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侯景一帮人在建康城粉墨登场,萧绎的讨伐大军则已经逼近建康。
王僧辩和陈霸先会师后,军容强盛,外围叛军望风披靡。讨伐军只于第二年(552)三月在姑孰地区遭到了叛军侯子鉴部的抵抗。侯景战前提醒侯子鉴不要和王僧辩水战,争取在陆地固守。王僧辩故意示弱,招惹侯子鉴下水,将叛军一举击溃。三月中旬,讨伐军战船驶入秦淮河,抵达建康城下。
侯景得到姑孰的败讯后,开始做负隅顽抗的准备。他下令堵塞秦淮河口,又在北岸抢筑城池,准备占领有利地形。陈霸先则勇敢地率领本部兵马渡过河去,在北岸构筑营垒。其他部队随后跟进,抱团建立了营帐。侯景见势不妙,亲自带领步骑一万多人突击梁军营盘。梁军顽强抵抗,阻止了叛军的八轮进攻。最后,侯景急红了眼,带着一百多名骑兵赤膊上阵。他们丢掉长矛,只执短刀猛冲陈霸先部队。陈霸先拼死挡住,侯景耗尽锐气,溃退而去,无力再战。石头城的守将见势不妙,开城投降。侯景认为大势已去,又不敢回台城,站在城下把王伟痛骂了一顿,骂他净给自己出坏主意,然后向东逃去。只有一百多名士兵跟随侯景。侯子鉴、王伟等人则渡江往京口方向逃亡。
梁军收复建康。王僧辩放纵官兵肆意劫掠。士兵们将宫殿糟蹋成一片废墟,为了掩盖罪行在夜晚将宫殿付之一炬。出征时,王僧辩专门向萧绎请示:收复建康后,如何处置侯景扶持的小皇帝萧栋。萧绎回答:“六门之内,自极兵威!”表面意思是要在建康城内宣扬兵威,实际上就是让王僧辩杀掉萧栋。杀皇帝这事儿,弄不好就会被后人唾骂,王僧辩不愿意做,明确告诉萧绎:“臣不愿意做成济第二。”成济是当年替司马氏杀死曹髦的将领。王僧辩不肯干,萧绎就把这件事交给了愿意干的朱买臣。
侯景登基后,萧栋和两个弟弟被监禁起来,终日担惊受怕。梁军收复建康后,狱吏将萧栋兄弟三人释放,两个弟弟如释重负,道:“现在总算可以免于横死了。”萧栋却忧心忡忡地说:“未必!”果然,朱买臣找到萧栋,说是请兄弟三人上船喝酒压惊。兄弟三人上了船,就被朱买臣扔进河里溺死了。
侯景部将侯子鉴逃到广陵,和守将郭元建一起投降了北齐。北齐接手广陵,有了窥探江南的据点。王伟则被人抓获,押到建康,再转送江陵,最终被杀。侯景沿途收拾残兵败将,聚拢了数千人,一个月后被侯瑱率追兵打败。侯景输得只剩一条船和几十个人,他在沪渎(今上海)出海,想逃往北方。
侯景攻克建康后,强占羊侃的女儿做妾,并任命羊侃的儿子羊鹍做都督。羊鹍心态很复杂,既想报仇,又想借侯景的势力飞黄腾达。他随侍侯景左右,骗取他的信任。侯景逃到海上时,羊鹍也在船上。他乘侯景熟睡,联络了其他卫士,让船家改变航向开回长江。侯景一觉醒来,发现回到了江南,大吃一惊。他正要命船家改变航向,羊鹍就拔刀指着侯景说:“今日,要借你的脑袋去换富贵。”羊鹍和其他卫士一起挥刀向侯景砍去。侯景拼命躲过,逃到船舱里。羊鹍提起一根矛赶来,一矛将侯景扎死。几个人切开侯景的肚子,塞进盐防止腐烂,将尸体运到建康。王僧辩下令,砍下侯景的脑袋送到江陵,砍下双手送给北齐,其余部分在建康示众。建康军民恨侯景入骨,顷刻之间就把他的尸骨扯得粉碎。
十一月,湘东王萧绎正式在江陵即位,改元承圣。萧绎就是梁元帝。王僧辩因功被封为司徒、侍中、尚书令、永宁郡公,驻建康。陈霸先因功封司空,领扬州刺史,驻京口。萧绎和手下大臣们留恋江陵老根据地,加上建康因战火毁坏严重,朝廷就留驻在了江陵。
