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淄博一个小村庄的村口,有一个奇怪的茶水铺,这间茶水铺的老板每天都会在桌子上摆好茶水和旱烟,供过路的人取用,但是却不收一文钱。
别人很好奇,就问他:“你和这些过路人既不是亲戚,也不是朋友,为什么要白白请他们喝茶水、抽旱烟呢?”
老板笑着答道:“可不是白白给他们的,他们都是拿故事来跟我换的。”
这个老板就是蒲松龄。他本是乡绅家里的教师,但他闲着没事的时候,就会到村口摆茶水摊子,凡是能给他讲一个有意思的故事的人,就能免费喝茶水、抽旱烟。他靠着这个方法,从过路的那些小贩、脚夫、落魄文人口中搜集了很多有趣的故事,回家后他会将故事写下来,时间长了,就积累成了一本书,叫作《聊斋志异》。
蒲松龄出身不错,蒲家本来是一个世家,不过到蒲松龄的时候已经家道中落了。蒲松龄从十九岁就开始考功名,中了秀才之后就再也没有在考试中得过任何功名。没有功名就没有官做,他只能给人家做幕僚、做塾师,生活过得十分窘迫。
不过不管生活如何艰难,他始终坚持一件事情,那就是写小说。他的朋友认为他之所以考不上举人就是因为老是分心去写小说,就劝他不要再写小说了,好好专心复习,考取功名吧。但是蒲松龄不听,他还是坚持写,不管从哪里听到一点奇闻异事,他都要仔细打听,然后写到自己的作品里去。
幸好,他有一个十分贤惠的妻子,妻子从来不嫌弃蒲松龄穷困。每当蒲松龄出去给人家做家庭教师时,她都会在家里伺候老的、照顾小的,还要纺线织布,赚钱补贴家里。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家人支持,蒲松龄才能将自己的想象力和文采发挥到《聊斋志异》中,创造出一个又一个鲜活的鬼妖形象。