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凤鸣岐山(十二)(1 / 1)

第116章 凤鸣岐山(十二)

却说那金甲带着两千麒麟军,这两个多月里一直转战在关中腹地,默默地靠着挑拨离间、借刀杀人与背后插刀等小人手段,一面将天下时局搅乱得一塌糊涂,许多根本不想参与到这场全国大混战的诸侯都被他拖进了水里,不能潜回岸上!另一面,这人却靠着训练有素的手下、精良的装备,收复了一个又一个城池——此时不得不说起这人以往在战场上铸下了修罗之名,许多小诸侯一见他的麒麟军来到自家城门下,立刻就被吓得腿上发软,直接就带着全家出城投降,哪里还想得到反抗?

至于那些坚决不肯投降的城池,金甲为了减少死伤,只在攻破城门后将城中的大贵族都杀死后边没有再扩大伤亡范围。但是接替大世家暂时掌管城池的小贵族们无一不被警告要将这件事当做秘密一般保守,若有泄密者全部杀无赦!

被金甲这般威胁,那些胆量本就不大的小贵族哪里还敢将这事说出去?于是金甲便继续顶着“屠城狂魔”的名头到处“招摇撞骗”,叫人家无条件开门投降!

但他毕竟只有两千士兵,总有那些实力强大的诸侯非是他能一口吞下。金甲没得办法,只能像对付北伯侯崇侯虎一般引诱与他实力相当的势力来与他相争。正所谓两虎相争必有一伤,而金甲便是那一直窥视在旁的猎户,随时准备出手捡漏!

但诸侯之中却有那东伯侯姜桓楚,好是老奸巨猾,不论金甲如何引诱别人去挑衅,都不肯出手参与到混战中,让金甲很是恼火却一点办法也没有,只能将他放在一边,去袭击其他诸侯。

而四大伯侯中,死得最冤枉的大约就要属南伯侯鄂崇禹——这人没有死在外人手中,而是死在了自家人手中。不仅是鄂崇禹,侯府中连主家带奴隶一共三百八十七人都死在了他的嫡亲侄子鄂得亲手点下的一场大火中!

这鄂得本就是一个有野心又虚伪的小人,他父亲早逝,一直为鄂崇禹夫妻养育长大,谁料到他却在三年前受了一个奸吝小人的挑拨,认为自己的父亲是被鄂崇禹害死的。至那以后他便表面装作孝顺鄂崇禹夫妇,背地里却是日日诅咒他们一家不得好死!

这人善于伪装自己,因此十分受鄂崇禹的信任,竟是让他掌握了南楚三分之一的兵力。结果这厮就趁着这次诸侯造反、朝歌无暇顾及南楚这边的大好良机指挥属下将鄂崇禹一家害死,最后更亲自用一把大火毁尸灭迹!

鄂得行事丧心病狂,但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鄂崇禹虽然死了,但是他手下的大将们又岂是个个都是无目之人,看不出鄂得的险恶毒计?由此,南楚虽然如东鲁一般没有参与到诸侯大战中,却陷入了自相残杀的悲剧中。等到天下都安定下来了他们家还在你死我活地厮杀着,直到武成王父子带着朝歌军队兵临城下才将这场纷乱镇压下来!

好在南楚之乱,只乱在贵族与军队之中,除了主城丹其他地区的百姓并没有受到多少祸害,人口倒是没有减少许多!

待到南楚以乱,正常战局已接近尾声,还留在台面上的不是苟延残喘者就是靠着不断兼并实力大涨的大诸侯。但是不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已经所剩不多,于是金甲再也无所顾虑地拿出了炸药,拉开了大商从冷兵器奔向热武器的序幕,堂而皇之地炸开了台面上除了东鲁便称第二强大的诸侯的城门。

这真是平地一声“轰隆”,震得各个正做着当皇帝的美梦的诸侯们一下子都愣了,同时也清醒了!无奈这场大战已将诸侯实力削弱了个七七八八,四大伯侯更是去了三,即便几个大诸侯联合起来,也远远不能与几股人马汇合之后的商军相抗衡!

也是殷受这狗皇帝气数未尽,就在诸侯们准备联合起来拼死一搏的时候,北方忽然传来捷豹——太师闻仲历时两年,终于将谋逆的北路七十二诸侯镇压平定了,不日便能归朝!

这太师闻仲德高望重,在战场的赫赫威名更在武成王、金甲一众小辈之上,可谓百战不殆的常胜将军。诸侯们听说他要归朝了,哪里还有胆量继续造反?只得统统写下投降书,一份份地送去朝歌,向大商告饶求罪。

至此,以西岐叛乱为始,南楚内乱结束为终,历时六个月的内乱才勉勉强强落下了帷幕。终于苏醒过来的纣皇抬头瞧了眼死亡的人数,轻轻地叹了口气——四十八万九千余人,占了总人口的二十分之一。

但是就像西岐绝丁一般,这死亡的近四十九万里百分之七八十都是男人,且都是青壮男儿,是社会生产的主要劳动力。所以这四十九万人在纣皇眼中根本等于死了一百万人,华夏一族的损失可谓重大!

