命,一页一页地往下扯,该是什么滋味?
哲人伏尔泰问:“世界上,什么东西是最长而又是最短的;最快的而又是最慢的;最能分割的又是最广大的;最不受重视的又是最受惋惜的;没有它,什么事情都做不成;它使一切渺小的东西归于消灭,使一切伟大的东西生命不绝?”答案就是:时间。
得到时间,就是得到一切。充分利用你的每一点时间,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所以,智者总会合理利用自己的时间,而愚者则总是在浪费自己的生命。
鲁迅先生曾说:“我不是一个天才,我只是利用别人喝咖啡的时间写作而已。”鲁迅先生之所以能成为一位著名的作家,不仅是由于他独到的眼力和犀利的话语,更大的原因是他充分利用了自己的时间。因此,在工作之余,我们完全可以多看一些对自己有益的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或是多做一些工作,以求能在职场中取得更大优势。只有在有限的时间内争取更多的东西,我们才能在成功之路上超越别人、领先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