不过当时南方有两个皇帝,除了萧绎,还有他的八弟萧纪。萧纪早一步在成都称帝。萧纪不知道侯景已死的消息,以讨伐侯景为名,率领四川兵马顺江而下,来和萧绎争夺天下了。三峡口守将陆法和见蜀军声势浩大,向江陵告急。萧绎无将可用,把监狱里的侯景旧将任约、谢答仁放出来,派他们去抵挡萧纪。同时萧绎不惜以领土为代价,向西魏求救,怂恿西魏进攻四川。宇文泰兴奋地说:“取蜀制梁,在兹一举。”派尉迟迥进攻四川。四川空虚,兵无斗志,沿途守将非降即逃,魏军很快就包围了成都。萧纪陷入腹背受敌的困境。
萧纪惜财如命,金银财宝都随身携带,重达一斤的黄金有上万块。每次作战前,萧纪都把黄金饼摆在营帐的显要位置,说要战后论功行赏,但是从不兑现。官兵们早已和他离心离德,加上大多数人眷顾四川老家,不愿出三峡,逃散了很多。七月中,任约、谢答仁发动进攻,萧纪败得一塌糊涂。萧绎战前下令:对萧纪只要尸体不要活人!梁将樊猛抢先冲到萧纪跟前。萧纪连忙把黄金扔给樊猛,说:“这些金子都给你,放我一条生路吧!”樊猛冷笑道:“杀了你,这些金子照样是我的。”萧纪被杀。
萧纪死后,留守成都的萧(huī)等人投降西魏。四川、陕南等地被并入了西魏的版图。
侯景之乱至此算是彻底结束了。此时的江南一片萧条,南梁国力大为衰弱,勉强维持统治。南北方的边界线步步向长江逼近。北齐占领了淮河到长江的广阔地区,西魏则占领了汉水以北、巴蜀和陕南地区,领土扩大了一倍,成了最大的赢家。
二
承圣三年(554)三月,梁元帝萧绎向来访的西魏使臣郑重地提出了两点声明:第一,我已经称帝,不再对西魏称臣;第二,要求西魏归还梁、益等州和汉水以北等地。萧绎等于是推翻了之前和西魏达成的所有协议。也许他觉得侯景之乱结束,南方已经安定,自己有实力和西魏平起平坐了。遗憾的是,宇文泰并不这么认为。萧绎政权的实力并没有随着侯景的覆灭而增强,南梁的防守态势依旧漏洞百出。萧绎的要求只是让宇文泰意识到需要另换一个傀儡了。
恰好,襄阳的萧詧一再请求宇文泰派军进袭江陵。几年来,萧詧完全仰仗魏军的羽翼保护,宇文泰觉得他远比萧绎听话。于是在几个月后,宇文泰派于谨、宇文护和杨忠率军,与萧詧会合后,向江陵杀去。
萧绎继承了南梁皇室擅长文学的传统,喜欢阅读和写作,尤其喜欢老子,大敌当前还召集群臣大谈阅读《道德经》的感悟。萧绎既担心魏军来进攻,又自欺欺人,觉得魏军不会来攻打自己。他一会儿下令梁军戒备,一会儿又觉得情报有假,解除戒备。刚刚还派出使者去北方刺探情报,下一刻又轻信大臣的意见,觉得魏军是正常调动。总之,萧绎朝令夕改,令梁军无所适从。魏军很顺利地包围了江陵,开始包抄萧绎的后路。而萧绎还在讲《道德经》,只不过听讲的将领们都满身戎装,穿着铠甲拿着刀枪坐在下面。
江陵即将陷落,有人建议释放江陵监狱中的几千名死囚犯充当兵士,萧绎不准,还下令将死囚悉数杀死。将军谢答仁、朱买臣劝萧绎突围,逃到长江南岸,那里有任约的军队驻守。萧绎却留恋江陵,加上身宽体胖,不愿意逃走。谢答仁又说愿意保他突围,萧绎依旧踌躇不定。他突然想到谢答仁、任约都是侯景的降将,觉得不能信任,决心死守江陵。他只是下令调远在建康的王僧辩部勤王,可惜远水解不了近渴。江陵很快就被攻破了。
城破时,萧绎烧毁了所藏的十四万册图书。他认为自己就败在死读书、读死书上,所以拿书撒气。当时印刷术还没有被发明,图书要靠一个字一个字地抄写,保存十分不易。加上萧绎藏书中还有许多孤品善本,他的行为无疑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大浩劫。城破后,魏军又屠杀了聚集在江陵的许多大臣和文人。两相作用,中国文化发展在此刻因人祸倒退了一大步。