发现此情况的人却不止纣皇一人,就在狗皇帝唏嘘着国家人口锐减的时候,那刚刚回朝的闻仲太师便已经一封奏折送到狗皇帝面前,上陈十策,要求狗皇帝轻徭薄赋,与民共患难。

令世人想不到的是,这狗皇帝被天雷劈了一次,竟是真劈出一点“仁德”来,竟是将这十策大多应允了下来,只一条“废除选秀制度”始终不肯放弃。

那闻仲此时已经得了赵公明的指示,不久就要向纣皇递出辞呈告老回乡,回到蓬莱仙岛继续提升修为,等待成仙的机会,因此才会一回到朝歌便向狗皇帝陈书,希望在临走之前给这狗皇帝再好好上上一课。

只是叫他错愕的是,这十策中最重要的便是“废除选秀制度”,以此提高国家人口数量,不想这狗皇帝什么都舍得就是美色不肯舍弃!闻仲有心再将狗皇帝好好教训一顿,谁料那师叔赵公明这几日都赖在他家中,每日里催促他快快随他上路。赵公明本就不是有耐心的人,他等到了第三日后便完全不耐烦起来,暗示闻仲若不肯自己走,他这个师叔就要亲自动手将他带走了!

闻仲没得办法,只好将教训狗皇帝的事情交托给了亚相比干,得了他信誓旦旦地保证便是死也要叫狗皇帝废除选秀制度的允诺后,才勉勉强强放下肩头重担,骑上坐骑回了蓬莱山。

“具疏太师臣闻仲上言。奏为国政大变,有伤风化,宠**近佞,逆治惨刑,大干天变,隐忧莫测事:臣闻:尧受命以天下为己忧,而未常以位为乐也。故诛逐乱臣,务求贤圣,是以得舜、禹、稷、契及咎繇,众圣辅德,贤能佐职,教化大行,天下和洽,万民皆安仁乐义,各得其宜,动作应礼,从容中道,乃‘王者必世而后仁’之谓也。尧在位七十载,乃逊位以禅虞舜。尧崩,天下不归尧子丹硃而归舜。舜知不可避,乃即天子之位,以禹为相,因尧之辅佐,继其统业,是以垂拱无为而天下治。所作韶乐,尽美尽善。今陛下继承大位,当行仁义,普施恩泽,惜爱军民,礼文敬武,顺天和地,则社稷奠安,生民乐业。岂意陛下近**酒,亲奸佞,亡恩爱,将皇后砲手剜睛,杀子嗣,自剪其后。此皆无道之君所行,自取灭亡之祸。臣愿陛下痛改前非,行仁兴义,远小人,近君子;庶几社稷奠安,万民钦服,天心效顺,国祚灵长,风和雨顺,天下享承平之福矣。臣带罪冒季天颜,条陈开列于后:知

第一件:拆鹿台,安民不乱;古

第二件:废砲烙,使谏官尽忠;斋

第三件:填虿盆,宫患自安;主

第四件:去酒池、肉林,掩诸侯谤议;知

第五件:贬妲己,别立正宫,使内庭无蛊惑之虞;古

第六件:勘佞臣,速斩费仲、尤浑而快人心,使不肖者自远;斋

第七件:开仓廪,赈民饥馑;主

第八件:遣使命招安于东南;知

第九件:访遗贤于山泽,释天下疑似者之心;古

第十件:纳忠谏,大开言路,使天下无壅塞之蔽。”斋

闻太师立于龙书案傍,磨墨润毫,将笔递与纣王:“请陛下批准施行。”纣王看十款之中,头一件便是拆鹿台。纣王曰:“鹿台之工,费无限钱粮,成工不毁。今一旦拆去,实是可惜。此等再议。二件‘砲烙’,准行。三件,‘虿盆’,准行。五件,‘贬苏后’,今妲己德性幽闲,并无失德,如何便加谪贬?也再议。六件,中大夫费、尤二人,素有功而无罪,何为谗佞,岂得便加诛戮!除此三件,以下准行。”太师奏曰:“鹿台功大,劳民伤财,万民深怨,拆之所以消天下百姓之隐恨。皇后谏陛下造此惨刑,神怒鬼怨,屈魂无申,乞速贬苏后,则神喜鬼舒,屈魂瞑目,所以消在天之幽怨。勘斩费仲、尤浑,则朝纲清净,国内无谗,圣心无惑乱之虞,则朝政不期清而自清矣。愿陛下速赐施行,幸无迟疑不决,以误国事,则臣不胜幸甚!”纣王没奈何,立语曰:“太师所奏,朕准七件;此三件候议妥再行。”闻太师曰:“陛下莫谓三事小节而不足为,此三事关系治乱之源,陛下不可不察,毋得草草放过。”君臣立辨,只见中大夫费仲还不识时务,出班上殿见驾。闻太师认不得费仲,问曰:“这员官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