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之中有利,而尚义之君子,初非计及于利也;利之中有害,而趋利之小人,并不顾其为害也。
译文
符合道义的事中也存有利益,而崇尚道义的人开始并不考虑是否有利可图;利益中又包藏着危害,而贪图利益的小人,却不会顾及其中的危害。
度阴山曰
“义利之辩”是我国古代的一个重大议题。
传统儒家是如何看待义利之辩的呢?可以先看下面这个小故事。
鲁国有规定,凡是在别的国家看到有鲁国人在外国被卖为奴隶的,可以花钱把他赎出来,回到鲁国后,再向朝廷申请补偿金。孔子的学生子贡,在国外看到有鲁国人被卖为奴隶了,就把他赎出来。赎回之后,他没到国库去报账,别人都说他品格高尚。
孔子却对子贡说:“子贡,你做错了!向国家领取补偿金,不会损伤到你的品行;但你不领取补偿金,此后鲁国就没有人再去赎回自己遇难的同胞了。”
子路救起一名溺水者,那人为表感谢送了他一头牛,子路收下了。孔子高兴地说:“鲁国人从此一定会勇于救落水者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君子不是不谈利,而是在于一个发心,无论是赎回奴隶还是救落水者,发心如果是善的,是符合义的,那就应该获得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