对于投降的萧绎,于谨不知如何处理是好,就转交给了萧詧。萧詧将七叔百般侮辱后,用土袋子将他活活压死。魏军在江陵立萧詧为皇帝,年号大定,划出江陵周围百里之地作为梁朝的领土。魏军以助防为名,留驻江陵,表面上是帮助萧詧防御,实际上是监视萧詧。萧詧地位类似西魏的藩王,上书称臣,奉西魏正朔,连许多国内政策都没有决策权。江陵的南梁政权完全是一个傀儡政权,历史上称之为西梁或后梁。
萧詧请魏军进攻江陵的本意,是想借助外力找萧绎报仇,同时也希望取而代之,自己当皇帝。如今,萧詧的目标应该说都达到了。但是魏军在江陵俘虏了数万名王公百姓,挑选其中的青壮年分配给官兵做奴婢,老弱全部屠杀。最后,江陵城中只剩下三百多户人口。而萧詧的老根据地襄阳,则彻底沦为了西魏的领土。萧詧追悔莫及。他既恨领土狭小,又看到城池残毁、财政窘迫,更不愿意整日当西魏占领军下的木偶。萧詧终日郁郁寡欢、扼腕叹息,吟诵“老马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梁元帝萧绎死后,南方一时间陷入了分裂。建康周围在王僧辩、陈霸先二人的实际控制下;长江中游的梁朝势力推举湘州刺史王琳为盟主,不承认萧詧政权,并出兵试图收复江陵。萧詧在位的主要作为,就是围绕与王琳等人的争斗展开的。在魏军的帮助下,王琳的进攻被萧詧挫败,萧詧派大将军王操率兵南下,反倒攻取了几个郡。后来,陈霸先在建康建立了陈朝。王琳等人同样不承认陈霸先的政权。为了与陈军作战,王琳向萧詧称藩,并请求萧詧出兵共同对付陈霸先。萧詧同意了,可惜军队还没出发,王琳已经失败。长江中游的南岸地区被陈军占领。因此后梁的领土自始至终只局限在江陵周围的几个县而已。
萧詧在位八载,忧愤成疾,郁郁而终。其子萧岿被扶持为新傀儡,年号天保。
三
萧绎在江陵延续梁朝国脉时,令王僧辩镇守建康,陈霸先镇守京口,将长江下游托付给了二人。他们最重要的任务,就是防备已经推进到长江北岸的北齐军队。
陈霸先在京口招揽流民,多次应江北百姓的要求渡江进攻,试图收复广陵。虽然都失败了,但陈霸先的名声越来越好。不少乱世豪杰聚集到陈霸先身边,他的军队也得到了壮大。相比之下,王僧辩就保守得多,一心固守建康,没有向江北或其他方向发展。江陵危急,萧绎命王僧辩增援,王僧辩也没有迅速行动。江陵陷落后,王僧辩也不承认萧詧政权。当时,萧绎的儿子几乎全部在江陵遇害,只有第九子晋安王萧方智在外担任江州刺史,躲过了劫难。王僧辩急忙去寻阳迎接萧方智。
第二年(555)二月,萧方智来到建康,被王僧辩尊奉为太宰,承制统治天下。而没有让萧方智直接称帝,是王僧辩不自信和保守的表现,他想观看天下的局势后,再做打算。萧方智年仅十三岁,建康的一切都由王僧辩做主。
当时,南梁各地大员各自为政,互不隶属,既有王琳为主的中游藩镇,也有江东地区半独立的各郡。王僧辩虽然占据建康,拥有萧方智,却不能服众。郢州刺史陆法和以郢州投降北齐,北齐在江北的势力进一步扩大,对建康形成压迫之势。北齐大军护送被俘已八年之久的萧渊明来到江北,写信给王僧辩。信中首先对江陵的沦陷表示沉痛哀悼,然后指出如今南梁内部动**,需要一个长君主持朝政。因此北齐本着“国际主义”精神,派兵“护送”萧渊明到建康即位,要求王僧辩迎接。萧渊明是萧衍的侄子,在血统上缺乏即位的合法性,但他背后有北齐大军。北齐军在江北攻城略地,扩大优势,刀锋直指建康。王僧辩没有信心与北齐交战,不得不展开外交斡旋。
