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死后,给雍正皇帝留下了一个严重亏空的国库。雍正接手皇位的时候,国库储银只有八百万两,堂堂大清帝国看起来十分强盛,实际上竟是一副空架子。

雍正继位之前,经常到地方上办事,对官场上贪污腐败那一套十分清楚,所以针对这些贪官污吏,他想出了很多行之有效的办法,让几乎所有的官员不再敢贪污受贿。

亏空背后自然是有贪官污吏在作怪,之前朝廷查贪污亏空,要么让官员自己去查,要么让官员的上司去查。雍正认为这两种办法都不可取,因为没有人会报告说自己是贪官,而贪官的上级多半也收了贪官的礼,也是贪官。

雍正的办法是让钦差大臣去查,钦差大臣是他随机派遣的,和地方上没有任何关系,只接受皇帝管理,也只能通过彻查贪污来获得皇帝的认可。

雍正还有一个很有创意的想法,就是让钦差大臣带着候补官员去彻查贪官,查出一个贪官就把他的官撤了,然后从候补官员里选一个同级的上任。新上任的官员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查清前任贪官的亏空,不然也要被免职。这就杜绝了官官相护,避免出现后任官员为前任官员打掩护、补亏空的情况,被查的贪官只能低头认罪。

雍正在全国范围内全面追查亏空的时候,他的十二弟履郡王被查出来了。履郡王曾经做过内务府主管,结果内务府出现了亏空。皇帝的亲弟弟也贪污,这让雍正脸上无光。全国上下都看着雍正,想看看这个皇帝会不会对自己的亲弟弟也公正处理。如果雍正做不到的话,那他发起的全国清欠运动就只能不了了之。

雍正果然没有让全国人民失望,他命令履郡王赔偿内务府的亏空。履郡王很不高兴,自己是个堂堂的郡王,拿国家一点钱怎么了?这天下不就是爱新觉罗家的吗?可是雍正没管他高不高兴,责令他限期还清亏空。

履郡王没办法,只能把家里的古董摆设拿到大街上变卖,然后用卖来的钱还内务府的亏空。堂堂郡王被逼到变卖家产,人们这才知道雍正治理贪污的决心有多大,那些被查出来的贪官纷纷认罪,没查出来的也跑来自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