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加于己,不得已而应之,谓之应兵,兵应者胜;利人土地,谓之贪兵,兵贪者败,此魏相①论兵语也。然岂独用兵为然哉?凡人事之成败,皆当作如是观。
注释
① 魏相(?—前59),西汉济阴定陶(今属山东)人,字弱翁。汉元康时,匈奴攻击中原,汉宣帝和大将赵充国商议要反攻匈奴,魏相坚决反对,唾沫横飞地说,咱们根本不用动手,匈奴必败,因为他们是侵略者。他的奏章上有如下语:“臣闻之,救乱诛暴,谓之义兵,兵义者王;敌加于己,不得已而起者,谓之应兵,兵应者胜;争恨小故,不忍愤怒者,谓之忿兵,兵忿者败;利人土地货宝者,谓之贪兵,兵贪者破;恃国家之大,矜民人之众,欲见威于敌者,谓之骄兵,兵骄者灭。此五者,非但人事,乃天道也。”
译文
敌人来侵犯,不得已而出兵迎战的,叫作“应兵”,应兵的一方总会获胜;贪图他人的土地而出兵占领的,称为“贪兵”,贪兵注定会失败,这是魏相论述兵法所讲过的话。然而,只有用兵打仗才这样吗?但凡人事的成败,都应当用这种观点来看待。
度阴山曰
兵应者胜,兵贪者败的原理是什么?在古代,如果两个国家之间的装备、军事部署实力相当的情况下,而决定一场胜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士气。士气高昂,就能以一敌十;士气低落,就一溃千里。
本土作战,身后是家人、是乡土,就和项羽“破釜沉舟”一样,士气是有加成的;而在敌国打仗,将士思归,一旦打败仗或迁延日久,士气就会雪崩。
当然,战场瞬息万变,不可一概而论。如秦灭六国,全是异地而战,却是摧枯拉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