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17年初,中华民国总统黎元洪和国务总理段祺瑞之间发生“府院之争”。前朝遗老张勋趁机率领“辫子军”进入北京,发动复辟政变,十二岁的溥仪再次被拥立为皇帝。可惜好景不长,这次他只做了十二天皇帝,就被迫再次宣布退位。

再次退位的溥仪越来越厌恶紫禁城的生活,他曾试图和弟弟溥杰一起逃出皇宫,可惜被阻止,未能成功。

公元1924年10月23日,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1925年1月5日,溥仪在“从即日起永远废除皇帝尊号,即日迁出宫禁”的条件书上签字,然后搬出了紫禁城。

搬出紫禁城后,溥仪觉得局势不稳,便想找地方避难。他先后派人去找英国人和日本人商议此事,结果只有日本人接纳他。另外,当时又发生了一件让溥仪无法忍受,从而决定亲自复辟清王朝的事情,那就是清东陵盗宝案。

清东陵是安葬清朝五位皇帝的陵园,这里曾与世隔绝,神圣不可侵犯。谁知国民军将领孙殿英为了筹措军费,居然让人挖掘东陵。溥仪知道此事后,对国民军恨之入骨,想要复辟、报仇的决心更加坚定。

溥仪认为日本人是自己重建大清帝国的救星,就把复辟的希望寄托在日本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