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考大学时志愿填的是工学院。不是我想学工学,而是建筑系正好隶属于工学院。在美国和欧洲,建筑系原则上不会隶属于工学院。建筑是一个更接近艺术而不是工学的领域,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和医学院一样,会有一个独立的建筑学院。但是,在日本,明治以来的富国强兵政策尚有残留,建筑是为了让国家变得更强、更富裕的工具,如今仍被看作工学的一部分。
通过高考进入工学院之后,在大二时,有一次分流,就是分到工学院下面的某一个系去。我是1973年考入大学的,当时建筑系是工学院中最热门的系,想分流到建筑系的人远远超出了规定名额,只有成绩排在前面的人才能进入建筑系。1970年大阪世博会的余波未消,建筑业非常景气,大家都相信前方是光明的未来。
然而,在我刚进入大学后不久的1973年秋天,日本发生了石油危机,经济形势突然恶化。不知为何,卫生纸从超市消失了,只有大学的小卖部还在卖,我记得当时我母亲让我一次性买了一堆卫生纸。我感觉世界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周围的气氛也发生了变化。建筑业受到了经济形势恶化的正面冲击。建筑原本应该是时代宠儿,建筑业则是以工业化、建筑化为目标而一路狂奔的战后日本的领头羊产业,但是却有人开始指出,建筑业是落后于时代的没用的产业。我们一下子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我的朋友中有人为了取得高分,留级了好几次,一心想进建筑系。我们为了建筑如此努力奋斗,但是价值观却突然变了,建筑被孤立,我们一直坚信不疑的大地上出现了一个大洞。
在东大建筑系的漫长历史中,我们这一届在高考中的平均分是最高的。本来应该是向着建筑这一梦想的最**迈进,但是突然在地面上出现了一个大洞,这就是我们这个年级。原本应该是时代宠儿的建筑此后一路沉沦,考入建筑系所需的分数一直在下降。
但是,我却没有感到丝毫的惊讶和沮丧。因为我早就注意到,建筑不可能是时代的引擎。尽管如此,我还是认为建筑很有趣,值得为之奉献一生。
然而,说实在的,当时我完全不知道应该造些什么样的建筑才好。不过我知道肯定不是丹下那样的,也不是黑川那样的,当然,也不是柯布西耶和密斯那样的。
当我看到跟我一起进入建筑系的同学们仍然对上面这些过去的建筑师表示崇敬时,我感到很愕然。我想对他们说:“建筑”早就完了,事到如今你们还在说什么糊涂话呢。不过,我自己也不知道应该建造什么东西,也不知道什么样的设计是适合将要到来的新时代的,我只是觉得不满和不安,想对所有的东西发脾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