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挫折时,很多人都会找些客观原因去为自己开脱;实在找不到借口,就埋怨自己命不好。他们从来都不会觉得为自己开脱是一种绝对的幼稚,总是想办法一次又一次地欺骗自己。其实,这些人之所以没有取得成功,或许就是因为为自己的失败找了太多的借口。
100多年前,美西战争即将爆发,为了取得战场上的主动权,美国总统麦金莱想找一名合适的送信人,把信送给古巴的加西亚将军。军事情报局向总统推荐了安德鲁·罗文。
罗文接到总统交给他的任务,立刻无条件地执行。路上丛林密布、山峦险峻、蛇毒攀缘、蚊虫叮咬、敌军穿梭,他积极想办法应对这些问题。3个星期后,罗文独自一人蹒跚而行,终于穿过危险之地,完成了这件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罗文在接到他的任务——“把信送给加西亚”后,没有提出任何的借口和理由,也没有问“为什么要送给加西亚?加西亚是谁?他在哪儿?为什么让我来送?”,便接受了这项艰巨的任务。而在送信的过程中,他也没有找借口,只是积极地排除万难,最终顺利完成了任务。
有人说过:“失败的人之所以陷入失败,是因为他们太善于找出种种借口来原谅自己,也求得别人的原谅。”在这项艰巨的任务中,罗文表现出了英勇无畏的精神和沉着冷静的作风,他积极想办法,灵活地应对各种突发事故。如果我们也能像罗文一样,遇到困难时不找借口,相信很多困难都能被克服。
如今,很多人都是借口专家,其中最容易脱口而出的借口就是“我以为……”。美国作家理查德·泰勒在《没有借口》一书中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你若不想做,会找到一个借口;你若想做,会找到一个方法。”这句话一语中的,形象地说明了成功者和失败者的差别。
借口,是一个掩饰弱点、推卸责任的万能器。将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一个合适的借口上,只能忘记了自己的职责所在,甚至还能扼杀人的创新精神。
一天,董事长在培训管理者时,很生气地说:“告诉我,你们是谁?他们是谁?公司又是谁?”大家一听就愣住了,最后他说:在一个团队中,不能有“我”与“你”或“他们”的区别,应该站在集体的立场上,积极主动地承担责任,为团队问题出谋划策。只会推脱责任,是无法得到同事信任和支持的,自然也不能得到上司的信赖和尊重;而当所有人都去寻找借口,就为团队增加了沟通成本,削弱了协调作战的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有些人会寻找借口,把责任推给他人,例如“这是你们财务部如何如何”“这是他们销售部如何如何”“你们生产部如何如何”……好像工作和他没有任何关系,所有的错误都是别人的。
英国科学家达尔文说过:“世界上最有价值的知识就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把同样的问题摆在大家面前,主动寻找方法和积极解决问题,才是成功者应该具备的特征。只知道蛮干,一遇到问题就临阵脱逃,永远有说不完的借口,注定会成为失败者。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他是依靠软件称雄天下的,可是在创业最开始时,已经有很多电脑软件了。比尔·盖茨发明的Windows操作系统作为一种市场的新产品,当时要想在短时间雄霸市场,面临着诸多的困难。
为了推销Windows系统,比尔·盖茨跑过很多家电脑公司,但他们都对这个系统不抱有任何希望,认为并没有什么市场。但比尔·盖茨并没有因此气馁和放弃,他静下心来思考,努力完善自己的Windows系统。
之后,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他认识了当时IBM软件公司的董事长。于是,比尔·盖茨借机将这套操作系统推荐给了那位董事长。IBM公司的董事长在看过Windows系统之后,认为这是一个可行的方案,于是决定和比尔·盖茨合作。而正是由于这次合作,微软最终成功占领了市场,而IBM公司也因此而获益良多。
和比尔·盖茨相比,失败者没有得到成功并不是因为他们的才能比不上比尔·盖茨,更不是因为他们抓不住机遇,而是因为他们不从自身找原因,而是想办法为自己开脱。
毫无疑问,最成功的人往往都是最重视寻找方法的人。出现了问题,不主动想办法加以解决,而是千方百计地找借口,做事就没有效率,久而久之必然会被命运淘汰;而面对出现的问题,积极主动寻找方法的人,终将会让自己脱颖而出。
借口,是成功路上的障碍;方法,是成功路上的高速通道。不为失败找借口,所表现的是一种负责的、敬业的精神,是一种服从、诚实的态度,同样也是一种完美的执行能力。因此,不要为问题找借口,要去找方法,才能把问题变为机会,把困境化为成功的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