双方讨价还价的结果是:王僧辩拥戴萧渊明为新皇帝,萧渊明立萧方智为太子,让王僧辩主持朝政。于是萧渊明在刀枪的护卫下渡江,到建康登基做了皇帝,以堂侄萧方智为太子。和江陵的萧詧政权一样,这也是一个傀儡政权。只是它听命于北齐,由王僧辩继续掌握实权。
王僧辩的所作所为遭到了陈霸先的激烈反对,王僧辩便以萧渊明的名义任命陈霸先为侍中,将他降职。至此,建康和京口方向的矛盾开始凸显并激化。这里要先重点介绍一下陈霸先这个人。
萧衍即位的第二年,浙江长兴县一户贫寒之家生下了一个男孩。家人给他取了一个很霸道的名字:陈霸先。陈霸先小时候读了许多兵书,头脑灵活,善于钻营。起初,他在乡间做里司,后来又去了首都建康当油库吏。之后,他成为新喻侯萧映的传令员,得到萧映的赏识。后来萧映去广州做刺史也就把陈霸先带到了广州,让他担任中直兵参军。陈霸先在岭南平乱有功,先后被提任为西江督护、交州司马兼领武平太守、振远将军、西江督护兼高要太守。他在岭南招募了最初的军队,并降伏了杜僧明、周文育等将领。
陈霸先是在侯景叛乱中真正崛起的。太清二年(548),广州刺史元景仲接受侯景的招降。陈霸先毅然起兵讨伐元景仲,推举梁武帝的堂侄萧勃为广州刺史。元景仲兵败自杀。萧勃任命陈霸先为始兴郡(今广东韶关)监事。当时台城已经失守,陈霸先在始兴招揽侯安都等豪杰,积极准备出师。不想,萧勃一心偏安岭南,反对陈霸先北伐,还派人联络南康(今江西赣州)豪强蔡路养,阻挠陈霸先越过南岭。陈霸先则派人到江陵向湘东王萧绎表示效忠。
大宝元年(550),陈霸先越过南岭,击败了蔡路养两万人的军队。在战斗中,蔡路养的内侄萧摩诃,年仅十三岁,单骑出战,无人能敌。陈霸先指挥将领恶战,收降萧摩诃,攻克南康。此后,他又迅速击破侯景在江西地区的军队,收复豫章。萧绎得到这么一支生力军的拥戴,大喜过望,任命陈霸先为豫州刺史,领豫章内史。陈霸先虽非萧绎的嫡系部队,但之后一直被当作主力用在第一线。
大宝二年(551)七月,陈霸先军队在湓城与王僧辩军会师。陈霸先此时有官兵三万人、船两千艘、粮五十万石。王僧辩当时缺粮,陈霸先慷慨地和他分享自己的粮草。两人还结拜为异姓兄弟,关系亲密,一起消灭了侯景,又一起镇守下游,抵御北齐。
就在王僧辩迫于压力倾向接受萧渊明时,陈霸先派人到建康反复劝说,王僧辩都不肯听。
当年九月,陈霸先起兵讨伐王僧辩。他采取的是突袭战术,水陆并进,迅速抵达建康城下。将领侯安都选择在一个夜晚登陆,悄悄摸到石头城北。此处的石头城墙体毗邻山地,防备较松,侯安都指挥士兵搭人墙,把自己抛上去。部下如法炮制,突袭得手。陈霸先则带兵从南门杀入城中。王僧辩正在厅堂办事,听到城破时,敌人已经快杀到跟前了。他和儿子王頠(wěi)带上几十个人,就地死战,最终抵挡不住而逃上门楼。陈霸先扬言要放火烧楼,逼王僧辩父子下楼投降。当夜,王僧辩父子就被绞死了。
陈霸先随即宣布王僧辩的罪状,声明除王僧辩父子兄弟外,他人无涉,以此来安定人心。萧渊明非常识趣,马上宣布退位。十月,陈霸先拥戴萧方智即位,改元绍泰。萧方智就是梁敬帝,以陈霸先为尚书令、都督中外诸军事、车骑将军、扬南徐二州刺史、司空。陈霸先掌握实权,成了长江下游最大的实力派。
陈霸先要处理的事情千头万绪,当务之急就是如何安抚北齐,毕竟萧渊明是北齐扶持的傀儡。陈霸先让萧渊明担任司徒,通报北齐说王僧辩“阴谋篡位”,所以才被大家推翻,我们已经拥戴新君,但仍对齐称臣,“永为藩国”。然而北齐会相信陈霸先的解释吗?其他地方大员会听从陈霸先的命令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